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习作案例分析及建议

(2018-12-25 19:50:11)
标签:

教育

小课题

写作

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习作案例分析及建议

                                   课题组:陈  

一、小学生写作现状及原因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小学生对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进行综合和运用的检测。然而,目前不少学生望文生畏现象比较严重,作文水平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提笔不知从何下手,一见作文就头疼心烦,于是有的同学随便写几行或干脆抄范文了事。原因是: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生写作案例分析

不仅学生害怕写作文,语文老师也害怕改作文。在教学工作中,每次最让我头疼的事情就是改作文,批改作文如临大敌。这一学年,我带的是六年级毕业班,我个人觉得经过前面的学习,写作的训练,他们的作文水平应该不会太差,最基本的能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可是当第一次批改作文时,让我十分吃惊。孩子们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选材老套,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连篇,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子表达不通顺或者词不达意,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小学高年级作文,基本要求字数不少于400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而这群孩子们的作文,除了个别语文基础好点的同学达到了写作要求,其他大部分写作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作文首先在字数上都达不到要求,仅仅两三百字左右,内容没有可读性,更谈不上感人。我想可能是我在上写作课时,为了赶进度,讲的太快太粗略,孩子们都没有听清楚,导致作文写得不好,所以在以后的写作课中,要认真细致讲解,让孩子们明白要写什么,怎样去写,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文是《难忘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全命题作文,但选材方面可写的内容比较多,而且这次的作文对孩子们并不陌生,难度较小。为了吸取第一次写作教训,在本次作文教学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重要的知识点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在写作课中,步步引入,让孩子们先开口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因为班上人数较少,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说一说。因为这是写事作文,所以一定要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最后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以后应该怎样做等,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写之前一定要先想好写什么,要写真实经历过的事情,表达真实情感,在写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细节描写,把课文中学到的好词佳句,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等都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要学会学以致用。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写,给他们读了几篇范文,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构思开始写作。这一次满怀信心,相信孩子们的作文应该有很大进步,最起码都是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事情,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们的作文大部分都是仿照我读的范文来写的,完全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很明显,这些孩子们是为了敷衍了事,把写作文当成一种痛苦的任务,而不是当成一种乐趣,主动愿意写作,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这次我决定让孩子们再写一次,于是在班上把孩子们的作文问题都一一点出来,并让孩子们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听完全班的作文之后,让大家谈谈自己听后感想,很多同学说道,许多作文内容差不多是一样的,没有新意,听到最后都不想听了,而且都和老师读的范文很相似,只是把里面的人物换了一下而已,个别写得较好的同学缺少细节描写。

听了其他同学的作文之后,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这次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再来说说应该怎样写,比如有一个孩子最难忘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做饭,因为爸妈不在家,自己去做饭,洗好菜很快就切好了,放入锅里炒好,很快米饭也做好了,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开心的吃饭。整个过程对他来说特别简单,因为是第一次做饭,所以特别难忘。我问孩子们第一次做饭遇到困难没有,都有哪些困难,孩子们异口同声恒都说有,有的说“不知道煤气灶是怎么用的,开关在哪里”,有的孩子说“切菜的时候生怕把手给切到,都不敢用力,而且切菜的动作很笨拙,不想妈妈切菜时那么快,自己是一下一下切的”,有的孩子说“放油盐的时候不知道放多少合适,有时候油会飞出来,甚至锅里会着火,吓得锅铲都扔了跑出厨房”,有的孩子说“不知道怎么洗米,不知道放多少水,一会水多了,一会水少了,有时候米饭变成的稀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发现原来做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原来还有这么多小细节。趁此机会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就是细节描写,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小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心理状况,语言等都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但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就像做饭一样,要洗菜、切菜、打开煤气灶、先放油还是先放菜、怎样翻炒、洗米、蒸米饭等等有很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哪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发生了一些有趣难忘的,就写那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可以一笔带过,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不管是写第一次做饭还是其他事情,一定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在写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会有话说,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感人。经过这次指导之后,孩子们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比第一次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就可以让孩子们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针对孩子们的写作现状,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们爱上作文,快乐作文,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乐于表达。

1、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习作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自然地步入作文天地之中。而生活更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写好日记,使之成为兴趣。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平时如何利用小日记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把观察的所得,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库,例如:人:从容貌,身体,动作,表情等几方面收集;事:收集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等等;物:平时注意收集对书包、建筑物、布娃、日月星晨、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动态及静态的描述。这样一来,到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但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兼之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素材,一到写作文就只好编造左一个拾钱包右一个捡手表,千人一面,没有新意。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对事物的一般观察方法,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和写作的内容,然而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够仔细,粗枝大叶,写作中自然缺少具体描写。针对这些问题,我平时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在“仔细”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就能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让作文寓于趣味,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平时我们让学生写作,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对事物的了解,让他们写一下最熟悉的人或动物,常见的有《我的××》、《可爱的××》;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有趣的活动》这篇作文时,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活动怎样开展?同学们怎么做?你又是怎么做的?大家心情怎样……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活动,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这样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中,学生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六)、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因此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越怕就越觉得难,越觉得难就越写不好,恶性循环。当然这也与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有些教师在教作文时,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从内容入手,往往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讲写作技巧,这种“要我写”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总担心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畏畏缩缩不敢下笔,怎么会喜欢写作文呢?要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打消“怕”的心理,消除神秘感,克服畏惧情绪。教师应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头脑里不要有规矩的限制。学生只要敢说、敢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求全责备的做法,会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而适当的鼓励、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动笔。学生越写就越想写,越写就越爱写。这就产生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飞跃。

激发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给他们插上思维的翅膀,放手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教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