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4套全国卷语文真题考点解析(3)
(2023-06-14 06:01:33)分类: 语文教学 |
新课标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材料一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一选取的是讲话中关于调查研究应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原则的两段,要言不烦,观点明确,启发广大青少年汲取其中的智慧,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
信息类文本阅读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关联,第1题选项B中提到毛泽东同志《调查的技术》一文,正是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
2.
材料节选自沈从文的代表作《长河》。节选部分描写萝卜溪社戏的盛况,情节集中,富于民俗趣味。舞台场景描写热闹酣畅,自然风景描写清幽秀丽,人物描写具有传统世情小说的风韵。
第7题B选项“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C选项“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D选项“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中的传统白话小说和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
1.
两则材料分别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前者是对淝水之战史事及战略的记述,后者是基于史事及战略的评论,两则材料构成对话关系。
2.
材料选用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写诗人秋日傍晚乘舟归家所见,于景物描写中见出诗人的恬淡心情。
第16题要求考生思考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观点是如何在诗中得到印证的,引导考生领悟古典诗词的隽永魅力。
3.
(1)《五代史伶官传序》
(2)《临安春雨初霁》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
1.
2.
试题形式分别是“一拖二”“一拖三”,考点是成语填写、语句表达效果、疑问代词用法、语句补写、病句修改。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总结分析】
4道写作试题形式和考查侧重点各有不同。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材料的思辨性特征明显;
全国乙卷写作试题“一花独放不是春”,使用两则内容相关而富有张力的材料;
新课标卷写作试题“故事的力量”,材料围绕特定的话题组织;
新课标卷写作试题“青少年自己的空间”是一道读写结合类试题,材料是从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中衍生出来的。其中,读写结合类试题是新推出的题型。由于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是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了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