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18首)(6)

(2023-07-07 14:53:09)
分类: 语文教学

【赏析】

这首小词,是晏殊最负盛名的作品。一曲新词酒一杯,化用了白居易《长安道》的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但相比于白诗的艳歌,晏殊的新词更有一分风流情致。写词是为了什么?晏殊没有明说,却在处处提示我们他的伤春心绪。又是与去年一样的伤春天气,风物不改,但岁月就像渐沉的夕阳,永远没有回头的可能。

在下阕,晏殊把这种时光易逝的感受写得更加精彩。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慎在《词品》中评价: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样工整自然的对偶,不是人力多能强为的。落花与燕子,一去一来,对比之下更觉恍惚。人生总有些美好如落花般易逝,丝毫无法挽留,比如时光,比如青春,比如感情;但人生总还有一些美好,是年年春回时归来的旧时燕子,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田为《南柯子·春景》,比如难以忘怀的记忆,比如旧日的梦想,比如新的希望与热情。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他们只能是似曾相识,未必能真的如旧。而这首小词的深度就在于作者没有仅仅从伤春中读出时光易逝的惋惜,而是同时读出了隐秘的欢欣与期待。

晏殊的这首小词,充满了平淡的欢喜与忧伤,背后是一个词人对生命的温柔。一曲终了,他徘徊在小园香径,也徘徊在我们心间。

16首 《采桑子》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18首)(6)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的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奠定了平易流畅的宋文基调,开创了一代文风,得以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有千古文章四大家之称。

【赏析】

许多北宋文人的心中都有一方最喜爱的风景。而对于欧阳修来说,颍州西湖就是他的曾经沧海。欧阳修四十三岁时曾任颍州(今安徽富阳)知州,非常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于是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在颍州。在北宋前期词坛,欧阳修与晏殊齐名,均擅长于小令,词风婉约。他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而且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足见词人对这方碧水的钟情。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第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短短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美好的春日泛舟气氛中。

春天的西湖是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下阕中用琉璃来比拟湖面的光滑和清澈再贴切不过。不觉船移四字十分精妙,正因为湖面光滑,词人仿佛感觉不到小船的移动,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小船划过,水面上轻轻泛起了涟漪,即使是微小的波动也被词人捕捉到,可见他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岸上的沙禽也注意到了水面的波动,惊飞的水鸟划破了湖岸的宁静,使全幅画面跳动起来,动静相随,令人陶醉流连。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17首 《相见欢》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18首)(6)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作者介绍】

朱敦儒 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赏析】

北宋时,词人朱敦儒由于家境较为富裕,他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每日喊上几个好友,寻访山川名胜,写写浓艳丽巧的词,好不潇洒。然而好景不长,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中原大乱,贵族们纷纷逃散。朱敦儒挤在逃散的大队人马中,来到了金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一日,他登上西门城楼,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相见欢》。

开头两句交代了朱敦儒写此词的地点是在金陵的西门城楼,时间是在秋天。背井离乡的词人登上高楼后,看到了这么一番景色,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眼前的景色虽气魄宏大,但还是能隐约感觉到些许秋日特有的萧条苍凉。使人联想起北宋的国势,也许和这不断下沉的夕阳向东流去的江水一样,都已不可挽回了。想到这儿,词人的心情愈发沉重,对于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渴望也愈发强烈。紧接着,一个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字揭露出达官显贵们无心抵抗的心理。面对着这番局势,词人发问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这个没有人可以给出准确答复的问题,饱含着痛切的质疑和无望的感叹,悲伤的情绪到达极点,七尺男儿亦不禁潸然泪下。在结尾处,词人委托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去。风本是没有感情的,但词人此时正为国家的局势而悲伤,所以他感觉到的风也带有悲伤的成分。当时的扬州是抗金的前线,这番委托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因而词人委托悲风送去的不仅仅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北宋的灭亡,改变了包括朱敦儒在内的很多文人的命运,他们笔尖的情思也因此发生转变。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爱国题材就成了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18首 《如梦令》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及赏析(共18首)(6)


 

【译文】

我常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饮酒,一玩就到傍晚,酒意酣然,已经醉的连回家的路都辨认不出来。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击浆声和笑语声惊起了一滩水鸟。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1年),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认为是南宋婉约词派的宗主,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亲身经历了两宋之交的变乱,其词根据靖康之难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但整体风格是语言清丽、善于白描。

【赏析】

这首如梦令中,李清照记述了一次快乐的郊游,除了少女的天真浪漫,我们还能感受到李清照的才华过人。这首词中用到了非常典型的白描手法。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是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失色彩的画法。用在文学上,主要是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来描摹形象,不重视修饰与渲染,简单朴实但却十分传神。比如枯藤、老树、昏鸦,短短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李清照用自然流畅的语言,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荷花丛中扁舟摇荡,一群水鸟受惊而飞的鲜活画面,又亲切、又和谐。《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写这首词时,李清照是一个活泼、率真的少女,常常到自然中欢快的游玩。那一天,李清照出游醉饮玩的多么尽兴,于是她满心欢喜地在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看来她喝了不少酒,其实这正是体现了李清照豪放洒脱的性格。等到酒兴尽了就该回家了,于是兴尽晚回舟。突然滑动的小船走错了方向,走到哪里去了呢?小船划着划着不小心绕到了荷塘深处去了。李清照焦急道争渡,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啊?李清照和一众小伙伴一边心中焦急猛烈的拍浆击水,一边又不自禁觉得很好笑,笑笑闹闹成一团,没想到竟然惊起一滩鸥鹭。静静眠宿在沙滩上的鸥鹭被抢渡的击浆声和游人的笑语声惊吓,扑棱棱拍着翅膀,一股脑的飞起来,何等生动鲜明的画面呀!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她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