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犁谈《红楼梦》的结构独创

(2022-08-11 13:51:44)
分类: 文艺撷英
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孙犁谈《红楼梦》的结构独创(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1977年,孙犁先生发表过一篇随笔,《长篇小说的结构》。作为文学编辑大家的孙犁先生,始终勤勉于扶植作者,而1977年,正是文学度过严冬后生命力勃发的年代,不少新人投身文学创作,故此,孙犁先生这篇随笔的写作目的便是指导长篇小说写作。他说:“创作长篇小说,感到最困难的,是结构问题。”于是,就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他以四大名著为样板进行探讨,其中,对于《红楼梦》在结构艺术上的两点独创,分析得尤为精到,且对小说写作极具指导意义。

独创之一,孙犁先生将“开辟鸿蒙”视为“千古绝调”。他首先指出,“这部小说在纲领提起时就不同凡响,完全是独创”,然后如剥笋一般一层层讲解其“独创”的内容。他说,在进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纲放得很长很长,由甄士隐点明“好了”思想,由贾雨村引出重要人物林黛玉,林黛玉入贾府使一些头面人物纷纷登场,宝黛初会,两个主要人物见面了。分析到这里,孙犁先生特意提醒,“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一见钟情”,曹雪芹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宝玉摔玉,黛玉暗自哭泣,二人生分,然后笔锋一转,按下宝黛不表,又远远地去写别人家的事,直到第五回“曲演红楼梦”,才将金陵十二钗命运表明。之后,孙犁先生用优美的散文文笔描述了这“千古绝调”:“《红楼梦》一曲,以‘开辟鸿蒙’四字开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倾注一掷,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长江大河的奔腾,高山瀑布的狂泻。读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扬的哲学思想境界里去。”

重温孙犁先生的这段论述,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当初体会《红楼梦》结构艺术时受到的心灵震撼。先生的文风,偏重于阴柔,如淀水清澈,如荷花优美,极少黄钟大吕,但曹雪芹“千古绝调”之“奔腾”之“狂泻”,却让先生敏锐地感受到了,并且心领神会,称赞它是“第一声春雷振聋发聩”,并断言“在任何艺术作品中也没有遇到过”。

独创之二,孙犁先生总结出曹雪芹写中心事件的独特结构方法。首先,曹雪芹像观览大江大河一样,先找出它的发源,细察它的汇流;然后中心事件发生,“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动荡,摇动荷花,惊动游鱼,也使过往的小艇颠簸,潜藏的水鸟惊起,浪环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经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动荡拍击不已”。先生以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细致分析了《红楼梦》中心事件的结构方法。事件缘起于一个小动作,贾宝玉把金钏的耳坠拨了一下;王夫人打了金钏一巴掌,事件出现危机状态;曹雪芹又是笔锋一转,按下事件不表,接着写龄官画蔷、晴雯撕扇、湘云拾麒麟,直至宝玉与黛玉诉肺腑;正当宝玉神情恍惚时,突然“老爷叫”,此后一环紧扣一环,忠顺王府要人,贾环诬告,最终将事件恶性升级,导致宝玉大受笞挞。事件高潮过后,余响绵绵:黛玉暗泣,宝钗含羞,薛蟠耍赖,玉钏尝羹,一系列小情节,巧妙编织,借大事件展示出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到这里,孙犁先生禁不住赞叹道:“写得这样合情合理、自然生动,就非曹雪芹不办了。”

“非曹雪芹不办!”读到这一句,我似乎看见孙犁先生仰面大笑。一向寡言的先生其实是喜欢大笑的,特别是读书读到会心处。《红楼梦》的结构艺术可谓横空出世,在它之前,几乎找不到可以模仿和学习的样板。研究界往往将明代的《金瓶梅》作为《红楼梦》出生的前奏曲,但即便《金瓶梅》,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的结构方式也与《红楼梦》是两股道儿上走的车,各有各的高招儿。如今红学已经成为显学,研究《红楼梦》结构艺术的论述汗牛充栋,而孙犁先生的这两点“独创说”,却最令我眼前一亮,不由得拍案叫绝:不愧是文学大师且为编辑大家,能够从理论脱出,落实到写作实践,且具有如此接地气的可操作性,哈哈,非孙犁不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