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纯试题版)(2)

(2022-07-23 10:54:27)
分类: 语文教学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食客说起中华美食之道,往往喜欢引用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个字。其实,孔子所言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更侧重于祭祀时饮食的态度而非对味道的追求。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烹饪、碓舂、切肉工艺均相对原始,将,体现了厨人与食者严肃真诚的态度。孔子的饮食观背后,是其心怀的礼制。《礼记》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大意即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古代中国对食物的淡漠不仅出于食材的积累、交融的缓慢,更在于儒家对口腹之欲的打压。一方面,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教诲让士大夫阶层往往远离庖厨而以修齐治平为己任;另一方面,自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士大夫阶层仕途通畅,学而优则仕也有着丰厚的现实回报。至晚在唐代之前,文人对于饮食之事是少有重视的。

    隋唐时期饮食文化尤其是宴席之风虽有较大发展,但在盛世文治武功的影响下,士大夫阶层的追求依然在提笔安天下、马上定乾坤之中,烹羊宰牛式的盛筵并没有孕育出与之相当的饮食文化。唐代盛极一时的烧尾宴,也只是公卿士大夫的盛宴,远非平民百姓所能享受。

    转折来自于两宋:从个体角度来看,两宋文化昌盛导致读书人与日俱增以至于仕途门槛抬高,同时武功疲弱又令多少人壮志难酬;从朝廷角度来看,宋室有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痛,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始便鼓励朝臣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用舍行藏之下,也不由得士大夫们不将视线转向饮食了。

    元朝统一后,汉族士人愈加边缘化。明清易代,朝廷中枢又多为满族垄断,学而优则仕的路途不再畅通无阻,文人的兴趣自然而然愈加转向声色犬马。如以小品圣手名世的张岱,便在《陶庵梦忆》中洋洋自得地夸口越中清馋,无过余者,从北京的苹婆果到台州的江瑶柱,从山西的天花菜到临海的枕头瓜,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美食竟尝了个遍。又如戏曲大家李渔,一边醉心于梨园之乐,一边也不忘鲜衣美食这一类家居有事,并在理论巨著《闲情偶寄》中加入饮馔一部,系统阐述其存原味、求真趣的饮食美学思想与宗自然、尊鲜味饮食文化观念。

    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饮食之人不再被轻贱,于是一大批美食家在清代前半叶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食圣袁枚登场了。

    袁枚在《与薛寿鱼书》中公然提出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而他自己则将饮食之道视为堪与周公孔子之为相媲美的事业,因此可以毫无顾忌地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

    袁枚作诗以性灵说为主张,认为诗应直抒心灵,表达真意,这一主张也融合到了饮食中:他认为在烹饪之前要了解食材、尊重物性,注意食材间的搭配和时间把握;他反对铺张浪费,提出肴佳原不在钱多,食材之美更在于物尽其用;他将人文主义引入饮食,宣扬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他强调烹饪理论的重要性,以为中国烹法完全依厨人经验不利于传承,为了给后世食客厨人树立典范,又煞费苦心撰写出了《随园食单》——这部南北美食集大成之作,再一次为中华美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

    《随园食单》之前,中国历代亦不乏饮食著作,但关于制法的记述往往过于简略,如隋代《食经》唐代《烧尾宴食单》之类甚至流于报菜名。宋元以降,饮食著作的烹饪方法逐渐明晰,但亦停留在形而下的层次。而《随园食单》则完成了饮食文化从经验向理论的最终蜕变。如须知单”“戒单中梳理了物性、作料、洗刷、调剂、搭配、火候、器具、上菜等方方面面,上菜须知中的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等,都是对中国千年烹饪经验一次开创性的总结与编排。

    在袁枚和他的《随园食单》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从形而上的思想层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之后的百余年里,帮口菜渐渐发达,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逐渐成形。

(摘编自江隐龙《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

7. 下列对文中“中华饮食文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饮食文化跟礼仪关系紧密,“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明饮食活动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礼仪要求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纯试题版)(2)

B. 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与国家的强弱并不一致,而与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态度有较大关联。

C. 中华饮食文化发展中,唐代以前的文人很少重视饮食,跟“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教诲和“学而优则仕”的现实回报有关。

D. 中华饮食文化在明清时代出现了“存原味、求真趣”的饮食美学思想与“宗自然、尊鲜味”的饮食文化观念。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食客喜欢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标榜中华美食之道,这八个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孔子时代把饮食做到“精细”并非易事。

