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点评版)

(2022-07-14 11:46:59)
分类: 语文教学

2022年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第一部分(20分)

1.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hán____________,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国情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hào____________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始终激(____________ 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xiè____________奋斗。

新时代,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甲】审美熏陶、【乙】道德精髓、【丙】国家情怀、【丁】人生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融入时代、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焕发生命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强大助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内(hán____________      hào____________然正气

激(____________         不(xiè____________奋斗

2)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感受  丰富  领略  接受 B. 接受  感受  丰富  领略

C. 感受  领略  接受  丰富 D. 接受  领略  感受  丰富

【答案】(1                    2D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使至塞上》)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杜甫《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师矣。”(《论语》)

5)拥有一颗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的赤子之心,如先贤范仲淹所言“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勇敢和乐观,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保持清醒和谦逊。

【答案】    大漠孤烟直    王维    一览众山小    望岳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温故而知新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3. 疫情期间,外地医护人员常常凌晨3:00就赶到苏州,为市民做核酸检测。邻居小妹妹画了一幅画送给大白。请你根据画面内容为它配上几句话,表达心意。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点评版)

【答案】根据画面内容,表现“大白”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表达对“大白”的赞美、感激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幅画画了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右手叉腰,左手比“耶”的医护人员。要求根据画面内容为这幅图配上几句话,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心意。

示例: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定能取得胜利,感谢你们的付出。

4.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台风“马勒卡”于4月8日在关岛偏南方向约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移动。请仔细观察预报图,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马勒卡”未来120小时的路径和强度。介绍强度时不要出现数据。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点评版)
【答案】未来120小时内,马勒卡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预计12日将达到强台风级,并向东北方向偏移,强度不变。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少平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选自《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5. 写出让少平着迷的这本书的书名。

6. 读完这本书后,少平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请结合保尔·柯察金的某一段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少平渴望走进书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告诉他推荐的理由。

A.《红星照耀中国》 B.《红岩》      C.《艾青诗选》

【答案】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的故事情节能表现保尔境况的艰难,并能突出其不屈的精神、积极的作为,揭示“好”的内涵。    

7.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所给选项中的任意一部作品。推荐理由应围绕“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这一主题,结合相关作品内容,信息准确,语言连贯。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

(一)

看云疑是青山动,

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

闲来洗砚写云山。

(二)

侵晓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8.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

9. 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渔《凉州词》)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0. 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案】8. 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9. B

10.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

【注】洊(jiàn)至:相继而至。毗()陵:今江苏常州市。肇:开始:锡:通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园也                  斯是陋室(《陋室铭》)

B. 诚足为吴下名园之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嘉树荣而佳卉茁            清荣峻茂(《三峡》)

D. 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12. 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芜秽不治(污浊)

B. 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 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 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13. 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14. 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

15. 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答案】11. CA.是:这,这个/表肯定的判断动词;B.冠:榜首,第一名/帽子;C.荣:茂盛/茂盛;D.故:旧的,原来的/原因;)   

12. A   “芜秽不治”意思是:杂草丛生得不到治理。芜秽:杂草丛生。  

13. 1)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2)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    

14. 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15. 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如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

【点睛】参考例文:出阊门外三里后,有一个刘氏寒碧庄。问有寒碧庄吗,没有知道的人,问有刘园吗,他们都说有。原来这个留园,在嘉庆初年为刘君蓉峰所有,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咸丰年间,其山水之胜,花木之美,亭榭的幽深,这确实可以称为吴下名园第一名。到庚申、辛酉间,大混乱相继而至,吴地的名园有一半成为废墟。而所谓刘园则岿然独存。同治年间,荒芜不治。到光绪二年,为江苏常州市人方伯得到,于是开始整修它。平整土地、清除混乱、剔除杂草。好的树木变得茂盛而好的花卉茁壮生长,奇奇形怪状的石头显露出来而小溪也变得畅通。凉台热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连绵相连。春秋佳日,方伯和宾客饮酒赋诗在其中,而京都男女也有人拉着衣服连袖而去游览了。于是在这出阊门的人没有不说刘园、刘园的。方伯请求我写文章为留园做记。我说:“沿用原来名字吗?你不赐给一个吉祥的名字吗?” 方伯说:“不,不。寒碧庄知名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熟知,难道不知道改名容易,被人熟知难呀。我不如跟从这个名称而称呼它。人说刘园,我就说留园,不改变他的音而改变它的字,就在他原来的名字,为我的起的新名字。”我感叹说:美啊,这些名字吗,符合实际的!等到战火焚毁破坏后,高台倾倒而曲池平,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我知道留园的名声常常停留在天地间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节奏,都有其处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学习或遗忘一种语言,并非仅仅是掌握或丧失一种交流方式,而是直面一整个世界的出现或逝去。

