从大禹的出生地共工山到后来名称改变看三星堆三次窖藏
姚丰辉/文
记得笔者曾经在《华夏探真》 论证三星堆青铜遗址是夏后氏国留下的,是基于华夏大道文明社会没有像周秦礼乐文化那样用真金白银厚葬祭祀,更不可能将大量的国宝级别标志性的宝物烧毁杂乱无章堆积坑里“祭祀”判断。三星堆的那些文物绝对是一个国家在敌国兵临城下 行将灭亡,在军情紧急之下才下令把一批批宝物临时销毁或埋进土中,这个已经在后来秦灭楚的战争中也不断上演的历史剧。当年战国末期的秦楚大战中,楚国人被秦军追逐一路退却迁徙一路埋宝物,也把国宝级鄂君启节、大铜牛也入了窖藏。很显然三星堆与此类似,窖藏是一个国家应对危亡时刻最后一种应急措施,三星堆所谓的“祭祀坑”是当年古巴蜀应对危亡时刻窖藏或销毁坑这种推理应该是存在。这个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器物没有类别和系列杂乱无章,并且有的物品还有火烧过的痕迹可以推理作出判断。
那么,为什么夏侯氏在政权即将崩溃的末日将来临之际要将京都的财产宝物西迁巴蜀地区呢?
大家知道《竹书记年》有这样的记载:“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都阳城,禹立四十五年。帝启曰“会”。益干启位,启杀之。启后开舞九招也。”就是说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国到最后一位君主大禹中间共有三十个君主即位当政,按三十位君主算起来应该有一千多年吧。仅仅大禹就在位有四十五年了。不幸的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华夏统一联邦制政权到了大禹的儿子手上就分崩离析,万邦割锯, 自此天下血雨腥风就没有太平了。那是因为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用暴力手段抢班夺权杀死了联邦国合法继承人伯益,在长江流域的夏水建立了世袭制的有夏国。
显然,大禹应该说一生无可厚非,致力于为民造福,兴修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西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说明这点:“实舜、禹之时,鸿水未治,尧传于舜。舜受为帝,与禹分部行治鸿水。尧崩之后,舜老亦以传于禹,舜南治水死于苍梧(今之广西苍梧),禹東治水死于会稽(今之浙江绍兴)。”但是到了他儿子启后就不一样了。有历史说谋朝篡位,风云突变,六月飞雪,夏天覆冰,地裂涌出洪水,人民困苦。那是因为有(夏启)真龙天子降于庙堂,太阳都害怕得昼伏夜出了!
注:据历史记载,夏启建立的世袭夏侯氏国开始也以阳城(武汉)作为首都,后来在大禹的孙子时代才迁都到下游的湛浔,历史上称其为三天子都,其实就是今天九江市。
那么,这个“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都阳城。”中的“阳城”是什么地方呢?既然是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国到最后一位君主大禹和大禹的而子时代所建立的政权中心,肯定是依山傍水九曲通衢好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夏口,上古叫夏首,今天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不错,真实的历史是黄帝到大禹建立的上古华夏三苗联邦国政权和夏国的地理位置都在长江流域,即以古阳城(武汉)为中心建立的统一的华夏三族联邦制国家政权。这个在武汉的汉阳龟山晴川阁有处蝌蚪文符禹碑已然印证了这个历史事实之一。《禹碑》树立在武汉市汉阳龟山晴川阁这个地方已然是上古封印,而武汉龟、蛇二山上古神话传说也见证了上古历史真相!传说龟蛇合一,就是指尊帝大禹,龟、蛇山指是传说中大禹帝的父母双亲。当你听了龟蛇的神话故事你是否感到很奇特?
