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2023-01-14 14:55:44)| 分类: 语文教学 |
七下
2.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2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放逐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2.3过松源漆公店(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赚(zuàn)得]骗得。
[错喜欢]空欢喜。
[政]同“正”。
[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译文】
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赏析】
第一句“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面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2.4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选自《清苑斋集》。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等着客人)看到落下的灯花。
【赏析】
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