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碎语-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2023-04-18 09:33:06)分类: 文艺撷英 |
《三言二拍》碎语: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本卷的入话里说的故事颇有意思,是一个类似于济公的道士“张皮雀”行侠仗义、怪力乱神的事迹,索《三言二拍源流考》张皮雀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他曾经抓过一个鬼发出皮雀的声音,所以人们称他为张皮雀;还有一个说法是他“常怀一皮雀狎小儿”,所以人们称他为张皮雀。《警世通言》里仅说他“惯弄一个皮雀儿”,所以叫张皮雀。入话通过张皮雀的传奇经历————好吃狗肉、道法高深、嫉恶如仇,诸凡求雨、治病、惩恶扬善,事无不备,最厉害的是《狯园》(《稀见笔记丛刊:狯园》共十六卷二十余万字,取例於干宝《搜神记》,分仙幻、释异、影响、报缘、冥迹、灵只、淫祀、奇鬼、妖孽、镶闻十门。所记虽多为晚明江南的故事传闻,但对清代初年志怪小说,特别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影响颇大。)里说他会正一教的掌心雷,在手心里写个“雷”字,然后翻手间便是雷声滚滚,小儿往往给钱他以此为乐,几乎活脱脱一个玄幻小说。那会人总是梦想着神仙道术,八卦鬼神的心和现在的人也是无二致的。所以张皮雀这故事才被冯子犹拿来做引子,似乎想说神仙道术似乎有迹可循,归根到底还是迷信神鬼之事。然而下面的故事却是反转了主题,它在告诉人们,一味地相信鬼神,扶乩抓阄总有一天会做错事的,这个错事就是金令史所后悔的:
话说是苏州昆山县里有个人家,姓金名满,工作为“本县库房令史”,因为读书无成所以做不了正式的官员,故通过援例纳捐做个小吏,大概类似于现在县级市的民政局科级干部,社会地位也还行。说他通过种种潜规则运作做上了库房(库房就是一县总领财务收支的机构及实际的库藏)管理人员,结果在一次意外中丢了四锭元宝(二百两银子,购买力可观,参考明代一个小厮只值六两银子),遍寻不得情况之下只能通过变卖家产偿还了官府的亏空,怨愤之下错以为自己家里的一个叫做“秀童”的小厮为偷银子的贼,给私下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后来因缘际会知道原来贼却是自己的同事胡美,经过一番纠缠,将库银总算找到大部分,坏人也罪有因的到的了应该拥有的下场。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冯氏的笔墨也用的极为生动别致,在说官府里这些员吏间的蝇营狗苟的潜规则、符合秀童口吻的咒骂语气以及对主人哀而不怨的奴才气、对明代律法的严苛及私下的私刑吊拷的细致描写、江南苏州地区过年的风俗物致都使人入睹目前,让人神往哪个时代善恶美丑的真真切切。
如官府下层的潜规则运作:
话休烦絮,到拈阉这日,刘云将应问各吏名字,开列一单,呈与知县相公看了。唤里书房一样写下条子,又呈上看罢,命门子乱乱的总做一堆,然后唱名取阉。那卷闸传递的门子便是王文英,已作下弊,金满一手拈起,扯开,恰好正是。你道当堂拈阄,怎么作得弊?原来的名单,却从吏、户、礼、兵、刑、工挨次写的,吏房也有管过的,也有役满快的,已下在数内。金满是户房司吏,单上便是第一名了。那工文英卷闸的时节,已做下暗号,金满第一个上去拈时,却不似易如反掌!众人那知就里,正是: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如秀童的活灵活现的市井口气:
说金令史旧邻有个闲汉,叫做计七官。偶在街上看见秀童买了许多东西,气忿忿的走来,问其缘故。秀童道:“说也好笑,我爹真是交了败运,干这样没正经事二百两银子已自赔去了,认了晦气罢休。却又听了别人言语,请什么道人来召将。邓贼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还要索谢。成不成,吃三瓶,本钱去得下爽利,又添些利钱上去,好没要紧。七官人!你想这些道人,可有真正活神仙在里面么?有这好酒好肉到把与秀童吃了,还替我爹出得些气力。(这话八成是作者的牢骚口吻,信神在似信非信、实用主义之间,还是浓浓的市井气息)斋了这贼道的嘴,聒噪也可谢你一声么?”
如明代律法的严苛及私下的私刑吊拷的细致描写:
原来大明律一款,捕盗不许私刑吊拷。若审出真盗,解官有功。倘若不肯招认,放了去时,明日被他告官,说诬陷平民,罪当反坐。八捕盗吊打衫夹,都已行过。见秀童不招,心下也着了慌。商议只有阎王闩,铁膝裤两件未试。阎王闩是脑箍上了箍,眼睛内乌珠都涨出寸许,铁膝裤是将石屑放于夹棍之内,未曾收紧,痛已异常。这是拷贼的极刑了。秀童上了脑箍,兀而复苏者数次,昏聩中承认了,醒来依旧说没有。阴捕又要上铁膝裤,秀童忍痛不起,只得招道:“是我一时见财起意,偷来藏在姐夫李大家床下,还不曾动。”(见一知著,在这种私刑之下,那会良善老百姓受的冤屈大概很是不少。)
又如说苏州年节风土人物的:
又过了两日,是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谓之烧利市。吃过了利市饭,方才出门做买卖。金满正在家中吃利市饭,忽见老门子陆有恩来拜年,叫道:“金阿叔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金令史道:“兄弟,总是节物,下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吃三杯。”即忙教嫂子暖一壶酒,安排些见成鱼肉之类,与陆门子对酌。
全文虽然还离不开善恶报应之说,但细节的生活描写总是让人能够忘却道德说教,体会到哪个时代的烟火气息,这是活生生的炊烟袅袅,是那个飘荡着富庶、善恶、情理、传统的老城里,在烟火缭绕的乡村里,不可忘断的市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