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创世神话文献摘编》读后感5

(2021-05-18 12:57: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中华创世神话文献摘编》读后感5.

 

第四节灵物。

P222《山海经•南次三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鸡,身上的花纹五彩斑斓,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上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 “义”字,背上的花纹像“礼”字,胸脯上的花纹像“仁”字,肚腹上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饮食十分从容自然,经常会自歌自舞,只要它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P226[东汉]班固《汉书•董忡舒传》: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以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无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来游,以古准今,一何不相逮之远也!

P229[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黄龙不反于涸泽,风皇不离其罻罗。故刳胎焚林,则麒麟不臻,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竭泽而渔,则龟龙不见。

灵物,神奇的东西,灵通之物,指神仙鬼怪。中国古代认为麒麟、凤凰、龟和龙是有灵性的动物,因此,把它们称为四灵,作为祥瑞的标志。其实,除了龟以外,其他三种都是传说中的动物,是人们自己想像和创造出来的。

传说中的麒麟,身体像鹿,遍体披着鳞甲,头上长独角,角卜生有肉球,脚像马蹄,尾像牛尾。麒麟被认为是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在中国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人们一方面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祈望早生贵子、家道繁荣的意思。

凤皇头顶美丽羽冠,身披五彩翎毛,是综合了许多鸟兽的特点想象出来的形象。凤皇是中国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凤和龙一样,被历代帝王当作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凤冠、凤车等与凤有关的东西,只有皇家和仙人才能使用。在民间的传统图案纹样中,凤皇也被广泛应用,寓意着吉祥和太平。凤皇还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纹图,如“龙凤呈样”、“凤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龟在四灵中是唯一存在的动物,也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人们不仅把龟当成健康长寿的象征,还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每当举行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所以,人们称龟为“神龟”、“灵龟”。神龟在中国曾经受到过极大的尊敬,在古代帝王的皇宫、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铜铸的神龟,用来象征国运的久远。

龙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们都很熟悉龙的形象,但是谁也没见过真的龙。龙和风、麒麟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它长着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狮尾,通身还长满了鳞甲,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在人们的想像中,龙能在地上行走,能在水中游弋,能在云中飞翔,充满了无穷的神力。封建帝王把它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也认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在中国到处可以见到龙的形象。宫殿、寺庙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处处刻着龙、画着龙,老白姓在喜庆的日子里,也要张贴龙的图案,还要舞龙灯、划龙船;给孩子起名字也愿意用上龙字。龙作为“四灵”中最大的吉祥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P232[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着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神话故事西游记里孙悟空偷蟠桃,由此而来。

同许多皇帝一样,汉武帝也想求一个长生不老之法。可是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神仙。其实,他身边就有一个仙童东方朔,但是汉武帝并不清楚。

汉武帝整天非常郁闷,没事就让东方朔陪着他在花园里喝酒消愁。

这一天,花园里飞来一只非常美丽的鸟。

汉武帝一看这鸟就不一般。就问东方朔,这是只什么鸟?怎么朕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呀!东方朔果然见多识广,就告诉汉武帝:陛下,此鸟名曰青鸟,乃是西王母身边的传信使者。

汉武帝一听,这太好了。快跟她聊聊,朕能不能见到王母娘娘啊。

这时候,那只青鸟身形一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仙女。款款来到汉武帝身边。说道:我叫王子登。是来替王母娘娘传递口信的。

汉武帝受宠若惊,赶紧回答:请问王母娘娘有什么吩咐啊?

仙女说:王母娘娘决定于七月七来这个花园与你相见。

关于青鸟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载。据班固的《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此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说得就是这段故事。

果然,到了七月七这天,王母娘娘如期而至。青鸟仙子王子登在身边侍奉。

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早已恭候多时。见到王母娘娘,汉武帝简直是受宠若惊。跪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王母娘娘还是挺通情达理,就说,你们都起来吧。又招呼汉武帝,来,一起坐。

汉武帝开始不敢坐。他怎么敢坐到王母娘娘身边呢?青鸟王子登说:娘娘让你坐你就坐,瞎客气什么呀?

汉武帝这才落座。

之后,王母娘娘就跟汉武帝拉起了家常。王母娘娘问:听说你最近对儒术很推崇?

汉武帝答:是,臣正在推行“独尊儒术”。

王母娘娘说:儒术主要讲的是“理”,道教主要讲的是“道”。合起来就是“道理”。理这个东西本来就不存在,于是大多数都讲的东西就成了“理”。“道”就不一样了,国有国道,家有家道,王有王道,臣有臣道。只是大多数人都不守“道”,但“道”却一直都存在。

看看汉武帝听得云里雾里的,王母知道他也没有听太懂。于是就问:你有什么要求啊?

汉武帝说:最好求个长寿之法。

于是,王母娘娘拿出五个蟠桃来。对汉武帝说:你吃了这个可以延年益寿。

汉武帝给自己的母亲吃了两个,然后自己吃了三个。吃完之后,他还把桃核放了起来。

王母娘娘就问:你留桃核做什么?

