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6)

(2022-06-24 22:57:13)
分类: 语文教学

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6)

答案:

1头脑灵活(或:敢于创新、有商业头脑、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事物);

想帮小朱成立戏剧社;

有才华,机灵活泼(或: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

2)插叙。记叙了小朱自编自导自演戏剧感动奶奶的事,交待老祝想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的原因,为下文写老祝卖枇杷肓盒吸引城里人来资助孩子们作铺垫(为后文写“朱导”学鸟啼埋下伏笔);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丰厚度。

3A句: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鸟语风吟,捕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示例二:(句式角度)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将乌鸫鸟和城里人对应着描写,活泼而齐整,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B句:“笑得合不拢嘴”表现了老祝的满足、喜悦、幸福、满怀希望,照应前文老祝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资助村小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

4)示例一:我选《老祝》。理由:老祝是主要人物,文章围绕老祝展开叙写。

示例二:我选《枇杷盲盒与孩子》。理由: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提示线索;交代人物事件;暗示文章主旨;与开头结尾呼应,浑然一体。

【点评】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1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暗疏:默写。滑稽:诙谐戏谑。旬朔:十天一月。惩艾:惩戒。聪明:听力和视力。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面山

常废于善忘

B.此自放

至于者歌于途

C.少时读书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

故虽有勤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分析】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据此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B.不同,凭借/

C.相同,我;

D.不同,代词,指愚公/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荷,负荷、挑。句意为: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虽,即使。句意为: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甲文中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从乙文中“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秦观自恃聪明,宴饮悠游,荒废了大好时光。结合甲文中愚公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劝说,语句流畅,用语文明即可。

答案:

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C

3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示例:秦观先生,您年少英武,博闻强识,这是学习的绝佳条件。但是我不赞成您自恃聪明就不用功读书,刻苦钻研的做法。如果您能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就像搬山的愚公一样,打牢基础,厚积薄发,您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您说是吧!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四、写作实践(60分,其中书写占3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6.(60分)纯洁的白,是驿路梨花绽放的芬芳;荧荧的蓝,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结晶;苍翠的绿,是牧羊人不灭的梦想……

       世间五彩缤纷,你最爱什么颜色?请以“最美的颜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颜色”,本义指色彩,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比喻义或象征义指人的品质、生活的意趣等。颜色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人生追求。选择本义和比喻义来写,都是可以的,但在立意上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立意一定是在比喻义上展开的。“最美”是对某一种颜色的评价和赞美,决定了作文立意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从具体的色彩出发立意,引出比喻义或象征义,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面对生活的态度,把自己的个性、好恶、追求等很好地与色彩结合。如红色,热情而温暖;蓝色,高远而纯净等。从色彩的比喻义出发立意。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为自己的生命调制亮丽的色彩。遇到挫折不幸,要用心灵的力量去战胜;平凡的人生,要用自己的双手调出属于自己的色彩;生活中有冷色,更有暖色,要用心感受生活的多彩。行文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文体,量体裁衣。若写自然风景,本次作文比较适合选择抒情性散文。若写人记事,记叙文为佳。记叙文要注意用象征手法选取有意义的事物,“颜色”的内涵要有具体的议论抒情语句阐释。

【解答】

最美的颜色

       童话里说,雨后会有彩虹。我真希望它能待久一点,因为我知道,那儿有一种颜色,美丽至极,是我所爱。

       我喜欢蓝色,那是一种清明透彻的色彩,有让我心醉的美丽。

       蓝色,奋斗的颜色。“妈妈,这条蓝裙子好好看呀!把它买下来好不好?”我望着那条蓝裙子,眼睛直发亮。“可以是可以,”妈妈笑着说,“那先让我看到你的进步。”“嗯!”从那天开始,我认真了不少,那清澈的蓝色一直在我心头摇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我拿到了97分的好成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蓝裙子。蓝色,奋斗的颜色。

