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岁半孩子能专注1小时不分心,原来提高孩子专注力的秘诀是这个!

(2016-03-29 13:57:56)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娱乐

育儿

http://stlib.qbb6.com/cnt0/article/0/6419hwNzPr/rf_4618627.jpg

来源:微信公众号“益智学堂(yizhixuetang01)”,文/毛豆妈

关于专注力,很多妈妈向毛豆妈提问:

  • 给孩子读绘本,刚两句,孩子就不耐烦了,
  • 让孩子搭个积木吧?没两分钟就没兴趣了,
  • 孩子写作业总是三分钟热度,

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吗?

那这里也说个毛豆的数值呗!

  • 毛豆六个月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集中20分钟,
  • 1岁多的时候,可以听我读半小时的书,
  • 两岁多玩玩具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三四十分钟。

关于注意力,有个共识,即一岁之内的孩子,注意力也就在五分钟左右,两岁的孩子注意力仅有十分钟。但是据我亲身实践,这个数字说的仅仅是平均值。如果掌握方法,那么孩子单次注意力时长远远超过那个科学数值。

早在毛豆6个月的时候,我就记录了一次早醒时,毛豆没有受到任何干预,足足玩了20分钟的台灯。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保护孩子注意力的诀窍是: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http://stlib.qbb6.com/cnt0/article/0/6419hwNzPr/yc_pic1.jpg

(来自2014年2月朋友圈,当时毛豆6月)
真相1:专注力来自兴趣

孩子玩什么玩具和游戏,如果是他乐意做的,他就一定会专注。比如每个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绝对是专注得不行。

拿毛豆来说,他从小就是一个拼图控。从可来赛的大粒立体拼图启蒙,到uncle wood的基础分层拼图,到goki眼花缭乱的四层拼图,他每次玩拼图,就大气不喘的站在那里,玩上半小时,零食都顾不上吃,一直到最后的成功!

为什么拼图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效果很好?因为拼图指向一个成功的终点,孩子为了拥有拼完的愉快体验,会心无旁骛的集中注意力很长时间。就像我们大人读悬疑小说,为了知道凶手是谁,可以一直读两三个小时把整本书看完。

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拼图,而是你要去敏感发现孩子喜欢什么。不要觉得孩子搭积木不耐烦,就是孩子注意力短,他可能拿上画笔就痴迷;也不要觉得孩子不读绘本就是注意力差,换一本符合孩子审美的,他可能缠着你讲一遍又一遍!

真相2:专注力来自尽量少的干扰

有的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热衷于专注地观察孩子,孩子还在沉思这块积木应该放在哪里,妈妈就急不可待的来帮忙;还在想这种颜色该怎么形容,妈妈就把答案脱口而出。对于这种家长,我只想说四个字:少操点心!

很久之前我就写过《就从今天起,做个“慢半拍”的妈妈!》(在亲宝宝“育儿”界面输入关键字“慢半拍”可以搜索到这篇文章),提到过:当孩子在专注地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譬如画画、琢磨某一件器具时,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也不要去打断他的思考。中国家长常做的是干预和催促,最缺乏的是等待和信任。

真相3:可选项越少时,孩子越能投入

给孩子的玩具断舍离!我只留毛豆当下玩的一两件玩具在眼皮子底下,其余的藏起来,让毛豆在宽敞的空间里集中精力的玩。

玩具一多,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就好像我们拿起手机想写一个日程安排,却莫名其妙刷微信逛淘宝,半小时过去了才想起来,说好的日程安排呢?

看下图,毛豆在玩的时候,我们会把其他的东西都收走,只留当下集中注意力的。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散件,他能玩辨识颜色(认知)、放进罐子里(精细动作)、搭造型(建构),我都烧好饭了,一看他还在玩!

http://stlib.qbb6.com/cnt0/article/0/6419hwNzPr/yc_pic2.jpg

俺家的照片都没有任何摆拍,只求还原真实情况,毛豆妈的渣图水平还请大家谅解,哈哈!

真相4: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

正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的首先是“保护”。

为什么咱们在小时候,很少有“专注力不好”的问题?我们的童年,城市远没有现在这般繁华,生活也没有太多可供消遣的方式,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玩得专注?

因为,那时的我们,玩具太少,不会乱花迷眼。最关键的是,没有爸爸妈妈在一旁盯着我们玩,没有各种嘱咐:“要不要喝水呀?”、“这本书我新给你买的你不看啊?”、“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都做第三题了!”

专注就像手里的沙,你握的越紧越在意,愈是干扰了孩子的内在成长。

再重复一遍注意力保护诀窍吧:“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