与母语的疏离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因为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对其加以保护是一种责任。

在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让我们得以记录并保存有时仅以口头形式存在的语言,促进其传播和对其进行分析,简言之,使方言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只有我们保持警惕并为之作出努力,技术进步才能为多语主义服务。设计多种语言的数字工具以及支持媒体发展和连通性,这些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完成,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在不放弃母语的前提下去发现其他语言。

值此国际母语日之际,我谨呼呼所有人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种多样性构成我们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础。

(节选自20222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国际母语日致辞)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出现经济驱动的多向流动。普通话作为流动大潮中必要的交际工具甚至谋生工具,也作为流动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为多数人口的普遍需求。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动人口需要以普通话获取生存发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处本地居民需要以此获取信息。当普通话在城镇地区的推广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时,各地方言则在城镇地区以空前的强度和速度在消退,当然因地区而略有差别。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点评版)

2017年,网上流传一组据说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查统计图表(见上图),显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熟练使用方言的比例。这一统计虽然出处不详,其所录的比例数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它反映的问题则离事实不远。

语言或方言都是一个社会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正常情况下,都能充分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语义内容,达成交际的目的。这样的语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语码系统,具有足够的语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经将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城。不仅是专业词汇,社会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场合以普通话的读音夹杂其中,甚至连带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话表达。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领地。据调查,苏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间交流用语,祖辈和中间辈之间交流基本用苏州话,中间辈跟小孩辈用苏州话交流的比例骤降到65.9%,比他们与上辈交流用苏州话的比例下降近30个百分点。

(选自《差别化政策是语言保护工作的迫切要务》作者刘丹青,有删改)

材料三:

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方言在年轻人文化圈层中的声音渐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韵、软糯抑扬的吴语,更多地出现在昆曲、评弹、闲话等非遗文化形式中,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锁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上线。该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新颖地加入文艺创作中,发声腔调、语音语气都透着真切,显得自然贴近,仿佛时空穿越,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深受年轻网民和昆曲爱好者的欢迎。

人工智能通过影像赋能苏州话,不仅希望熟悉的乡音能够激发苏州人的乡情,唤起少时的乡音记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参与方言保护,对方言感兴趣,把方言说出来、讲起来,用苏州话讲好更多的苏州故事。

语言从来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护,不仅仅是让方言走近年轻人,更是通过智能语音创新方言保护形式,讲述方言故事,让语言的鲜活浸润到“网生代”喜闻乐见的视听文艺形式中来,让人工智能的科技温度激活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选自2022514日《光明日报》,作者刘亭,有删改)

16. 《姑苏琐记》系列短片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这一成功案例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的事实依据?

A. 语言多样性是一种共有财产,保护它是一种责任。

B. 科技可以为我们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工具。

C. 我们必须要警惕互联网带来的语言单一化的危险。

D. 所有人都要尽其所能.捍卫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17. 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作简要概括。

18. 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活动中,主办方收到了以下活动策略,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借助多媒体技术,典藏苏州方言资源

B. 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

C. 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苏州方言

D. 编写苏州方言教材,增设方言学习课程

【答案】16. B    

17.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危险;大量人口多向流动,普通话成为必要的交际工具;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使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很多人将方言使用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方言在青少年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    

18. B.不合适。根据题干为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献一计的活动要求,开展网络调查,了解苏州方言使用情况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关系不大。故选B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安徒生博物馆

雨后,石头的路面上天光闪烁,犹如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在彩色的小屋间蜿蜒。

这是欧登塞的一条僻静的小街。安徒生就出生在这条小街上,他的家,在小街深处的一个拐角上。黄色的墙壁,红色的屋顶,白色的窗户,让人联想到童话的绚烂多彩。

童年安徒生曾经在这里生活。他的喜欢读书的鞋匠父亲,他的含辛茹苦的洗衣妇母亲,他儿时的玩伴,他熟悉的邻居,都曾在这条街上来来往往。这是一个流传着女巫和鬼神故事的小镇,人们喜欢在黑夜来临时,在幽暗的灯火中传播那些惊悚的故事。安徒生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他常常在心里回味这些故事,并且用自己的想象丰富这些故事,让故事生出翅膀,长出尾巴。离安徒生故居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一片树林。小安徒生曾经面对着黑黝黝的树林,幻想着在树林里作怪的妖魔,幻想着这些妖魔正从黑暗中张牙舞爪向他扑过来。有时候,他被自己脑子里出现的念头吓坏了,一路狂奔着逃回家去。

