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新娘八十郎”——走近宋代二流词人张先
(2024-02-03 10:19:27)分类: 文艺撷英 |
“十八新娘八十郎”——走近宋代二流词人张先
张先,字子野,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多构思精巧,意境含蓄,和柳永并称。但也有人觉得张先“情有余而才不足”。
不过,这样的评论对张先来说都是过眼云烟,他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世俗的虚名,而是热闹丰富的情史。
少年时的忘情冲动,老年时的大胆追求,点点滴滴,汇聚成张先一生荒唐的情爱史。
张先少时恋爱,曾与一个美貌的女尼互相爱慕。
小尼姑的师父发现后,就将小尼姑幽禁在一个建造在小岛的阁楼之上,自己住在楼下。
每当夜深人静,师父睡去的时候,小尼姑就稍稍从窗户上放下梯子,乘船而至的张先得以顺梯入阁。
后来东窗事发,两人最终分手。
回想往事,张先心中一片浓情,写下一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个失去情人的女性,独处在深闺之内,整理她自己的相思和哀怨。
词的开头,女主人公登高望远,却看不到心上人的踪迹,只能听见渐行渐远的马嘶,而那被风吹乱的飘飞的垂柳,就如同自己的离愁别绪一样纷乱。
下阕写女主人公暗自神伤,细细思量后觉得自己还不如“桃杏”,在最华美的时刻,嫁给那多情的东风。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妙句。
当然,张先最宝贵的品质是不仅忙着自己追求美女,而且坚决支持朋友们追求自己的爱情。
时任京兆府尹的晏殊,曾收纳一位侍女为妾,万分宠爱,夫人对此极为不满。晏殊却常常在张先来访之际,让侍女唱张先的小词。
一次,张先来到晏府,没有看到这位侍女,一打听才知道,晏夫人不喜欢她,已将其扫出家门了,晏殊从此郁郁寡欢。
张先听闻此事,不禁感慨,写下一首《碧牡丹》,命歌女边舞边唱:
步帐摇红绮。
晓月堕,沉烟砌。
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
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
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
闲照孤鸾戏。
思量去时容易。
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
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
这首词委婉凄迷,哀怨缠绵,晏殊也被感动了。
尤其听到“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时,终于忍不住,立刻取钱赎回了那个侍女。
晏夫人见状也不再过问。
不过,张先最精彩的还是自己的爱情。八十岁的时候竟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美貌少女为妾。
新婚当日,张先非常高兴,诗情大发,写下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二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中间只隔一花甲。
作为“亲友团”中的一员,苏轼听后,当即和诗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自然知道苏轼是在揶揄自己,但为人豁达,不羞不恼,还哈哈大笑。
八十五岁时,张先再次高龄纳妾,令苏轼再次瞠目结舌,等消化了这个消息后,给张先寄过去一首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 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 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 略遣彭宣到后堂。
言外之意,你这么大岁数,就别瞎折腾了,等你百年之后,留下的小媳妇照样找一个年貌相当的公子哥。
张先收到这首诗不觉得被冒犯,特地去信为自己辩解:“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大意是说:我这绝非好色,只是妻子去世了,想找一个做伴的。
做人能豁达乐观到张先这个境界,也是世所罕见了。
张先出了留下不少浪漫情事,也有很多传世佳作,最著名的是那首《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提起这首词,都知道“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帮助作者获得了“张三影”的美称。
其实不仅如此,这首词通体光洁无瑕,堪称“完璧”,实可视为北宋小令雅致的代表作之一。
它叙述了人物从早到晚的活动,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写得迂回曲折,意境幽深,情味完足。
北宋盛世的气象呈现在眼前,也令词这一文体比五代“花间派”有了更上一层楼的魅力。
但公平的说,在北宋人词中,论豪宕,张先不如东坡;论温婉,张先不如李清照;论铺叙,张先又不如柳永;虽以韵格见称,亦不足以成为名家。
所以,张先的词虽然在当时负有盛名,和柳永并称,但终究是一个二流词人。
但对于张先来说,纵观其一生,或许唯有写纯情词,留情史,才是他此生的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