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华山久情》第二部第七章树杈工具
(2021-12-06 18:08:28)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长篇小说 |
《青春年华山久情》第二部
第七章 树杈工具
祝钒刚跟盛子一起,是拌水泥组,他挑混凝土石子和黄沙。还有几人专门挑水。
而盛子经常会眼睛一瞪,努努嘴叫祝钒刚挑这挑那,祝钒刚不以为然,其实仅16岁的他,开始在练功。
祝钒刚从6月份回上海看病后,在一次清晨偶尔去家附近的肇嘉浜路后,肇嘉浜路练身体的情景紧紧被吸引,后来的一个多月日子,几乎是天天去,早晨也越来越早,那里练功还是好的,肇嘉浜路中间绿化地带,从打浦桥一直到徐家汇,有3公里长。
祝钒刚去了几次,也把他的早在二年级时他小舅公带他去复兴公园跟拳师学拳的情景激发出来,但他只学太极拳的几个动作,每天去肇嘉浜路练这几个动作。他家一个老邻居的外公经常在家附近小马路上练太极拳,祝钒刚经常看,而邻居外公把一个姿势动作,可以不动,一直摆下去,却那老人的额头微微沁汗,他学邻居外公,直练到额头沁汗出来为止,这样一练,就是两个小时。
后来第二年回上海,这样一练就是六个小时。
祝钒刚就这样练。
突然一天,他感到手臂有无穷的力量。但想内劲气贯全身,还相差远了。他回上海看病练身体,是偷偷练,在家里也不让大人知道。
小时候大人发现小舅公带他出去练拳,竟然不让小舅公再带,而有一次祝钒刚在家后门玩着练武术动作,被提前下班回家的父亲一记棍棒,从此吓的祝钒刚不敢再练,也不敢再说。
他到工地上干活,除了一方面是公社五七水库激励了他,还有就是通过劳动,要把身体上的体力练出来,要把身体上的四肢身体上的力量功能尽可能的练出来,所以,他在工地过去半个月后,熟悉了工地活,样样去干。
拌水泥用的是木工做的2米见方的,用厚木板一块块钉在几根粗杉树,分量很重,密缝。
护坡路靠外延垒叠起水泥,抬水泥的从屋棚抬过来,盛子跑到水泥旁抱起一包水泥往木板上一摔,包装牛皮纸裂开,篷起的水泥灰迎面而来,盛子带着乌黑的毛巾,挂在脖子上,见水泥灰起来,连忙把毛巾两头咬到嘴里,也遮挡了鼻子。
随后,挑黄沙的祝钒刚和德陶一担接一担倒上去,这一板水泥,是混凝土,又按比例挑来混凝土石子倒在上面,盛子和同是北岭生产队的老表,各站一边,抄起铁锹混搅,骆主任见用铁锹混搅,问了黄连长钉耙有吗?黄连长说,有的,他去拿了来。
用钉耙搅扒,效果明显上来,这一板混凝土用了很长时间,才差不多混好,接着倒水,俩人起拌。
昨天抬花岗石,堆成小山,今天第一天砌石。
骆主任提了一桶混凝土,先倒在渠道里侧50公分沿口,后来觉得这样做不对,应该先砌渠壁,第二板水泥是用片碎石。
盛子俩人拌水泥配合还是不够,这种干活,他们也是第一次,在生产队里,不会有这样的水泥活,造房起灶,都是干打垒,其它的多是用竹子用杉木板,山区里木工多,还有竹匠篾匠多,泥匠几乎没有。当然,泥匠就是干打垒。
这一天干的活,成效很差。第二天,比前一天好些。
第三天,祝钒刚尝试着拌水泥,拌水泥活靠手腕,握铁锹的两手,很快磨出水泡,但他没有响,继续拌,这一天下来,累的骨头散掉。睡过一觉后,第二天依然生龙活虎。
这时的祝钒刚,熟悉了工地,也样样什么活都干,抬水泥,拌水泥,挑水,手上也生出茧子。
随着渠道的基础开挖越来越多的完工,水泥用量大大增高,屋棚里的水泥用完,营部水泥备量越用越少,水泥跟不上,工程就受影响,营地有水泥,指挥部下达命令,每天上工带水泥上去,除老弱和身体不好的民工外,绝多数民工都要带水泥,骆主任同黄连长说过,祝钒刚身体不是怎么样好,不能让他带水泥扛水泥上去。黄连长就没叫祝钒刚带。
早晨吃过早饭,黄石连民工都扛水泥,这是任务,先初开始,骆主任同祝钒刚说,你就不要带水泥了,帮助拿其它工具,后来一天,祝钒刚被大家扛水泥上去的干劲带动起来,也到水泥堆放处,让人帮他扛在肩膀上,先是很轻松,走过公路上小路爬坡时,感到沉重,见路旁一块大石,许多人在这里放下水泥休息换肩膀,祝钒刚靠近大石,倾斜身体,又用两手包住水泥,慢慢放下,谁知放下水泥时,脚一滑,身体一扑,右膝盖磕到石头,只还穿单裤的膝盖重重擦着石头,皮擦破,但他让一个拿工具的老表,帮助他扛上水泥,慢慢上坡,但只走了20米,又想换肩膀,于是就往旁边高坎乱草两手紧包水泥弯腰放下,休息了一会,上来的人都扛水泥,就再竖起水泥,贴着土坎矮矮蹲下,将水泥扛上,他就这样爬坡,一路休息一路换肩膀,将水泥扛到了工地。
收工后去了赤脚医生那里膝盖上了红药水。
这样磕磕碰碰身体擦破皮,祝钒刚从小到大有不少,根本不怕。
