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七星活气功师门记述
(2015-12-01 13:36:19)
标签:
武当七星功七星功来历 |
分类: 七星功 |
一、师门的记述
武当太上七星活气功的传承人李氏升廷公,字仲生,人称马李家大师傅。生于前清光绪丁酉年,卒于1968年,(遭不测死于文革中)是一位著名的武术家、气功大师、中医骨伤科专家,在市内外、省内外都享有盛誉。《中国气功大全》和《武术》杂志上都载有其名。
公从五岁起从父习武,先后从师多家名师,得到各家秘传。并有缘得到武当不知名道者秘传。公武艺精湛、身怀绝技、轻功非凡,传云通晓(制门)。公言根在武当,公的神奇般武功只是在应付突发事件时或在徒弟苦苦恳求下而表演,从不轻易在人们面前炫耀自己,相反,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一位谈吐清雅、平易近人、彬彬有礼的文人。
公从十几岁起出师教武到去逝,近六十年间,桃李满天下,有门徒五千余人,遍布几个省。在武汉教武廿年,親授者不计其数,有著名的徒孙潘运保,是湖北气功协会副主席;其徒梁健生是广东省体委副主任,是当代气功大师《七心活气功》的著作者。
公教武一生,武德高尚,教规严谨,教育门徒不吸烟、酗酒、不抹牌赌博、不打架闹事、不以强欺弱、不狂妄自大、不做一切有损人格的事,以《仁义礼智信》和凡事要忍为本。公心地善良,救助贫困门徒如皂市的胡荣华,少时父母双亡,流落街上乞讨是公将其收养,教其习武学医,后成为一代名师,成家立业。几千门徒中,很多人受过公的救助。。。。。。。
公之家是名符其实的武术世家,武医世代相传,其弟玉廷、子济州、侄济斌等人在武学、医学上都有显著成就,在公的影响下,马李支派尚武之风,近百年来,盛行不衰,曾出现族丁几乎人人学武的威武场面。马李之所以名震一方,多自学武、教武而来,此都与长师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公一生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坦诚待人,教徒有方,受到世人的好评和门徒的爱戴。特为传
公之家是名符其实的武术世家,武医世代相传,其弟玉廷、子济州、侄济斌等人在武学、医学上都有显著成就,在公的影响下,马李支派尚武之风,近百年来,盛行不衰,曾出现族丁几乎人人学武的威武场面。马李之所以名震一方,多自学武、教武而来,此都与长师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公一生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坦诚待人,教徒有方,受到世人的好评和门徒的爱戴。特为传。
敬摘录于李氏家谱
据上所述我门武功秘术出自多家是无疑的了,为什么要称“武当熊门七心活气功?”
为什么又称“武当太上七星活气功?”还有其它名称吗?
既冠以武当,必功出武当。又称熊门,主要是由熊德山兄弟传承下来的吗?熊公兄弟何许人也?那么熊公授功之师又是何人?熊公的后人呢?熊门的其它传人呢?与我门相同武功而名称不同的传人世上有吗?为什要称武当熊门而不称少林熊门?其功理功法是出自武当之道吗?武当为道教之首,其功法功理应该不会超出道义之外吧?所以我们希望找到熊门后人,找到其它不为人知的传承人。以及追朔到源头不致谬误。
据师爷升庭公曰:自己年青酷爱武术,有缘得一世外高人带入一不知名之破庙中授功49日,不告名姓,只言功出武当,临行悬空于庙堂之中行走三圈。并授与一些秘功秘法、本门秘传等等。赠诗一首:“火煉金丹心要坚,一家福泽果绵绵,黄金到手劳收去,莫道风波浪里边,凡事诚心要从容,急急忙忙不成功,平面檐下蛛结网,难粘蓬鸟易粘虫,若逢祖国兵劫日,自有诚心武圣门。”(升庭公关门弟子高道成口述)
武当派七星活气功的传人们:我们是武当派的一个很大的民间以养生为主、武功次之、抗击为主、攻击次之的道家藏锋的门派,60\70、80年代,整个武汉地区练习七星活气功蔚然成风,尤其是武汉市其传人何止万千!大小公园早晚练习者比比皆是,原因是那个年代家家都穷,练好身体,不用花钱吃药,尤其是小孩,大傢伙都认定:康寿至机,始自儿时,宁可吃苦,不愿吃药。然而在今天,我派万千传人分布世界各地。什么原因却使我们默默无闻?什么原因却使我们失去旧时热情与风采?是健康无益吗?是联系困难,沟通不易吗?。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我派传承下来的绝技秘功是民族瑰宝,(尤其是秘传伤科骨科、按摩治疗颈椎、肩椎腰椎、骨质增生等疼痛疾病,手到病除之秘法。武汉地区很多人都得到过陶德明师伯父子的神奇治疗。)希望大傢伙不要老死不相往来以一己之私以致失传,许多功与技之间,只有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动功与静功的结合可避免练功之误,难道大傢伙练功几十载就一点感悟都没有吗?。。。。。。原因只有一点,我门的功夫因分散和师爷文革中遭不测而失传以致没有学全.
我门是不是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研究、寻根追源和统一整理。没有理论的功、术再好、再高妙也成不了大家!一旦现有的前輩们离世而去(如李天佑、李天宝、李济民、高道成等等还健在的老前辈们)谁又能领头举旗带着我们一起去挖掘整理,我们不能遗憾终身!
类似的活动,我们还要在我派传人聚集的地方热烈的搞下去,把康寿之机传授给热爱养生的全人类。
二、武当山的传说
高道成先生自62年入武当寻根问祖,与当时的王教化会长、朱诚德等道长来往密切,据二位道长的说法认为:1既功出武当,必与太上有关,2,既称七星必与明末清初道士昆阳子拜七星池有感而创神功的传说有关。相传昆阳子来往于七星岩下七星池旁,渴饮池中水,感池水之清,山岩之伟,林木之茂,地理之佳,天造地设,鬼斧神功法自然,悟创神功以池名为名,称名七星,神功法理悟自老子故称太上,活者,“道法自然”无禁忌也。攝生为主,秘不外传,何以流落民间,未所知也。经过功式表演相互探讨,二位道长认定此功为昆阳子所创,应称七星而非七心,七星者,北斗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相传勤练此功,康寿不死,(因其功实在是太妙,故而夸大其词也。)故又称不死之功。其池在今七星树村以上,七星岩之下。
升庭公关门弟子高道成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