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国后,为何粟裕的官越做越小,陈赓一句话说出了实情

(2022-08-22 18:57:07)
分类: 历史社会

建国后,为何粟裕的官越做越小,陈赓一句话说出了实情 


1984年,因旧伤复发,重病卧床三年之久的粟裕迎来他人生中的最后时刻,2月5日,为新中国奋战一生,功勋赫赫,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安然闭上双眼与世长辞,享年77岁。

粟裕去世后,家人在他火化的颅骨中拣出了三块残存弹片,依稀可见将军百战死的英雄豪迈和烈烈风骨,让所有见证过这一幕的人都不禁为之泪目动容。

建国后,为何粟裕的官越做越小,陈赓一句话说出了实情

而国家在粟裕大将葬礼上发布的一句讣告通知:“粟裕生前尤擅指挥百万大军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在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绝无仅有,独此一例,如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和徐向前这样百战百胜的名将也没能获此殊荣。

粟裕,祖籍湖南怀化,出身富贵,原是会同县知名的地主家小少爷,因思想先进向往自由,在18岁时辞别父母家人,远赴湖北武昌投笔从戎,到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麾下当了一名教导团班长,后来成为叶挺的警卫班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粟裕无惧白色恐怖,毅然决然加入我党,参加过著名的南昌起义和湖南起义登上井冈山,在保卫革命苏区总部的数次反围剿战斗中立下大小功劳无数,锋芒毕露,短短三年时间粟裕就当上了军团参谋长。 

1934年,粟裕在老领导寻淮洲的带领下,南下安徽与方志敏的红十军团合并,负责外线作战牵制敌军,策应长征主力红军顺利转移,但却因战略指挥失误,先后在谭家桥和怀玉山遭到敌军名将王耀武的重兵围剿,一个军团几近于全军覆没,只有粟裕带领800人侥幸突围,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伤痛和遗憾,可却也坚定了粟裕大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知耻后勇、报仇雪恨的决心。

1940年,粟裕在黄桥战役中以弱胜强,一战成名以来,又在1944年相继打出春季反攻作战攻势、车桥战役和南坎战役大捷,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并解放国土近3000平方公里,立下赫赫战功,打得敌军闻风丧胆。

1945年,粟裕出任苏浙军区司令员,为党的七大献礼,打出天目山三次反击战役战斗大捷,进一步促使我军在华中和山东的根据地连成一片,也为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内线迎击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攻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粟裕因此也受到了毛主席在全军的通令嘉奖:“粟裕同志在将来完全有能力指挥四五十万大军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转战华东和河南,先后指挥领导打出了解放兖州、莱芜、孟良崮,一战溃歼由敌军中将师长张灵甫领衔的敌军第一王牌整编74师,以及解放开封、豫东等战役战斗。

1948年,连攻带阻32万大军解放山东济南,并提出以徐州为中心,解放淮海大部的战斗,一战全歼敌军55.5万余,为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与敌决战打开了胜利的最后通道,被毛主席亲自赞誉为:“淮海战役,粟裕第一功!”

1955年建国后首次立功大授衔仪式上,积功被授衔为开国第一大将,并一路官至全军总参谋长,但让人意外的是,在解放前叱咤风云,连战连捷,打出多次改变中国命运伟大战役的新中国战神粟裕,在建国后却高开低走,甚至有好几次都被降职处分,职务越来越低,混得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

时任副总参谋长的陈赓大将在一次与粟裕大将的聊天中,用一句话点中了粟裕的“死穴”,也解开了粟裕官职越做越小的历史谜题。 

1954年,粟裕刚刚担任总参谋长,在军事会议上曾提出从全国各大军区抽调出几支常备军,归于统帅部直接调遣领导,便于应急,但当时各大军区已经全部规划完毕,所以国防部长彭德怀认为,粟裕的建议虽然有道理,但却没有必要,因为战争一旦来临,各大军区随时可以接受调遣,没必要特立独行。

但粟裕却是一个火爆脾气,经常站在军事角度上与彭德怀就该话题发生争执和冲突,以至于后来黄克诚大将出任副总参谋长的同时,还兼任了军委秘书长职务,将粟裕的权力一分为二,幸得周恩来看顾和爱护,才让粟裕因为牵连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没有出现大问题。 

但从总参谋长卸任后,职务却高开低走,越做越小,因此陈赓大将在一次与粟裕聊天时就对他说了一句话,恰好点中了粟裕的“死穴”:“你擅长带兵打仗,功劳很大,遭人嫉妒,但却不擅长迎合他人,当然不受欢迎了。”

粟裕无奈地摇头:“整就整吧,反正我是不会溜须拍马。”

陈赓生性豁达,听到粟裕这么说,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和你做朋友,最看重的也恰恰就是这点。”

建国后,为何粟裕的官越做越小,陈赓一句话说出了实情

建国后,为何粟裕的官越做越小,陈赓一句话说出了实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