其实,虽然说当年大禹任职地在阳城(武汉),但其出生地并非在这里。那么大禹究竟出生地在那里呢?这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生于石山林立地方,西夷人也)”《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记载:“有禹生于共工国山(不周负子山)”从上面历史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大禹的出生地在现在的中国西部的巴蜀地区,而且是岷山地区。华夏上古时代的巴蜀地区有一共工国后更名岷山国,居住着共工部族。这不是我胡说,这在上古奇书《山海经》里也有记载的。《山海经》最初蓝本是夏侯氏国的地理志,后来在不同时代有个编辑和修改,其中也记载着很多有夏国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岷江)。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岷山)山。有禹生共工国山。
意思是:在夏国边境处,有一个山林茂盛的大荒之地,其间有一座从中间断开的山名叫不周负子山。其上有两个很有实力的部族盘踞其中。共工山被一条江截断,这一条江名叫寒署之水(岷江)。寒署之水(岷江)的西面有湿山,水东面有幕(岷山)山。大禹就出生在共工山国的部族里。可见,这里应该是不周负子山,指大禹生于巴蜀共工山国,后来改名岷山国,然后改名不周山。而岷山国当年因为“不服周”的确没有投降西周,故又被周人称之曰“不周负子”。
还有一个历史事实。在尧、舜、大禹时代,甚至夏侯氏国时代,巴蜀岷山地区的共工国一直是三苗联邦国时代的重要方国。而且在距离大禹时代一千多年的前的颛顼时代共工国曾经出来了一位共工氏族的大人物,具体名字虽然不详,但历史上有记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炎帝氏以火纪”指南方做过火官颛顼暂不提;这里“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意思就是说称共工国有位共工氏曾经做过三苗联邦国共主。简短的一句历史记载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一段文字,其信息量相当大。
就是说巴蜀的共工国出了一位大人物共工氏,曾经是黄帝建立的华夏三苗联邦共和国颛顼高阳时代的水官,主管工匠制造官职共工,由于共工氏在联邦国手工业制造方面成绩突出是选拔接替颛顼高阳当接班人的人选,做过第三任华夏三苗联邦国的共主!故此共工氏也有自己的独特记事的图案做标记,那就是就是相当于红头文件戳印都有“水”的标记!
这就是笔者为什么一直认为三星堆很大部分青铜遗址是夏后氏国留下的。理由是:1,因历史记载大禹夏后氏祖籍是西部地区岷山国人所以,西部的巴蜀地区应该是夏后氏人的归宿所在,中国人历史以来“落叶归根的”归宿感很强。2,,由于当年作为史称“东夷”联盟商汤与夏后氏国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大战于鸣条之野。夏桀大败被俘,前线消息传来,后方的那些忠于夏后氏国的王族和臣民便收拾都城财物珠宝向西迁徙祖籍岷山国。3,由于财物珠宝太多又太重,开始用船舶装载比较容易,后来上了陆路就比较不容易了,所以一路迁徙一路掩埋在地下,意图尔后取用。所以说,三星堆和金沙滩遗址很大可能夏后氏国臣民在西逃的线路上有意埋在地下的宝物。而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太阳树和太阳鸟基本可以肯定是夏国的东西。因为,夏后氏国大体上是继承黄帝三苗联邦国太阳鸟崇拜,而且毕竟夏后氏国是与“大河那边的夏人”黄帝政权最近传承的一个国家政权。看看这个夏后氏国政权能够将黄帝的“夏”作为国号就可判断,他们是很推崇“夏人”黄帝的太阳鸟崇拜的。而后来不服周的岷山国也是原华夏的诸侯方国,信奉和推崇的依然是黄帝的太阳鸟崇拜! 但问题是,从三星堆几个坑分几次出土文物的年代,用碳14测年应该在4500年至3000年之间的跨度。按以上推理4000年以前的文物可以符合以上夏侯氏国的解释,但那些祭祀坑里出土的3000年左右商末年代的文物又是何解?难道也夏国的遗物?
当然不是。笔者根据以上分析判断,三星堆这些不同年代的文物窖藏,无疑对应着巴蜀地区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所曾经经历过的战乱。说白了,笔者认为三星堆几次出土文物的年代不同无疑与该地区经历从共工山国、岷山国一直到不周山国名称改变相对应发生了几次动乱有关。正因为几次时间段国家危亡时刻,巴蜀地区的国家政权在敌国兵临城下行将灭亡之际,在军情紧急之下才下令把一批批宝物临时销毁或埋进土中。所以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应该是当时人们应对国家危机的窖藏或销毁品罢了!