安徒生的魔盒,就是在欧登塞的小街和人群中开始有了最初的雏形。

1819年9月6日,14岁的安徒生第一次离开故乡去哥本哈根。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手里提着一个包袱,包袱中有他心爱的书和木偶。他的口袋里,装着30个银毫子。马蹄敲打着石板路,安徒生坐在马车上,眼里含着泪水。回首故乡,还未成年的安徒生,对故乡满怀着依恋和感激,但他对自己远走高飞的计划一点不犹豫,他相信自己的才华会被世界认识。他在那天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有一天,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他在日记中大胆地遐想着:“有一天,我将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个奇迹,为什么不可能呢?那时候,在历史和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名叫安徒生的丹麦诗人,在这里出生!”

14岁的安徒生,将自己的未来的身份定位为诗人。那时,他还没有写童话。安徒生年轻时代写过很多诗歌,成为当时丹麦诗坛的一颗新星。但他最终以童话扬名世界。他的童话,每一篇都饱含诗意,从本质上说,安徒生终生都是一个诗人。

和安徒生故居连在一起的,是安徒生博物馆。这是让全世界孩子向往的一个博物馆,也是让所有的作家都自叹不如的博物馆。

安徒生博物馆中,有一个陈列安徒生作品的图书馆,四壁的大书橱里,放满了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安徒生童话。安徒生创作的故事,经过翻译,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欧洲、亚洲,到美洲、非洲,国家无论大小,只要那里有文字,有书,有孩子,就有安徒生童话。他的书,到底有多少译本,有多少种类,已经无法统计。在这些书柜中,我看到来自中国各地出版社的很多种安徒生童话的中文译本,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最近几年的新译本。人类一共有多少种文字,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相信,大多数还在使用的文字,都会有安徒生童话的译本。不过这里的统计数字,大概也不会精确。如果安徒生活过来,走进这个图书馆,他也许会受到惊吓。

安徒生博物馆的标记,是一个圆形的剪纸人脸,样子犹如光芒四射的太阳神,这是安徒生的杰作。安徒生是剪纸高手,博物馆里、展出了不少他的剪纸作品,其中有各种形态的花卉和动物,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剪纸,大概是安徒生写作间歇时的一种余兴和游戏,他随手将心里想到的形象剪了出来。安徒生的剪纸,最生动的还是人物。人物剪纸中有一些长臂长腿的舞者,是安徒生剪出来挂在圣诞树上的,圣诞音乐奏响时,这些彩色的纸人会在圣诞树上翩翩起舞。

安徒生曾被人认为相貌丑陋,他也因此而自卑。安徒生瘦瘦高高,小眼睛,大鼻子,他常常戴着礼帽,身着燕尾礼服,衣冠楚楚,一副绅士派头。前年夏天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我曾见过一尊安徒生的雕像,他坐在美国的公园里,手捧着一本大书,凝视着脚边一只丑小鸭。很多孩子坐在安徒生身边和他合影。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点评版)

在安徒生博物馆中,有很多安徒生的照片和油画,也有不少安徒生的雕塑。照片和油画中的安徒生,忧郁而端庄,虽谈不上俊美,却也绝不是一个丑陋的男人。我仔细看了博物馆中的每一尊雕塑,其中有头像、胸像,也有和真人差不多高的大理石全身立像。这里的安徒生雕像,目光沉静安宁,脸上是一种沉思的表情。有一尊雕像,安徒生正在给两个小女孩讲故事,他满面笑容,绘声绘色地讲着,一只手在空中挥动。两个小女孩倚在他身边,瞪大了眼睛听得出神。这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

安徒生博物馆的讲解员是一位姿态优雅的中年女士,她站在安徒生的一尊大理石立像旁,微笑着对我说:安徒生并不丑,他相貌堂堂,是个美男子。

(选自2015518日《人民政协报》作者赵丽宏,有删节)

19. 安徒生的“魔盒"指的是什么?

