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社会 |
职称的评审和聘任关乎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表面公平却暗流涌动,暗箱操作屡屡发生,因为涉及巨大的利益反差,所以屡遭吐槽,屡受诟病。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腐败,特别牵扯切身利益和巨大利益反差的时候。一部分投机分子就开始钻营,另部分老实巴交的“无能者”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蛋糕就那么大,一定有吃不到的,吃不到的原因不是业绩和能力不强,而是不会投机钻营,不会阿谀奉承,不会或不屑请客送礼。
那么,不能在职称评聘中得利的就是没有“能力”的人了,有的可能确实无能,而其中不乏不慕名利、有铮铮铁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但是,世道的逻辑是胜者王败者寇,小人得志后往往耻笑志趣高洁的君子:有本事你也评个副高看看?事实胜于雄辩,你只能在人前哑言。
因此,对评不上职称者的折磨并不是比评聘上的少拿一月一两千的工资,主要来自精神上的压迫。人前低人一等,人后黯然神伤,在单位抬不起头,在社会也被人瞧不起,就连在家庭也自觉愧对家人,没有地位。
回到正题:职称评聘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为什么不能把评聘上的得分点公开公布?没有评聘上的差距在哪?是什么原因?到底得了多少分?是怎样的评价?这些问题不说明白,就有问题,就不能服众。不能公开的背后,只能让投机者窃喜,让老实人不服!
当然,至于证书的真伪和如何取得就难追究了,所以即使公开也难公正!这就是腐败不能杜绝的真正原因吧!
所以,还得让老实人吃亏,这是利益角逐的规则使然。应该承认“无能”,或者说不能适应社会潮流,既然有高傲的性格缺陷,你就认了吧,因为高洁的收获代价是最大的!
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真正的平等!只有世俗的盛行,如果你不能懂或者不屑做,那就是真正的无能!
铁的事实在那里,不服也得服,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