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实践研究
(2016-03-07 16:44:31)分类: 微课题研究 |
1.课题研究缘由
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经常是类同的,有些错误学生是一犯再犯,甚至有的学生一道题目需要订正好几次才能订正好。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往往简单地把自己的错误归结为粗心、马虎、不认真,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学生学习上的错误,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和策略,导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学生学习时间的无效流失,影响教学质量。此时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观念与做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思自身的错误,进而升华为“错误观”的教育。数学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基于以上认识,决定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述评:
谈到科学地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回避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九次全国民教育国际会议资料中指出:“应当研究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把错误看成是认识过程和认识学生数学思维规律的手段”、“在学生检查和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实践中进行练习”、“教师应当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来促进他们加深对数学要素和规律的理解。”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曾经根据他在教学中碰到的错例编著过《小学常见错例分析》,国内相关研究课题还有《小学数学五年级学生典型错例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错例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等等。许多同行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教师和学生假如不是亲身去感受、实践,即使前人有再好的经验也枉然,况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生源有不同情况。现在的学生知识面也挺广,接受信息快,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实情况,相信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价值:
课堂学习错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发现错误-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实践,结合相关理论解释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原因,以案例反思的形式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理论,提高教师自我思辩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哲人、教育家关于错误的格言警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海)“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恩格斯)这些著作和警句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了人们错误的价值。
3.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3)针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研究的内容:
(1)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策研究。
(2)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
(3)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4)教师要充分预设,将课堂中的生成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5)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6)学生在课堂中对捕捉错误信息能力的研究。
4.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0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和分析错误资源的产生原因、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以及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形成一定的模式。
(3)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这阶段主要总结研究,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整理。征集有关论文、汇报课的录象等,邀请专家,对本次实验成果进行论证,形成研究进行总结、编写课题研究的资料集。申请阶段性课题成果鉴定。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
(2)日记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总结研究发现。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5.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试验班级的学生人手一本错题集。
(3)收集整理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有效错例资源及成因。
(4)相关调查分析、学生个案分析等。
(5)开辟了典型错例分析专项研讨的教师博客,或其他网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