20. 14岁的安徒生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有一天,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请你替成名后的安徒生写几句话或一首小诗(用“/”表示分行)来歌颂欧登塞。含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

21. 安徒生博物馆中,有一个陈列安徒生作品的图书馆。作者在介绍安徒生的作品时,突出了它们的哪些特点?

22. 文中插图是安徒生博物馆的标记。请你向游客介绍这一标记,并简述博物馆以此作标记的用意。

23. 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结尾处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9. “安徒生的魔盒”是指安徒生所创造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    

20. 体现安徒生今日的伟大与家乡欧登塞的关系,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21. 作品传播广(影响力大);译本种类多;作品流传时间长(生命力持久)。    

22. 介绍:安徒生博物馆的标记是安徒生的剪纸作品,它是一个圆形的人脸,样子犹如光芒四射的太阳神。用意:表现安徒生的作品就像太阳一般闪闪发光,普照世界,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给人以精神的慰藉与引领;表达世人对安徒生的纪念与崇敬。    

23.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歌颂真善美,饱含诗意,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安徒生志向远大,自信非凡,追求执着,富有人格魅力;他在童话、诗歌、剪纸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美男子的称呼强调了安徒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第三部分(60分)

24. 作文。

赏留园,觅得江南园林的故事;习方言,解锁传统文化的密码;访博物馆,洞见人类文明的星火……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原创分析   

第一部分(20分)

1、(1)涵  浩  励  懈(4分)  (2)D(2分)

点评:考查固定搭配。与语感有很大关系,选择题亦可用排除法。“丰富人生经验”是最能确定的,从C和D中选择,“感受国家情怀”更为恰当,故选D。

2、(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

2)一览众山小  望岳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温故而知新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点评:宠辱不惊、得失泰然表示悲喜坦然的哲理,对应《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分)

示例:虽然很苦很累,但是你们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勇敢的担当,让我们看到了抗击疫情的胜利曙光。你们是黑夜里最美的逆行者,为你们点赞加油。

点评:考查情景模拟。根据画面内容,表现“大白”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表达对“大白”的赞美、感激之情。

4、(4分)

未来120小时内,“马勒卡”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预计12日将达到强台风级并向东北方向偏移,强度不变。

点评:考查信息表述。注意题目要求不要出现数据”。介绍台风“马勒卡”,无非涉及到移动方向、强度变化、时间地点。说明类材料中,数据仅针对说明对象本身,出现时间或日期,一般不属于列数字。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

6、(3分)

示例一: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负伤;在骑兵部队受重伤;在紧张的肃反工作中病倒;在修筑铁路时染上疾病,面对四次伤病的打击,他不屈不挠,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些正是钢铁般精神的体现,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实践,让人感受到精神的美。

示例二:保尔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力,他感到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于是萌生自杀的念头。但是,生活中还有更美好的事,活下去才是强者,他意识到这一点,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无论经历多么不幸和艰难,活着就代表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示例三:保尔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开始文学创作,期间遭遇困境,但是他始终带着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最终用生命写成《暴风雨所诞生的》。即便身处不幸,依然可以创造生命美好的价值,活出精彩。

点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的故事情节能表现保尔境况的艰难,并能突出其不屈的精神、积极的作为,揭示“好”的内涵。

7、(3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告文学。作品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红岩》: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诗中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在国家危难,社会黑暗之时,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情感。

点评: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所给选项中的任意一部作品。推荐理由应围绕“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这一主题,结合相关作品内容,信息准确,语言连贯。

(二)古代诗文阅读

8、朦胧的早晨,潺潺溪流在山间流淌,巍峨的山峰时隐时现,空中多半是白茫茫的云朵笼罩着;就连我居住的茅草堂,也被这白茫茫的云朵分割开来。

点评:考查生动描绘。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9、B(2分)

点评:考查意境。诗中的云构成了一幅朦胧缥缈、空灵闲适的画面。A句展现的是辽阔壮观的意境;B句展现的是恬淡闲适、自在逍遥的意境;C句展现的是苍茫辽阔的意境;D句展现的是轻快绚丽的意境。综合来看,沈周的诗和白居易的诗都具有闲适自得的禅意,最为接近。

10、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两手法答到一个,且有分析,即可得2分)。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1分)。

点评:考查诗句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有语言、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等。根据分值和诗句内容,确定赏析角度。本句最突出的是拟人的修辞,答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分析到位亦可得分,其余手法不给分。情感意思对即可。

