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说来听听》

标签:
阅读教育 |
分类: 读书—观影—出行 |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http://s1/mw690/006ipNoKzy77cZIdq5qf0&690
一、提纲
http://s4/mw690/006ipNoKzy77cZNCZeH43&690
二、心得感悟:
三、摘录:
1、阅读并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比起兴之所至的随口闲聊,阅读应当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
2、能够将读过的书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行为,这一行为同时也是完整的表达己见的最佳演练。也就是说,在帮助儿童把阅读用口语表达出来时,我们同时是在训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学习没有快捷方式,只有反复练习。从自己开始学习当一名读者和说话者,这是进步的最佳法门。
4、丰富的阅读环境与读者能否言之有物,有共生关系。
5、阅读并非只是对字句的生吞活剥,它更像一出有一幕幕互相关联的场景组成的戏剧表演。老师的任务就是知道孩子参与阅读大戏:帮助他们成为剧作家(改写剧本)、导演(诠释文本)、演员(演绎文本)、观众(积极地接受文本并予以响应),甚至剧评(对文本做评论、解释与专题讨论)
6、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聊起曾经读过的书、曾经有过的感受时,阅读经验已经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并进一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了。
7、研究越深入,我们越发相信“讨论”在阅读过程中确实扮演着核心角色。不论是对一位成熟的读者,还是对一个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孩子,讨论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8、一则故事对一个读书团体的意义,是通过谈话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被逐步界定的。
9、在分享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时,我们也发掘出这段文字对自己而言有什么意义。
10、我们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无可避免地会应用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所指。(即生活经验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11、因阅读而开启记忆的闸门,正是阅读的本质和阅读之乐的源泉。在交换读书心得的闲聊中,话题往往集中在某本书唤起的对过往的回忆。
12、文学的讨论是一种思绪分享的方式。阅读讨论就是表达被文本激发的想法和热情。
13、阅读讨论不仅仅是两个人针对某个观点单刀直入地沟通。它的运作融入了多种动机和功能,是一项更复杂、沟通层面更深的活动。
14、将想法“说给别人听”,意味着听众也在开始思考,原本只是自己的想法,因此转化成同组成员的共有财富。私人动机不外乎是希望通过别人对自己发言内容的诠释,进一步了解自己心之所欲。其公共效能在于通过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15、深入参与共同讨论,我们更能体会文本丰富多样的原貌。
16、评论不外乎是以读者对文本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而想外拓展,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陈述一部作品的意义就是交代自己阅读的感触。
17、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评论能力。老师们的职责所在就是帮助孩子们善用这份能力。
18、集思广益所理解的文本,往往要比个人的诠释来得复杂且深刻。
19、说来听听的中心思想:真心想得知读者的体验,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得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
20、原本只有自己知道的阅读心得,一经小组成员的分享,便延展了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讨论,一个属于大家的文本便产生了。
21、阅读讨论应该是个元气淋漓的再创造过程。
22、孩子说出已经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找出线索,再让孩子们说出对文义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建议他们凭借已有的线索解开迷惑。
23、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必须确定读者能时刻回归文本,并且所言切题。这样读者才能在谈话中找到自己迈向理解之路的线索。
24、孩子们可以集中精力参与较长时间的讨论,当然前提是必须选对了书,并且老师要有纯熟的主持技巧。
25、每一次阅读都得仰赖先前的阅读经验。
26、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本事让孩子们对他选定的读物产生期待。
27、阅读讨论开始前和结束后都是读书的最好时机。有时候重读会引发更多正式与非正式的讨论。
在“一起来挖宝”的阅读讨论中,一组读者要合力挖掘彼此心中对文本的认识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