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爱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经典的启示(9)

(2022-07-19 14:36:15)
分类: 语文教学

龚爱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经典的启示(9)
  龚爱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经典的启示(9)


机会总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此话用在丁玲的创作上恰到好处。一九四六年五月开始的土地革命,为丁玲的准备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是与她紧扣时代、讴歌时代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无疑,丁玲是一个幸运儿,她以独特的眼光和视野,抓住了历史赋予的这一机会。为了完成好这部作品,丁玲做了扎实的功课,这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九四六年夏天,当党的土改政策的指示下来之后,丁玲立刻请求参加了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去怀来、涿鹿一带进行土改,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正好与本书的书写时间相当。对于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而言,一个多月体验生活的时间看起来是有点短暂,但相对于一个在战争年代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的工作而言,作家的全身心的投入、长期的准备和深厚的生活功底,足以弥补时间的不足。所以,当丁玲离开土改现场后,脑子里面全是怀来、涿鹿两县特别是温泉屯土改中活动着的人们,“我对一路的同志们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已经构成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张桌子、一叠纸、一支笔了。”更为重要的是,丁玲后来又在石家庄附近的宋村搞了四个多月的土改,加之《中国土地法大纲》已经颁布,正是在此基础上,丁玲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突击写完了后面的四章,并对全书进行了修改。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述的时间跨度虽然不到一个月,与一般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的宏大叙事相差甚远,然而,读罢这部小说,你会深深感受到丁玲作为一个名作家的神奇和伟大,她用她舒展和从容的笔触,行如流水般地将亘古未有的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娓娓道来,简洁而又富于变化,平缓而又波澜壮阔,透过暖水屯在二十多天里的巨大变化,中国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美好理想和毛泽东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这部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处,这就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小说描述准确,叙述清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的土地革命及其政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鲜活地落到了实处。由文采、杨亮和胡文功组成的土改工作组带着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来到了暖水屯。文采政策水平高,见识广,但工作流于形式,不太深入;杨亮、胡文功工作踏实,细致深入,但经验不足,影响了决策能力的发挥。这些看似各有差异的性格、水平和能力,恰能形成互补,相互制衡,推动着工作的有序展开。在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之后,先把十一家地主的果园统制起来,这既调动了贫苦农民土改的积极性,也安了十五家富农和五家中农的心,将暖水屯的土改工作推进了一大步。然而,在杨亮和胡文功看来,这还不够,因为清算江世荣的火虽然被煽起,但热闹的果子园却烟消云散了,在那些贫苦农民那里,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减少,还生出一些其他事端来。还有,那些贫苦农民的仇恨并没有报,而那个和他们有仇的人,却披着很多外衣,与某些干部关系又好。恰好这时,章品出现了。章品作为一名既有政策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他的到来对于工作组准确扎实有力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章品的出现让张裕民这样的村干部有了主心骨,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些心里话让文采感到震惊,让杨亮和胡文功感到喜悦,让程仁勇气倍增,让张正典无处可逃。最后,在章品的决策下,钱文贵终于被揪斗,广大贫苦农民终于被发动起来,这个披着外衣的豺狼地主被彻底打倒,土地改革在暖水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当然,钱文贵也没有被打死,而是依法依政策给予了出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在暖水屯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身上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广大翻身农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深厚热爱,表现得情真意切。通过这部小说,党内外,国内外都可以准确、清晰、明白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是怎么回事。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作家没有扎实的政策水平,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毛泽东为什么愿意读并过问这本书的出版,斯大林文学奖为什么授予给她,答案就在其中。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矛盾斗争。暖水屯土改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在于没有大恶霸大地主,但以钱文贵、李子俊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以张裕民、程仁为代表的贫苦农民的阶级对立明显存在着,在这两大对立阶级中,又存在着枝缠蔓绕、难解难分的关系,尤其是钱文贵的狡猾和阴险,使得土改斗争对象的确定异常艰难。还有,农村中严重存在的“变天思想”也导致了土改工作进展的困难。因此,要真正做好分土地、斗地主的土改改革,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心中的“变天思想”。在胜负未决的战争年代,如何把贫苦农民参与土改的决心和信心表达出来,这对丁玲是一个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即以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土地革命中农村与农民心理的复杂性,而且还从蒋家王朝必然走向灭亡,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必然走向胜利的揭示中,深刻描绘了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办法,展现了土地革命的光明前景。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物,有发展,有变化,有起伏,真实感人。张裕民、程仁这些村干部,他们开始并不完美,而是有缺点,但他们一天天地进步,形象随着土改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才变得高大起来。还有果子委员会的成员李玉堂,妇委会主任董桂花,以及郭富贵刘满,他们个个都是那样丰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作为贫苦农民的代表,他们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作用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土改中的中坚力量,并推动着土改向高潮方向发展。至于对黑妮这一人物的刻画,也让人生出令人回味的情感。相对于钱文贵而言,寄人篱下的黑妮让人心生怜悯,而对钱文贵则充满着憎恨;对于程仁,在对黑妮的被利用充满无奈的同时,也对他深爱黑妮而又不能表达的心情深感同情;最后,随着钱文贵的被打倒,又深为程仁和黑妮甩掉包袱,爱情变得柳暗花明而高兴。从黑妮身上,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土地革命为广大劳苦大众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喜悦。

记得在四十年前的那次讲演结束时,丁玲曾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女儿,我永远替人民做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经典之作,就是丁玲作为人民的女儿,用心、用情、用功“替人民做事”的产物,带着这一讴歌时代的匠心之作,丁玲的人生也由此走向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