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阻击战:多图详解!廖耀湘12万大军三天覆没,算不算无能?(2)
(2024-11-04 15:58:20)| 分类: 历史社会 |
廖耀湘在回忆录中说:我感到时间紧迫,不能再等待攻下黑山才想营口撤退,必须立即行动。
当天晚上。他终于不再等待,下达了一条边打边撤的命令。所有一线进攻部队于25日黄昏时停止进攻。
兵团后卫第49军、新3军借助于新6军两个师所建立的侧翼屏障,依次南下。廖耀湘试图用新六军在仅有25公里的狭窄走廊地带建立防御阵地,以保护兵团主力安全通过。
那么,既然是构筑防御阵地,东沙河东岸的宽阔地带自然要比仅有25公里作战区域的西岸更加有利。廖耀湘显然对攻下黑山一事还抱有希望。
至少,他不想轻易放弃对于黑山的进攻。
在撤退命令的最后,率先发起对黑山进攻且始终顶在第一线的71军和新1军,还承担着一项任务:还必须作为整个兵团的后翼。
两个后翼军至于谁最终断后,由两个军长协商决定。
而25日这一天,外围战场已经发生了惊天变化。我军各部已经云集辽西战场,决心对廖兵团开展围歼行动。
10月25日,当廖耀湘还在为第6军两个师在黑山地区成功构筑防御阵地而自鸣得意时,第49军却在南下的征途上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打击。
当日凌晨。第49军105师的前卫团一部在魏家窝棚撞上了北进的独2师,先头团一部被直接秒掉。
上午,49军105师师部及所辖直属部队,迎头撞上了我八纵(23师、24师)。
双方在六间房地区展开激战,顶在第一线的67团伤亡惨重,据司令员段苏权回忆当时调用两个营兵力紧急运输伤员,保守估计损失高达一千多人。
49军先头团和师部遭遇到围攻,军长郑庭笈下令全军回撤,借助南翼新22师和北翼第14师,缩在陈家窝棚不敢动弹。
关于堵截49军南撤成功,导致廖耀湘全军放弃南撤营口的大功劳上,在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提及到的那句“独2师挡了回去”一事,八纵全体将士皆心有牢骚。
到底是谁真正挡住了49军的先头团?
其实,独2师师长左叶、八纵司令员段苏权以及敌方将领49军军长郑庭笈的回忆录中可以完美的推测出来。
如左叶回忆:他们在魏家窝棚碰到了一股敌军,经查:是敌49军105师的前卫团一部。
如段苏权回忆:在六间房地区与他们展开激战的是49军105师师部及所辖直属部队。
再如《东野·阵中日记》所载:经过昨一夜(25日)战斗,敌企图推向台安被我(八纵)二十三师及独二师截击退回。
我们大抵可以还原当时的战场,国军第49军第105师先头团---105师师部及直属部队---195师按照队列一次南下。
这支先头团在南下时,一部分部队碰到了左叶的独2师,左叶快速解决,并且压向了313团。
八纵23师又恰巧赶到战场,拦腰碰到了南下的105师师部,并且发生了激烈交战。
上午八点,左叶回忆:和八纵司令员段苏权碰头。
真实的故事线基本上是两支部队携手解决了先头团,所以大决战对于八纵的硕大战功没有提及,也确实是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左叶说什么骗取密令,挑了105师师部一事,算不上可以影响后续战局的极为关键因素,我们全当了解,可信也可怀疑。
反正顶退49军先头部队,迫使国党全军放弃南撤营口这一关键功劳上,基本上不独属于哪一支英雄部队,而是多支部队的联合作用。
而这一天49军的遭遇,廖耀湘全然不知道。
当天深夜,随着一声刺破长空的快枪声,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司令部和新6军军部被打掉。与之相邻的新1军军部和新3军军部也受到波及,全部被打烂。
廖耀湘开始了绝命大逃亡。
廖耀湘先逃至新1军新30师师部,随即又逃到了新6军新22师的师部。
下午五点,廖耀湘在这里使用明语发布全面大撤退命令:全军以北宁路为支撑,全面向沈阳撤退。
新1军、第71军沿着铁路以北撤。
新3军沿着铁路撤。
新6军、第49军沿着铁路以南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