从大禹的出生地共工山到后来名称改变看三星堆三次窖藏
从大禹的出生地共工山到后来名称改变看三星堆三次窖藏
姚丰辉/文
记得笔者曾经在《华夏探真》 论证三星堆青铜遗址是夏后氏国留下的,是基于华夏大道文明社会没有像周秦礼乐文化那样用真金白银厚葬祭祀,更不可能将大量的国宝级别标志性的宝物烧毁杂乱无章堆积坑里“祭祀”判断。三星堆的那些文物绝对是一个国家在敌国兵临城下 行将灭亡,在军情紧急之下才下令把一批批宝物临时销毁或埋进土中,这个已经在后来秦灭楚的战争中也不断上演的历史剧。当年战国末期的秦楚大战中,楚国人被秦军追逐一路退却迁徙一路埋宝物,也把国宝级鄂君启节、大铜牛也入了窖藏。很显然三星堆与此类似,窖藏是一个国家应对危亡时刻最后一种应急措施,三星堆所谓的“祭祀坑”是当年古巴蜀应对危亡时刻窖藏或销毁坑这种推理应该是存在。这个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器物没有类别和系列杂乱无章,并且有的物品还有火烧过的痕迹可以推理作出判断。
那么,为什么夏侯氏在政权即将崩溃的末日将来临之际要将京都的财产宝物西迁巴蜀地区呢?
大家知道《竹书记年》有这样的记载:“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都阳城,禹立四十五年。帝启曰“会”。益干启位,启杀之。启后开舞九招也。”就是说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国到最后一位君主大禹中间共有三十个君主即位当政,按三十位君主算起来应该有一千多年吧。仅仅大禹就在位有四十五年了。不幸的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华夏统一联邦制政权到了大禹的儿子手上就分崩离析,万邦割锯, 自此天下血雨腥风就没有太平了。那是因为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用暴力手段抢班夺权杀死了联邦国合法继承人伯益,在长江流域的夏水建立了世袭制的有夏国。
显然,大禹应该说一生无可厚非,致力于为民造福,兴修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西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说明这点:“实舜、禹之时,鸿水未治,尧传于舜。舜受为帝,与禹分部行治鸿水。尧崩之后,舜老亦以传于禹,舜南治水死于苍梧(今之广西苍梧),禹東治水死于会稽(今之浙江绍兴)。”但是到了他儿子启后就不一样了。有历史说谋朝篡位,风云突变,六月飞雪,夏天覆冰,地裂涌出洪水,人民困苦。那是因为有(夏启)真龙天子降于庙堂,太阳都害怕得昼伏夜出了!
注:据历史记载,夏启建立的世袭夏侯氏国开始也以阳城(武汉)作为首都,后来在大禹的孙子时代才迁都到下游的湛浔,历史上称其为三天子都,其实就是今天九江市。
那么,这个“黄帝至禹,为世三十,禹都阳城。”中的“阳城”是什么地方呢?既然是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国到最后一位君主大禹和大禹的而子时代所建立的政权中心,肯定是依山傍水九曲通衢好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夏口,上古叫夏首,今天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不错,真实的历史是黄帝到大禹建立的上古华夏三苗联邦国政权和夏国的地理位置都在长江流域,即以古阳城(武汉)为中心建立的统一的华夏三族联邦制国家政权。这个在武汉的汉阳龟山晴川阁有处蝌蚪文符禹碑已然印证了这个历史事实之一。《禹碑》树立在武汉市汉阳龟山晴川阁这个地方已然是上古封印,而武汉龟、蛇二山上古神话传说也见证了上古历史真相!传说龟蛇合一,就是指尊帝大禹,龟、蛇山指是传说中大禹帝的父母双亲。当你听了龟蛇的神话故事你是否感到很奇特?