B. 两宋时期饮食风气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转折,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朝廷角度来看,这都是经济比较发达造成的。

C. 袁枚将自己的饮食之道当作与周公孔子的饮食之道相媲美的不朽事业,饮宴饱食归来,都派自己的厨子去对方家学习。

D. 袁枚把人文主义融入饮食,大致表现在这样三方面:尊重物性,要了解食材;不要浪费,要物尽其用;物为人用,要保护生命。

9. 概括中华饮食文化得到发展原因。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军校

     泔河村的敦厚妈一辈子逛过的最大地方是观音镇。翻过泔河,上一道坡,走两顿饭的工夫,就是观音镇了。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虽然这些吃喝她都没享受过,可逛一逛也够敦厚妈幸福几天呢。敦厚六岁,敦厚妈摔跛了腿。从此,敦厚妈再也没有逛过观音镇。有一回敦厚妈走娘家,正好有一辆大卡车来娘家拉西瓜,那车真大,拉的西瓜真多,跑得真快,敦厚妈惊骇得不得了,一跛一跛地跟出去半里地看稀罕。回到村里,敦厚妈就一遍一遍地给人讲那汽车,听的人听着听着都笑了。

     敦厚妈守寡早,就守了敦厚这么一个儿子,因此把敦厚看得比埋在屋角的钱罐罐还紧。所以,当敦厚想当兵的时候,敦厚妈死活不依。村支书张大昌对敦厚妈说:你还能把他守一辈子?叫娃去当兵吧。敦厚舅舅也支持;敦厚妈的心动了,说:那就叫娃试试。敦厚一试,真就上了,崭新的军装穿上身,就要走了,敦厚妈把前襟哭湿一大片,说:这可咋弄呢,娃从小都没出过门,衣裳破了谁给他补,饥一顿饱一顿的,谁记挂他呀……敦厚还是走了,眼圈红红的,和同村孙四海、孙长明一起去当兵了。

    敦厚当兵的第三个年头回来了,和村里的小秋结了婚。小秋是个俊人儿,少话,识理,没过门就三天两头来帮敦厚妈做家务,妈长妈短地叫。没几天,敦厚回部队去了。敦厚妈就和小秋相依着过日月,不争不吵,像母女。泔河村的人都说敦厚妈真是有福气呢。又过了两年,敦厚寄回来一封信,说他入了党,转成了志愿兵,要去一个油田当石油工人。泔河村的人都替敦厚高兴。

    敦厚是个孝顺儿子,他到油田当了石油工人,每次回来,都给妈买好多好多好吃好穿的,帮妈干所有农活,用自行车驮着妈到观音镇逛两回集。敦厚的话变得多了,当着全村人的面,讲他的油田,讲他的油田有多大,讲他的油田有多好,讲得一村人都勤勤地朝敦厚妈递艳羡的目光。敦厚又要走了,临走,给妈留下了好多的钱,又叮咛媳妇小秋好好地侍候妈。就在这一年的年根,敦厚匆匆地回来了,又匆匆地走了,走时带着小秋。

    偌大的一个屋子,空荡荡的只剩下敦厚妈一个人了,她常常盼敦厚盼到天明,只要碰到村里的人,敦厚妈就一直说她的儿子敦厚。有一回,孙四海他妈说:你敦厚咋不带你进他的油由上去逛一逛啊?因为孙四海刚带他妈逛了咸阳。每逢这时,敦厚妈就替她的儿子说话:敦厚也是叫我去的,我想咱一个农村妇女,腿又不好,话也不会说,走不到人面前去;再说了,敦厚又要忙公家的事,咱去了给娃惹麻烦呢。村里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不再说这类话。敦厚妈回到家里就犯嘀咕了,敦厚可从没说过接她去美丽的油田逛一逛这话!再说了,她也真想去敦厚的油田上逛一逛了。所以,当敦厚再次回来的时候,敦厚妈就有心问一问敦厚了:敦厚,油田上真像你说的那么好?敦厚说:好,娃能骗你吗?几十万人的大油田,顶咱几千个泔河村,高楼房,宽马路,人山人海。敦厚妈说:妈这腿不争气,要不,妈也想到你的油田上逛一逛呢。敦厚的口吻就变了,躲开妈的目光,含糊着说:其实也没啥好逛的。这一天,敦厚的舅也来了,他也给敦厚说:你和小秋一走,你妈一个人在家里孤呢;你把你妈接到油田上逛一逛。敦厚还是说:其实也没啥逛的。

    此后,泔河村人的话变得难听了:真看不出敦厚是个没良心的。

    敦厚妈说:是我不去,油田没啥好逛的。

    孙四海他妈说:没啥好逛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没啥好逛的他为啥把他媳妇叫去逛呢?

