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外生书》
(2022-12-13 20:59:25)分类: 语文教学 |
诸葛亮《诫外生书》
《诫外生书》是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诸葛亮创作的一封家书。作者在信中教育外甥如何立志、修身、成才,告诫他要以古圣先贤为榜样,节制情欲,去除俗念,不为琐事所困扰;要能屈能伸,抛弃杂念,雅纳他人意见,做到心胸开阔。若无远大志向、坚定意志,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庸庸碌碌,无所成就。全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志向进行了论述,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诫 外 生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
1.外生:三国魏晋之际,外甥多作外生。《太平御览》载:“诸葛亮诫外生曰”,故可信。
2.存:怀有,怀着。
3.慕:仰慕,向往。先贤:古代的贤人。
4.绝:断绝,摒弃。情欲:人的情感欲望。
5.疑滞:疑惑不定,停滞不前。
6.庶几(j):本为接近之意。汉魏人好用“庶几”,代指好学而努力成才的人。王充《论衡》:“夫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7.揭然:崛起、显露的样子。
8.恻然:诚恳的样子。
9.屈伸:偏义复词。主言屈,谓退处不得志。
10.去:使……去,摒弃,抛开。细碎:琐碎的小事。在学问上指与经世致用大略相对的章句小学,在接物上指与社会大事相对的家庭个人琐事。
11.咨问:征询,请教。
12.嫌吝(lìn):怨恨、吝惜。嫌,个人仇怨。吝,好财吝啬。
13.淹留:滞留,停留。此处谓有才德而不被录用,屈居下位。
14.美趣:美好的志趣。
15.患:担忧,顾虑。济:成功,成就。
16.强毅:坚强果断。
17.慷慨:情绪激昂。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18.碌碌:平庸无为。滞于俗:被世俗风气所困扰。滞,这里是困扰、牵制的意思。
19.束于情:被情欲嗜好所束缚。情,情欲。
20.窜伏:逃匿、潜伏。此处有沉沦之意。凡庸:平庸的人。
21.下流:地位卑贱。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来,并不断地用它激励自己。不局限于琐碎的事情,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去掉疑惑、吝啬,即使未能得到提拔、录用,这对于自己美好志趣是没有损害的,更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强,意气不昂扬,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处于平庸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下流社会。
【另译】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又何损于自己美好的志趣,何患于事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刚强坚定,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被凡俗庸习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点评】
人尤其是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