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外传》赏析(5)

分类: 文艺撷英 |
小说对宋徽宗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十分生动。徽宗“复微行如陇西氏”时,本是乘兴而去,却未尽兴而返,何也?见“师师乃淡妆素服,俯伏门阶迎驾。”已无先前矜持之态,“帝喜,为执其手令起。”“见其堂户忽华敞,前所御处,皆以蟠龙锦绣覆其上。又小轩改造杰阁,画栋朱阑,都无幽趣”心中不悦;师师“为弄《梅花三叠》。帝衔杯饮听,称善者再。然帝见所供肴馔皆龙凤形,或镂或绘,悉如官中式。……帝亦不怿,谕姥今后悉如前,无矜张显著。遂不终席,驾返。”通过徽宗一喜一怒、一怒一喜的心理变化,可看出其对心爱之人的矛盾心情。
这篇小说与其他宋代小说不同的是,它不是历史故事的追记。而是直书本朝事件,指名道姓地斥责了昏君佞臣,寄托了作者强烈的兴亡之感。“论曰:‘李师师以娼妓下流,猥蒙异数,所谓处非其据矣。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道君奢侈无度,卒召北辕之祸,宜哉!’”作者褒贬之鲜明,感情之浓烈溢于言表。这种写法,颇有《史记》的韵味。
总之,这篇娓娓动听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下贱却为抗击侵略而慷慨解囊,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妓女形象,这对当时那些以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来说,无疑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是宋传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李师师外传》据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当时曾有一种《李师师小传》,似已失传。本篇在明末清初时始见流传。最早记载见于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后来,这篇小说被收入《琳琅秘室丛书》。鲁迅先生在辑录《唐宋传奇集》时,把它列为宋人作品收入。李师师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在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小说《水浒全传》及陈忱的《水浒后传》,对李师师都有所描述,人们还屡次把她的故事搬上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