其实,虽然说当年大禹任职地在阳城(武汉),但其出生地并非在这里。那么大禹究竟出生地在那里呢?这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生于石山林立地方,西夷人也)”《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记载:“有禹生于共工国山(不周负子山)”从上面历史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大禹的出生地在现在的中国西部的巴蜀地区,而且是岷山地区。华夏上古时代的巴蜀地区有一共工国后更名岷山国,居住着共工部族。这不是我胡说,这在上古奇书《山海经》里也有记载的。《山海经》最初蓝本是夏侯氏国的地理志,后来在不同时代有个编辑和修改,其中也记载着很多有夏国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岷江)。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岷山)山。有禹生共工国山。
意思是:在夏国边境处,有一个山林茂盛的大荒之地,其间有一座从中间断开的山名叫不周负子山。其上有两个很有实力的部族盘踞其中。共工山被一条江截断,这一条江名叫寒署之水(岷江)。寒署之水(岷江)的西面有湿山,水东面有幕(岷山)山。大禹就出生在共工山国的部族里。可见,这里应该是不周负子山,指大禹生于巴蜀共工山国,后来改名岷山国,然后改名不周山。而岷山国当年因为“不服周”的确没有投降西周,故又被周人称之曰“不周负子”。
还有一个历史事实。在尧、舜、大禹时代,甚至夏侯氏国时代,巴蜀岷山地区的共工国一直是三苗联邦国时代的重要方国。而且在距离大禹时代一千多年的前的颛顼时代共工国曾经出来了一位共工氏族的大人物,具体名字虽然不详,但历史上有记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炎帝氏以火纪”指南方做过火官颛顼暂不提;这里“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意思就是说称共工国有位共工氏曾经做过三苗联邦国共主。简短的一句历史记载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一段文字,其信息量相当大。
就是说巴蜀的共工国出了一位大人物共工氏,曾经是黄帝建立的华夏三苗联邦共和国颛顼高阳时代的水官,主管工匠制造官职共工,由于共工氏在联邦国手工业制造方面成绩突出是选拔接替颛顼高阳当接班人的人选,做过第三任华夏三苗联邦国的共主!故此共工氏也有自己的独特记事的图案做标记,那就是就是相当于红头文件戳印都有“水”的标记!
这就是笔者为什么一直认为三星堆很大部分青铜遗址是夏后氏国留下的。理由是:1,因历史记载大禹夏后氏祖籍是西部地区岷山国人所以,西部的巴蜀地区应该是夏后氏人的归宿所在,中国人历史以来“落叶归根的”归宿感很强。2,,由于当年作为史称“东夷”联盟商汤与夏后氏国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大战于鸣条之野。夏桀大败被俘,前线消息传来,后方的那些忠于夏后氏国的王族和臣民便收拾都城财物珠宝向西迁徙祖籍岷山国。3,由于财物珠宝太多又太重,开始用船舶装载比较容易,后来上了陆路就比较不容易了,所以一路迁徙一路掩埋在地下,意图尔后取用。所以说,三星堆和金沙滩遗址很大可能夏后氏国臣民在西逃的线路上有意埋在地下的宝物。而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太阳树和太阳鸟基本可以肯定是夏国的东西。因为,夏后氏国大体上是继承黄帝三苗联邦国太阳鸟崇拜,而且毕竟夏后氏国是与“大河那边的夏人”黄帝政权最近传承的一个国家政权。看看这个夏后氏国政权能够将黄帝的“夏”作为国号就可判断,他们是很推崇“夏人”黄帝的太阳鸟崇拜的。而后来不服周的岷山国也是原华夏的诸侯方国,信奉和推崇的依然是黄帝的太阳鸟崇拜! 但问题是,从三星堆几个坑分几次出土文物的年代,用碳14测年应该在4500年至3000年之间的跨度。按以上推理4000年以前的文物可以符合以上夏侯氏国的解释,但那些祭祀坑里出土的3000年左右商末年代的文物又是何解?难道也夏国的遗物?
当然不是。笔者根据以上分析判断,三星堆这些不同年代的文物窖藏,无疑对应着巴蜀地区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所曾经经历过的战乱。说白了,笔者认为三星堆几次出土文物的年代不同无疑与该地区经历从共工山国、岷山国一直到不周山国名称改变相对应发生了几次动乱有关。正因为几次时间段国家危亡时刻,巴蜀地区的国家政权在敌国兵临城下行将灭亡之际,在军情紧急之下才下令把一批批宝物临时销毁或埋进土中。所以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应该是当时人们应对国家危机的窖藏或销毁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