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历十五年》(2019-09-1612:34:52)
(2023-02-20 16:44:00)看《万历十五年》 (2019-09-16
12:34:52)[编辑][删除]
忘了哪天晚上,在同心广场纳凉时,忽然发现有扫码取书借看的小亭子,书可能都是排行榜上的热销被追捧的书,我扫了一本《万历十五年》,早知道这是一个美籍华人的轰动力作,畅销一时,只是没有来得及买来一观。
既然能借了看,我就不用买了,都说背书不如抄书,我不妨抄在一本名著的空白处。正好手头一本《苔丝》,就从后边起,抄了不少的空白。本想慢慢来看,没想到昨天才发现只有一个月的借期。
这是全民阅读的促进行动,旨在推动全民读书。借了一本还了才能再借,我在小程序里没发现有什么借期,以为可以无限期。不知逾期有什么说法,这样的小程序早有人做,看了书还累积得分,得分不知有何用处。
今天也没时间再抄了,走马观花地看了,大体写一点感受算了,今晚就去还上。
万历皇帝是一个朝代的转折点,他的无为而治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历史总在前进,国家机器照样在运行,这是前朝沿袭下来的制度使然。
他最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儿子没能顺利立为太子,这让他耿耿于怀,受制于朝廷百官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他干脆用不理朝政才报复群臣,文臣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朝廷的运转。
张居正没有作为重点,但其实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虽然他的治理没能使朝廷走出泥坑,还招致了群臣的反对,最后落了个可悲的下场。但他确实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申时行继承他的政策,又有所变通。作为张的继承和拥护者,他的改良使百官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也使皇帝有所放松。但只是在维持一个朝代的统治不致覆灭,苟延残喘罢了。
海瑞的罢官,是想当个好官清官的下场。他想既维护封建的统治,又为民请命,怎么可能呢?所以注定要失败。张居正的革新,是从经济入手的,但没有政治的畅通经济是很给发展的,想增加国库的收入肯定会招来既得利益者的反击。而海瑞提供节俭,但没有抓住根本,经济改革是很难进行的。历史上的说法,是张居正制定了一条鞭法,但书中说是海瑞,不知怎么回事。
午饭后去看看播音,社员是到位了,可话筒没电了,那两天我是专门要了政教处的钥匙,今天来不及了,我说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明天吧,明天午饭空召开社员大会。刘校也问了,他哪知道我经受的挫折。本来排着我的课,去一看没学生,刘梦告诉我去拔草了,写个博吧,陈主任又打来电话了,让我去上课。
回来再写点吧。
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淳安县令,后来升任南京吏部右侍郎,1586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他想用严刑峻法来杜绝官吏的贪污,但最终失败,被人弹劾,万历皇帝亲自让他继续保留原职,但他已经由失望到绝望,接连提出七次辞呈,每次都未批准,最终1587年年底也就是万历十五年的岁暮,死去。
海瑞说他是一个古怪的模范官僚,说戚继光是孤独的将领。戚不收城市兵只收农民,他在蓟州创造的战术是各兵种协同作战,摆“鸳鸯阵”,还有轻炮和重炮,但这种战术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朝廷与蒙古和解了。
对李贽这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我在学中西哲学史上见过,但没有深究。他的学说一半唯物,一半唯心。昨晚张研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一看就头大,就说你先自己看看吧,光看书不行,答案还要有分析。哲学的问题是难的,政治经济学也很难,静不下心来很难弄懂。
实际上书并不长,也没多少难懂。但真正能读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吧。
分享:
0
喜欢
阅读(36)┊ 收藏(0) ┊ 喜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