11、C(2分)

点评:考查字词释义。A中“是”,第一句解释为“这”,第二句表判断;B中“冠”,第一句解释为“第一”,第二句解释为“帽子”;C中“荣”,都解释为“茂盛”;D中“故”,第一句解释为“旧有的,原来的”,第二句解释为“原因”。

12、A(2分)

点评:考查字词释义。A芜秽重点要抓住,解释为杂草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的荒芜一致。

13、(4分)

1)所以就用他的姓作为这个园子的姓叫作刘园。

2)但是这个园子竟然侥幸没有遭受灾祸,难道不是大自然留下这个有名的园子来等待有德行的人吗!

点评:考查文句翻译。重点字词:(所以)、(就)“以”(用)、第二个“姓”(作为......姓)、“而”(但是)、“乃”(竟然)、“无恙”(没有遭受灾祸)、“岂非”(难道)、“以”(来)、“待”(等待)。两句话均只需要直译,字字落实即可。

14、都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1分)

点评:考查内容理解和写法判断。侧面描写就是绕开主要对象,转而对周边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描写,来烘托主要对象的手法。文中描写留园美景的内容有第二三行、第五六七行,侧面间接体现留园景致之美的是第六七行都人士女赏玩留园时的表现。

15、(3分)

点评: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如园林景致、历史沿革、园名由来等,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16、B

点评:考查论点论据。需要熟悉议论文三要素,何为论点论据论证。题干中将人工智能方言技术加入文艺创作中,推动方言回归说明科技赋能方言保护的重要性,B符合。

17、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危险;大量人口多向流动,普通话成为必要的交际工具;传媒的发达和社会的信息化,使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很多人将方言使用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方言在青少年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的问题。(达到4点即可)

点评:考查内容筛选。本题为罗列式回答,依据分值确定点数。材料一第4小节,谈到互联网带来语言单一化的风险。材料二第1小节,谈到人口流动带来普通话交际的普及。材料二第1小节,还谈到传媒的发达和社会信息化,普通话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材料二第3小节,谈到方言主要被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材料三第1小节,谈到方言在年轻人中使用比例低,面临代际传承问题。做此类题目,只需找到方言式微的带有议论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

18、B(2分)

点评:考查内容理解。保护传承是怎么做,B只是前期的问题调查,显然不符合。

19、“安徒生的魔盒”是指安徒生所创造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2分)

点评:考查内容理解。这是比喻句,要从喻体魔盒中找到内涵相似的本体。魔盒充满未知和想象力,它代表的是安徒生创造的童话世界,可参考第六节内容。

20、从欧登塞的石板路走出/带着魔法的故事/啊!是你/点燃了我最初的童话之梦/如今,我要用诗意的文字把你赞美。(3分)

点评:体现安徒生今日的伟大与家乡欧登塞的关系,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它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21、作品传播广(影响力大);译本种类多;作品流传时间长(生命力持久)。(3分)

点评:考查内容概括。图书馆的叙写是在文章第8小节。从翻译多种语言,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可见其作品传播广(或影响力大);从无法统计译本种类,可见翻译种类数量多;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最近几年,可见流传时间长。

22、介绍:安徒生博物馆的标记是安徒生的剪纸作品,它是一个圆形的人脸,样子犹如光芒四射的太阳神。(2分)用意:表现安徒生的作品就像太阳一般闪闪发光,普照世界,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给人以精神的慰藉与引领;表达世人对安徒生的纪念与崇敬。(2分)

点评: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博物馆标记的叙写是在第9小节。回答分两部分,一是介绍,二是用意。介绍的内容参照该节第一二行概括即可。用意需要透过剪纸符号本身,得出深层含义。剪纸符号像光芒四射的太阳神,寓意安徒生的作品光芒万丈,照亮全人类读者,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同时,用安徒生生前的剪纸作品作为博物馆的标记,是对安徒生的崇敬和纪念。

23、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歌颂真善美,饱含诗意,丰富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安徒生志向远大,自信非凡,追求执着,富有人格魅力;他在童话、诗歌、剪纸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美男子的称呼强调了安徒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点评:考查内容理解。回答此类问题,需要透过句子本身,得出深层义。安徒生并不丑陋,他相貌堂堂,是个美男子,这句话体现的是安徒生的内在美,涉及到安徒生的童话作品、高尚的人格品质、内在的艺术成就等。本质上也是考查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