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末复习:专题04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江苏)(解析版)(2)
(2023-12-19 19:04:59)分类: 语文教学 |
14.(2023上·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这志,是“海日生残夜,(1)”的自然之理(王湾《次北固山下》);是“夜发清溪向三峡,(2)”的离乡之愁(李白《峨眉山月歌》);是“(3),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团圆之盼(李商隐《夜雨寄北》);是“(4),应傍战场开”的故园之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5),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之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诸葛亮“(6),(7)”的谆谆叮咛,淡泊宁静(《诫子书》);是郭沫若“(8),(9)”的以灯喻星,美好向往(《天上的街市》)。
【答案】
江春入旧年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渝州、窗、遥、阑、致远、笼。
15.(2023上·江苏徐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默写。
徜徉于古诗文的海洋,我们在“日月之行,若出其里;(1),(2)”(《观沧海》)中读出了曹操的博大胸襟;在“(3),(4)”(《秋词》其一)中感受到刘禹锡虽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在“(5),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中看到杜甫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在“(6),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中读出李商隐想象中的回家团聚时的快乐;在孔子的“(7),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中明白了学习要思辨结合;在诸葛亮的“淫慢则不能励精,(8)”(《诫子书》)中懂得了做事要清除杂念,宁静专一;在谭嗣同“(9),(10)”(《潼关》)的诗句中吟咏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答案】
星汉灿烂
晴空一鹤排云上
岐王宅里寻常见
何当共剪西窗烛
学而不思则罔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河流大野犹嫌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汉、碧霄、岐、剪、罔、险躁、犹、潼。
16.(2023上·江苏宿迁·七年级校联考期末)
请根据提示补全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类别 |
出处 |
诗文名句 |
诗文中有景 |
曹操《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一夜征人尽望乡。 |
诗文中有画 |
《秋词》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诗文中有情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文中有志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论语>十二章》 |
三军可夺帅也,。 |
|
诸葛亮《》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答案】
山岛竦峙
“诗文中有声”或“诗文中有音”或“诗文中有乐”
不知何处吹芦管
刘禹锡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阑卧听风吹雨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诫子书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竦峙、芦管、碧霄、剪、阑、诫、致。
空根据类别格式“诗文中有……”,写出意对答案即可。示例:诗文中有愁。
17.(2023上·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
优秀的诗文能穿越时代,贯通心灵。请按要求填写表格。
惜时勤勉 |
逝者如斯夫,。(《论语》) |
,意与日去。(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填主题) |
河流大野犹嫌束,。(清•谭嗣同《潼关》)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
报国壮志 |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但使龙城飞将在,。(唐•王昌龄《出塞》) |
美好愿望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夜雨寄北》)(填作者)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
【答案】
不舍昼夜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驰、戍、教”等字词容易写错。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据此填写即可。
18. (2023上·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
皋城初中文学社准备拍摄《礼赞时光里的少年》短片,为了增添文学底蕴,短片的旁白中需要插入一些经典的诗文。请你与小语一起完成以下填空。
少年们,去触摸经典吧,先贤会为我们点亮思想的明灯!路过潼关,少年谭嗣同慷慨激昂地吟诵“(1),山入潼关不解平”;面对离别,李商隐借助想象激发对未来的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2);面对国家风雨飘摇,陆游虽至暮年,仍忧思报国,发出“僵卧孤村不自哀,(3)”的呐喊;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我们读到了“(4),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殷殷教诲;在刘禹锡的《秋词》中,我们感受到“(5),”的豪迈诗情……这些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诗文,彰显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涵养着我们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6),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答案】
河流大野犹嫌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犹、嫌、戍、晴、鹤、霄、粹”等字要正确书写。
19.(2023上·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
将下列古诗默写完整。
(1)中国传统诗词大多情景交融,刘禹锡在《秋词》中,描绘了明丽秋景:
(2)中国传统诗文讲究文以载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的句子是:
【答案】
晴空一鹤排云上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阑卧听风吹雨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鹤、碧霄、窗、阑、致。
20.(2023上·江苏无锡·七年级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考期末)
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
日月经天,风雨四季,让我们追随古代文人,踏上亲近自然的脚步。随王湾宿北固山,体会“
【答案】
潮平两岸阔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潮、萧瑟、藤、羌、寂寥、窗”这几个字词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