汉武帝答:我在人间也种植一下。

王母娘娘说:这是我蟠桃园三千年一结果的桃子,你种了也吃不上。

正在这时候,东方朔在旁边偷窥王母。王母对汉武帝说:那个正在偷窥的小子,到我蟠桃园偷过三回桃子了。

吴承恩将王母娘娘蟠桃大会以及孙悟空偷蟠桃发挥的淋漓尽致,[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八的传说故事为西游记提供了精彩情节宝贵元素。

第四节摘编95条摘录。

第五节祭祀。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祈祷降福免灾。

由于上古文献缺失,现存下来的文献对上古祭祀的记录及解释只见于《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礼记·郊特牲》)古代社会,君王社稷要在郊外定期举行祭天大典。祭天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

祭祀天地大典其实是在心理思维的终极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欲念。祭祀活动,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民族的不同,构成各具风格的祭祀文化。中国历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门历史文化。自古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神。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只由君主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祭祀二字,祭侧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汇报工作。祀侧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对自己未来的新工作,给予新的指导、教诲和启发。祭的上半部分,左边是牲肉,右边是一只手,下面是神。祀,左边是神,右边是巳。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在中华文化中,阳为吉,阴为凶。中华文化中的神,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种妖怪,而是主导阴阳二气造化的自然力量,通过祭祀,可以申请让这个力量,出阳藏阴,便可趋吉避凶,趋福避祸。

P238《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郭璞注曰:“《吕氏春秋》曰:‘尧葬谷林。’今阳城县西,东阿县城次乡中,赭阳县湘亭南,皆有尧冢。”),帝喾葬于阴。

《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郭璞注曰:“即九疑山也。《礼记》亦曰:‘舜葬苍梧之野。’”),帝丹朱葬于阴(郭璞注曰:“今丹阳复有丹朱冢也。《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与此义符。丹朱称帝者,犹汉山阳公死加献帝之谥也。”)。

《山海经•海外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郭璞注曰:“此盖天子巡狩所经过,夷狄慕圣人恩德,辄共为筑立台观,以标显其遗迹也。一本云:所杀相柳,地腥臊,不可种五谷,以为众帝之台。”)。

P239《山海经•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爱有文贝、离俞、  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赤枝、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帝尧、帝喾、帝舜都被埋葬在岳山,这里有花斑贝、三足乌、鹞鹰、 老鹰、乌鸦、两头蛇、视肉、熊、黑、虎、豹,还有朱木树,它是红色的枝干、青色的花朵、黑色的果实。有座山叫申山。

第五节从《山海经》《墨子》《淮南子》《史记》《礼记》《白虎通义》等摘编22条摘录。

第四章节是传说中神仙的汇总摘录。

传说中的神仙,古书中记载下来的篇章,我觉得是远古人见到过外星球人而所记录下来的情形,或者说本身就是从外星球而来,只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形成了传说,传说经过年代不定,也根据当代的认识再去进行传说,直至有文字时,我国在不同朝代有文人进行对传说的整理,有了而今我们看到的古书文化对神仙的传说记载了!

前不久我看的推文,已故艺术家郭凤怡在今年先后被威尼斯双年展与Carneige国际艺术展邀请参展,使得这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异数”与“例外”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郭凤仪的画面重现了中国已经消失的本源文化,从中可以看到《山海经》式的上古魔幻童话等中国文化本源。这也是用画画形式,对神话传说文化的传承。

本书有379页,352千字,四个章节约占25万余字,附录有130多页约10万余字,附录选了[南宋]罗泌《路史》(节选)和[]马骕《绛史》(节选)。

《路史》选摘二十二卷,从卷一到卷十八,卷二十到卷二十二,占50页。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质的著作,以纬书十纪为时间纪年,认为天地开辟至孔子获麟,共历“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在十纪的时间观下,罗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叙述天地开辟至夏代的上古历史。《路史》帝系背后所蕴藏的古史观念,彰显了罗泌对于上古历史与文化进程的思考,对后代的古史著述与神话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从文学研究面向来看,罗泌重新诠释了神话人物加符号的象征,使之接轨于历史。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路史》透过谶纬与道教史观,建构上古历史的发展,《路史》是古史著述的集大成者,是一部藉由“神话历史化”的过程所记述的文化通史。《路史》并不是单纯地集结、抄录神话传说的流传,而是有意识地转化了神话人物本有的意涵,使得神话人物进入历史脉络的书写时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马骕《绛史》。《绎史》共160卷。《绎史》正文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五部分,一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为春秋十二公时事,共70卷;四为战国至秦亡,共50卷;五为外录,记天官、地志、名物、制度等,共10卷。《绎史》在体裁上,既具有记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

摘编《绎史》从卷一到卷十二,其中卷五黄帝纪达23页,字数达约2万。

《中华创世神话文献摘编》是按历史的推进从有文字以来文史作品选编的,翻阅了整本书,对四个章节摘编传说的神话摘录,大致对照附录中的《路史》和《绛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有神话史的记事体裁,新书《中华创世神话文献摘编》在当今神话专科书籍是脱颖而出了。

《中华创世神话文献摘编》程度比较高,对我文化尚浅的人来说,出于好奇,凭着喜欢看神话故事去读这本书,无意中在探究了,一些神来之笔创编的神话故事西游记封神榜等文学作品,想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出处不一定看到,是我的缺憾,看过这本书后,算让我得到皮毛,原来我国的神话故事,均有依据,这本书里均能看到,这对爱好神话故事的我来说竟有意外收获,额外补上一课了!

此书值得一读,读后得益匪浅!(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