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家“新”说曹雪芹与《红楼梦》(3)

分类: 文艺撷英 |
红学家曹立波: 林黛玉从张家湾上船进京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曹立波以《黛玉进府与张家湾》为题,阐述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年有一个争执很久的问题,《红楼梦》林黛玉入贾府时到底几岁?她从扬州坐船沿运河到北京得多久时间?我对这些疑问进行了论证研究。”
据曹立波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有不同的版本,她比较倾向于六七岁年纪。曾有一个叫程庭的文人,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详细记录了他从扬州坐船去北京的路程。他从扬州北上,去为康熙祝寿,结束之后又从北京南下,去程走了23天,回程是29天。“我认为林黛玉的船只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行进的话,粗略计算一个月便可以到达北京。”曹立波说道。
那么林黛玉是从扬州哪个渡口登船的呢?“‘京口瓜洲一水间’,我们所熟悉的‘瓜洲’要更加靠南方一些,林黛玉的父亲是巡盐御史,在扬州工作。扬州有一个很出名的东关古渡码头,那个正好在大运河边上,她应该是是从这个码头登船的,到了北京通州在张家湾渡口登岸,应该在这住过。“曹立波分析道。
相关:红学家建议将冯其庸故居建成纪念馆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表示,冯其庸先生生前对张家湾与曹雪芹、《红楼梦》的关系始终非常关注,早在1981年就来到过张家湾,实地考察跟曹雪芹家有关的当铺、码头等遗迹。1992年,曹雪芹墓石发现后,冯其庸先生来考察的次数就更多了,1996年冯其庸先生退休后搬到张家湾芳草园,直到2017年去世,前后共在张家湾居住了21年,与张家湾结下了深深的红楼情缘。
冯其庸居住张家湾期间,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张家湾曹雪芹雕像和归梦亭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居住张家湾期间,也是冯老研究曹雪芹、《红楼梦》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2012年1月,在张家湾芳草园他完成了1700万字、35卷册的冯其庸文集《瓜饭楼丛稿》,汇聚了他一生的学术成就。
冯其庸与张家湾的情缘,是建设张家湾文化特色小镇的宝贵资源,是张家湾一张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张庆善建议将冯其庸先生故居建成“冯其庸故居纪念馆”,讲好冯其庸与张家湾的故事。
据了解,张家湾已经成立了冯其庸学术研究中心,张庆善希望发挥好这个学术研究中心作用,与无锡冯其庸学术馆、河北正定荣国府、南京江宁织造府、北京大观园等建立联系,共享红楼文化资源。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黑建军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