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中国古称稷或粟,亦称作粱,中国北方通称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为禾本科植物粟加工去皮后的成品。
小米颗粒小,呈黄色或黄白色,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是中国北方人民的主粮之一。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小米。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经过多年人工除草的选择,谷子地里的杂草样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时期,叫做“莠”,成语“良莠不齐”则是由此产生。
小米的种植面积在中国居首要地位,常言道,“五谷杂粮,谷子为首”。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目前我国最为有名的四大小米分别是:“建平有机小米”,“沁州黄小米”“龙山小米”“桃花小米”等,当然后来者优质的小米还有很多。
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
小米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说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中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
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被称之为大旱之年老百姓的“救命粮”。
粟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据测定,小米蛋白质含量达11.2%~13.4%,脂肪含量4.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而粗纤维的含量远低于其他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含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间),且含量比例协调,是我国“四大著名小米”之一,非常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原生态食品,被民谣这样赞誉“小米粥赛参汤,月子饭芙蓉娘”,实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滋补佳品。更多小米资讯、小米采购、小米批发关注小米产业网(www.xiaomi66.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