    孙长明他妈也附和着说:不是咋的,往后少跟这人打交道。

    村里人都这么说,次数多了,敦厚妈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人多的场合去的也少了。

    敦厚妈的身子一日不济一日,年底就突然不行了。支书张大昌做了主张,一封电报把敦厚从油田上招了回来。敦厚夜夜陪着妈,给妈端吃喂喝,无微不至。小秋更是殷勤,尽着一个媳妇的孝道。敦厚把妈驮到县医院查病,医生冷着脸叹了口气说:准备后事去。敦厚把妈驮回村里了,急着要去油田。在村口,支书张大昌拦住了敦厚的去路。

   张大昌说:敦厚,你妈是有今没明的人了,赶紧接你妈去油田逛一逛。你要有良心。

   敦厚说:叔,我知道。等翻过年,我就给我妈看病,就是走到天南海北,我也要给我妈把病看好。头一低,那泪就叭叭叭地砸下来。

    张大昌说:你妈是没几天的人了,你现在就把她接走。

    敦厚说:叔,我有难处。

    张大昌沉了脸,说:敦厚,你要是今日不带你妈走,从今往后,你就别再叫我叔,泔河村就没你活人的地方了。

    敦厚咬咬牙,走了。

    敦厚走了,泔河村的骂声也就起来了。

    敦厚走后第十九天,小秋正在给妈熬药,门外来了一辆小车,下来几个人,说是接小秋和敦厚妈,还有村支书张大昌。一见面,小秋就抱住张大昌,哇的一声哭了。

    一行三人来到油田,来到了敦厚所住的单站上。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小秋的感觉是准确的,敦厚死了。有三个盗油人,开着四轮车,敦厚拦车,他们送钱,敦厚不要,他们吓唬,敦厚不怕。敦厚伸手拦在路中央,说:想把油拉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

    装满一车油的四轮从敦厚身上碾了过去……敦厚死前,留下话:把我妈,还有支书张大昌接到油田来看看。还说,他这几年攒的钱,全用来给他妈看病……

   采油厂的领导说,这口井是全厂最远的一口井,没有人愿意来住单站。敦厚刚从部队下来,又是党员,他就主动去了。这么多年,他一句埋怨都没有过,从没提出过困难。

   小秋抱着妈哭得死去活来,她断断续续地说:他一直想条件好些了,分了房子,再把妈接来……

   最后,在如何处理敦厚遗体的问题上,支书张大昌和油田上的领导发生了分歧,张大昌说:敦厚是个好娃,是我们村的光荣,叶落归根,我们村要把他运回去,给他建一个高高大大的墓。

    油田上的领导说:敦厚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我们还要追认他为烈士,号召全厂的采油工向他学习,所以我们想把敦厚同志的遗体火化,留在这里。

    双方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让。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秋和她的婆婆在山上那个采油小站旁悄悄地为敦厚挖着墓穴。

    妈说:敦厚,你就住这儿,把井看好……

   小秋说:妈要是想你了,我就跟妈来看你……

   起风了,落雪了,一会儿,天地一色。

(有删改)

10. 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1. 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

12. 怎样评价敦厚妈和小秋把敦厚葬在采油小站旁的行为?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苏辙集》)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自为而之也              召:招致

B. 故宁之于利                委:交付

C. 而无于其上                憾:遗憾

D. 与之而遂因以之焉耳        劝:勉励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刑待天下之罪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 然后知吾用刑                欲人无惑也难矣

C. 若是二而不以与民            求人可使报秦

D. 盖欲其思得之也              与嬴不助五国也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顺畅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

B. 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C. 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姓,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

D. 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义的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

17.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

(二)(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善:唱得好。反之:再唱一遍。

21. 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22. (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纯试题版)(2)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纯试题版)(2)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