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绘本”的数学教学

(2018-05-24 14:57:28)
分类: 教学案例

 绘本即英文的picture book”,它是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组合来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读本。数学绘本教学就是通过绘本这一特殊的载体,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中,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利用童话故事等形式表述出来,为学生提供观察倾听、小组谈论、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及表达写作等师生协同学习的策略去了解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绘本教学是实践“四能”培养目标协同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手段。

  本文以《鸟儿鸟儿飞进来》这一数学绘本为例,浅谈数学绘本教学在实践“四能”目标上的巨大作用。绘本主要讲述了木匠老爷爷为了保护鸟儿,不停地为森林里的鸟儿制作鸟窝的故事。整节课用同一主题将乘法的数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让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的王国,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体验,理解乘法的含义。

   一、在绘本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发现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石,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木匠老爷爷做出来的是两个漂亮的鸟窝。老爷爷小心翼翼地把鸟窝挂在了树上,然后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一对四十鸟唱着响亮的歌飞进了鸟窝,一对白头翁也晃着尾巴飞进了鸟窝。”

   学生被童话故事深深吸引,眼前仿佛出现了2对小鸟分别飞进2个鸟窝的情境,静态的故事画面顿时逼真起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数学信息。有学生说:“木匠老爷爷做了2个漂亮的鸟窝。”有学生说:“有1对四十鸟和1对白头翁住进了鸟窝。”还有学生说:“我知道1对就是2只,1只鸟爸爸和1只鸟妈妈刚好就是1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精彩的回答,表明学生真正听懂了故事,理解了图意,从而架起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桥梁。

二、通过绘本提出问题,自主探索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将提出问题的主动权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习惯,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文中的信息,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有学生提问:“一共有几只小鸟住进鸟窝?”教师顺势提问:“怎样列式?”有学生说:“我可以用已经学过的加法列式:2+2=4(只)。”也有学生回答:“也可以用乘法来列式:2×2=4(只)。”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参与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动力源于认知活动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理解学习的重点,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也为学生自主进入接下来的分析问题环节做好铺垫。

    三、基于绘本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分享学习的快乐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和实践操作是分析问题时协同学习的好办法。以动促思,以思辅动,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操作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2×2所表示的意思”时,有的小组通过动手摆一摆小棒和圆片找到了分析问题的线索,有的小组通过画图交流得出了结论,还有的根据绘本图画直接发现了知识。

   低段学生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的阶段,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机会,师生共同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完整过程。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数学的思考和分析,才能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通过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等分析问题的方法,共同分享着合作探究所带来的学习快乐。

四、发展绘本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继续给学生讲故事:“木匠老爷爷非常开心,又做了三个样式不同的鸟窝。虽然自己很满意,但是不知道鸟儿们喜不喜欢,老爷爷有点担心。好在有一对乌鸦吹着口哨飞了进来,一对又小又可爱的麻雀也进来了,还有一对哒哒哒哒的啄木鸟。”教师继续提问:“现在你能提问并解决这些问题吗?”有学生提问:“木匠老爷爷现在一共做了5个鸟窝,每个鸟窝里住着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有学生迅速答道:“我可以直接分析得出,52相加,用乘法计算,2×55×2=10(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实现了师生共同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的完整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乘法的含义;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