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变化大?专治不读书?凤凰卫视专访中国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2)
(2024-10-30 19:45:59)分类: 语文教学 |
统编语文教材被称作“专治不读书”
阅读量这么大,学生能理解吗?
一些经典作品,希望中学生、小学生就懂,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求他们有所接触、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也许要通过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人生的经验,去补充、去丰富、去感悟它……
吴小莉:这次统编的初高中语文教材,有人形容叫做“专治不读书”,您觉得达到这个效果了吗?
温儒敏:应该说比以前好一点。因为现在高考也在改革,有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里又分为应用类、文学类等等,它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如果光做题不读书,阅读能力跟不上,就应对不了。
吴小莉:大家又问了,高考范围这么大,您也强调要整本阅读,需要整本阅读的书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这些书是高考可能会考的内容吗?
温儒敏:基本都是经典的、具有社会共识的一些书才会指定必读,书目是非常严格的。至于高考是不是要考整本书阅读,在有些题中会有所反映,比如说《红楼梦》,不会考你对《红楼梦》的研究有多么深,它只是大概来考察你有没有接触过,对它有没有理解,出的题是比较活的。
吴小莉:高中教材要读《红楼梦》,学生们可能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去读?
温儒敏:既然是经典作品,它必然和普通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之间会存在隔膜,像《庄子》、《论语》,这些经典作品,希望中学生、小学生就懂,这不可能的,只是要求他们有所接触、有所感知,作为一种知识有所了解,也许要通过他以后人生的发展、人生的经验,去补充、去丰富、去感悟它。
吴小莉:是否担心孩子们读了之后,觉得都像《红楼梦》这么难读,以后觉得经典作品都不好读了?
温儒敏:完全可能。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欢经典作品,它作为一个素养,我们的要求是兜底,并不要求学生有多高深的了解,那是不现实的,这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
古诗词里的一些字读音改了,为什么?
古代并没有统一的古音,各个朝代的读法都可能不一样,古代也没有普通话……
温儒敏:最近炒作的,古诗词里有一些读音,以前有古音,现在要统统改为今读。
吴小莉:但是古音有古音的道理呀?
温儒敏
吴小莉:那久而久之,到了下一代可能都不知道古音了。
温儒敏:那不奇怪,因为古代人他也不知道,要不怎么有训诂学。现在普通话的读法,是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如果都是注古音的话,那一首诗里面,你不知道古音还有很多。古代并没有统一的古音,各个朝代的读法都可能不一样,古代也没有普通话,像是洛阳音或是陕西话,和广东读法就完全不一样。作为初等教育,还是要今读,老师可以去说,古音也可以这样读,比较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