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万里《明发房溪》二首赏析

(2023-03-16 09:22:18)
分类: 语文教学

《明发房溪》二首

杨万里

(其一)

山路婷婷小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 故遣低枝拂面来。

(其二)

青天白日十分晴, 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 雨声那得此声清?

译文


其一

这山路两旁亭亭玉立的梅啊,你究竟是为谁凋零有为谁盛开?多情盛开却花开无主,无人欣赏,于是就故意压低枝条拂人面孔。

其二

碧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显得十分晴朗,轿子顶上萧萧好像是雨声。没想到是松树梢头的霜水落了下来,雨声哪有这声音清脆?

鉴赏

其一

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路边梅花美好而寂寞的特点。诗的三、四两句将梅花人格化了。山梅寂寞开无主,多么希望有人欣赏啊!于是,她故意压枝条拂人脸面。这样,一个多情而又无人赏的幽谷佳人形象便展现出来。诗人借山梅表达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希望。

其二

诗中一个“清”字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赏析

《明发房溪》二首是宋朝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本诗作于作者淳熙七年1180赴广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途中。

第一首写路边的梅花。前两句写梅花的寂寞。“婷婷”,是美好的样子。山路旁一小树梅花,正在盛开,呈现出动人的意态。可是生长在这荒僻的地方,又有谁注意到呢?在寂寞中开花,又在寂寞中零落,这就是它的处境和命运。这两句的内容、意境与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相近,但王诗含蓄内敛,杨诗则外露直致。

三四两句转写梅花的“多情”:“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这里所描写的实际上只是梅枝拂面这样一个细节。但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正是寂寞开无主的山梅多情的表现,它多么希望有人见赏啊。三句点“多情”、点“恨”,四句说“故遣”,这山梅就被人格化了,变成了有情之物。诗人在山梅身上发现了多情而又无人见赏的幽谷佳人的形象与个性,或者说,是诗人把这样一种形象与个性赋予了路边的山梅。不用说,这山梅中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二首写松梢霜水的清韵。首句先写天气的晴朗,次句突作意外的转折:“轿上萧萧忽雨声。”这就出现了波澜,构成了悬念,逗出下两句。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抬头仔细观察,这“雨声”原来并非自天而降,而是从松梢滴落。这才知道,适才的“雨声”乃是松梢凝霜融化后滴落的霜水声。霜既洁白晶莹,松梢也是清洁无尘,松梢上的霜水自然极“清”,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诗人虽然只写其声之“清”,但在读者的感觉印象中,这松梢霜水却具有清声、清色、清质等一切清纯的美。按一般绝句的写法,一二两句构成悬念之后,三四两句只要加以解释就可以了。但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逗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陈衍说:“他人诗,只一折,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他人一折向左,再折又向左诚斋则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陈石遗先生谈艺录》。这段精到的评论很可以用来说明这首小诗的艺术构思。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宋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明发房溪》,在本集中收在《南海集》,当是淳熙七年1180赴广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途中所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