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改编)
(2022-12-18 20:03:04)分类: 语文教学 |
《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改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9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吾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然(yí)有声。很高的声望。麓(lù)竹编的器物。賾(zé):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3)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中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
4.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
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答案】
1.(2分)
(1)明确、坚定
(2)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3)最终
(4)曾经
2.(2分)放纵懈怠(0.5分)就无法振奋精神(0.5分),轻薄浮躁(0.5分)就不能修养性情。(0.5分)
(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
3.(2分)“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4.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5.A
6.D
7.C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自教导他学习,家境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做笔在地上学习写字。自幼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人,更是超然出众,卓有声誉。一天,欧阳修在废弃的书筐中得到唐朝韩愈遗留的书稿,阅读后心里仰慕他。(他)下苦功夫探索奥秘,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决心要快马加鞭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凭借文章名冠天下。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则,就。治性,修性,养性。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则,那么。皆,都。恨,遗憾。句意:(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和【乙】文中“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可以知道,学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从【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习须能“静”。只有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才能专心致志学习。从【乙】文中“苦志探赜,忘寝食”可以知道,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从【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习须惜“时”。只有善于利用时间,才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亲自教导他学习。故断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书:书信/书:书写、写字;
B.淫:放纵/淫: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C.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他;
D.狱:诉讼事件/狱:诉讼事件。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中的“并”是“比肩”之意,不是“赶超”之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