以后又扛了两次,感觉还行。
这天吃过午饭爆破后,黄连长通知大家去扛水泥。这是临时任务。
公社指挥部运送水泥的卡车到了四级厂房,那时四级厂房还没建,但渠道下来的管子已经铺设好,粗大的水管两旁,是一级级的水泥梯子台阶,这些梯子已经做好,下面到上面很高,
老愚公水电站从40里外的西北角向东南蜿蜒过来,地势也从高到矮,四级厂房处在更矮处,上面40华里渠道没有因为一级级低矮下去的厂房而相应矮下去,平均高度海拔在46米,到了四级厂房处,显得更低矮,而上面的渠道,也显得更高些,那漂亮的簇新的从上到下的台阶,显得很壮观,那密密的倾斜上去的台阶,有人说有280格。
祝钒刚没有去算过这水泥梯子有多少格,他更也不知道,原来前面不远处就是渠道到头,过了水泥屋棚往前一个拐弯就可看到,临时任务,往往会鼓动的更激烈,黄连长一渲染,大家放下手头活,跑去扛水泥。
工地上除了走不了放不下手里活的,还有老年的,或者身体不好的留下,像德陶,德海,骆主任,黄连长,以及几个砌石的人,有五六十人去。
祝钒刚也跟着去。
大家往前走,经过屋棚,那山壁继续在弯,拐出来后,看到倾斜的水泥梯子,这个沿山而下的山壁,全用水泥和花岗石浇筑,簇新亮眼。
大家下着台阶,下到底往旁边拐去,不远处就是卡车刚刚卸下来的水泥堆,大家排着队,一个个由两个人抬起水泥放到你肩膀上。
大多数人不走台阶而走小路。
走小路绕过营部指挥部工棚后面走上去,上去就是屋棚。
这条小路祝钒刚走过,那天去营部,就是走的这条路,但距离更长,小路沿着树林边曲曲弯弯的。
小部分人,还是走水泥梯子回去。
这些人多是青壮年。
祝钒刚经过3次扛水泥,只想走近路,也走台阶上去。
祝钒刚扛着水泥上台阶,没有走十几级,就感到腿脚很费力,腿脚很酸,虽然他号称走过90华里路,也天天走小路上工地,特别这些天扛水泥走了3次,但毕竟比起走280级台阶轻快多了,280级台阶啊!
祝钒刚再想回头,但不愿意。看看高高的上面,说什么也要扛上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弯腰紧抱水泥放前面台阶,休息一阵,换换肩膀,再弯腰去扛,这些天的扛水泥,弯腰抱紧扛肩膀的动作,是练的可以一气呵成了。
上了老半天,大概顶多二十分钟吧,祝钒刚终于将水泥扛上渠道。上了渠道,走平路省力多了,很快到了屋棚。
这项临时任务完成,水泥多是卸在营地民工驻地处。公社指挥部要求,每个连队施工水泥,自己带上工地。
这天天亮上工地,祝钒刚没有带,那腿脚非常酸,虽然睡过一夜,浑身是劲了,但那膝盖痛了起来,赤脚医生说,不要负重,休息几天会好。
祝钒刚样样都干,他干活,是在锻炼自己的身体。
下保的段志高,是赤脚医生,他是从大队部赤脚医生那里学中医,后来大队部推荐他去了公社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实习,来工地了,有大队赤脚医生在,他就上工地干活。
从昨天的爬梯子扛水泥后,突然第二天他来灵感了。
早晨吃好早饭,他去伙房里拿了把柴刀,到附近山林砍了两根一人高的带树杈的树棍,这个树杈倒八字很大,又砍了粗粗细细树棍,用四根短树棍将树杈倒八字上下用绳子扎紧固定,做好后,扛着树杈,手扶两根树杈棍,到水泥堆放处将树杈工具一立,两人搬起水泥往树杈上搁进去,段志高往下沿探进头身子一起,肩膀扛着树杈横棍,轻轻松松的走了飞快。
他的这项发明,立马传遍全工地,大家仿效,100斤1包的水泥,搁在树杈里,肩膀一扛,分量减轻一半,营部简报报道了他,这项发明,也为公社民工营赢得了时间,提前完成工地前期任务。
后来又去了一次四级厂房搬运水泥,下保一个壮劳动力白中熙,他的大树杈工具里搁了两包,他的壮举后来被营部在简报上表扬。
祝钒刚也去做树杈,是段志高帮助他做,祝钒刚扛着树杈走,那一包水泥分量大大减轻,边走可以边换肩膀,想休息,身体弯一下,树杈立地,两手扶着树棍,头钻出来。从11月18日开始,他每天带一包上去,其时有几天遇到下雨,工地不停工,冒雨开工,黄石连工地搭了水泥堆放棚。到12月15日气温下降至零度结束。祝钒刚的每天带水泥上工地,黄石连汇报上去。
还有半个月1969年即将过去,县指挥部决定在四个公社民工营的四个民工连联合召开现场讲用会。
黄石连与邻界其他公社营的一个连,还有两个连,一个是背老三篇滚瓜烂熟的那三个铁姑娘的民工连,一个是运用杠杆原理,做出大型木头起重架和吊蓝倒土架,为工地最难啃最复杂的地形轻而易举开挖出渠道。地点在营地附近一所学校操场。时间是1970年元旦1日上午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