       蓝色,亲情的颜色。现在虽然已经开春了,天气仍凉飕飕的,这不,今天还下了雨。一放学我就急急忙忙跑出校门,在小店屋檐下躲雨,眼睛像探照灯一样闪过,寻找着熟悉的身影。就在我马上要把希望转回失望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一片巨大的蓝色将我笼罩着。“爷!”我一把抱住他,要知道,他还带着病呢。“来,给你带了外套,天还冷,多穿点!”听到这儿,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动。雨中,微微阳光映着我们爷孙俩的影子。蓝色,亲情的颜色。

       蓝色,友谊的颜色。一节体育课上,我们测试400米。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低头一看,鞋子的鞋底已经严重脱落,我连忙向四周巡视着,有谁的脚上穿着运动鞋。可除了要比赛的同学,根本就找不到运动鞋存在,还没开赛,我的额头就露出了大大的汗珠。“预备!”正当我就要开跑时,一声亲切的“等等”叫住了我。“像你这样可怎么跑啊?”一位同学笑着说道,“我一会儿才测,不如跟你换双鞋吧,等你跑完了我们再换回来!”我望着她,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那微笑仿佛有别样的魅力,那鞋也像风火轮一般,我跑出了从来没有过的成绩。到她跑了,我一边帮忙加油,一边悄悄地拿出了一瓶矿泉水。红着脸的她迎面走来,我赶快递上一瓶矿泉水,瓶身是蓝色的,对着她微笑。她一看,很快也对我回以微笑,一饮而尽。一声声“加油”冲出喉咙,冲破云霄,在纯蓝的天空中飞扬……树下,是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一低头,那双鞋也是蓝色的。蓝色,是友谊的颜色。

       彩虹有七种颜色,我却偏爱蓝色,它代表着奋斗,亲情,友谊,伴随着我成长的每个瞬间。

       蓝色,真是最美丽的颜色!

【点评】本文赋予了蓝色以象征意义,在文中,它代表了奋斗、亲情和友谊,中心突出,内涵深刻。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17.尽我所能,担我责任。今天,给哭泣的同学一个拥抱,替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为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明天,戍守边防,创新科技,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的身影。请以_______需要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1.审题。                 需要我”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意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反应的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题目看似简单,但要写得有深度,却不容易。思路的构建应着眼于“需要”。当“我”被“需要”时,应该是对方困惑、挫折、磨难等生命状态有“我”的相伴、帮助、扶持的过程。题目所补充的内容,不能仅仅为具体的人,还可以是祖国、民族、家乡等,而“我”就是作者,或者幻想出的“我”,比如,想象自己是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恪尽职守的科学家们……这个题目就变成了表现“家国情怀”的典型题目。补题的内容与“我”还可以认为是亲情关系,那么文章就可以向亲情感恩方向思考,主题定向为“感恩与回报”。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务必表现出“需要”这一核心词;第二,务必展现出“我”的存在,“我”能为对方做什么,怎么做;第三,务必要体现出变化来,原来“我”需要对方时,和现在对方需要“我”时。比如,奶奶和“我”,能否展现出我如何对于亲情的守候和孝道的传承就是关键。也可以尝试脱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那么,主题就更加丰富和有趣了。比如时政方向,“祖国需要我”,将自己想象成祖国的栋梁,展现其在对抗“新冠疫情”时波澜壮阔的英雄壮举;再比如文化方向,对方是“渴望记录大好河山的泛黄宣纸”,“我”是“蘸满墨汁饱含热情的狼毫”;再比如历史方向,对方是“群雄环伺风雨飘摇的南宋”,“我”是“赤血丹心纵然万死而不辞的岳飞,等等。

【解答】

亲情需要我

      浸出汗水的左手紧紧攥住找回的五毛钱硬币,右手握住被我视若珍宝的绿叶青菜,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已走过无数次的柏油路上,因为第一次担当买菜的“重任”而欣喜不已。我年少的心中溢满了充实真切的成就感,不曾想过担当要与汗水和困难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奉献与传承。

  炎炎夏日,我与年过九旬的太奶一起住在爷爷奶奶家中。她稀疏银白的发丝紧贴着头皮,皱褶堆叠的双手放在膝上,整日倚坐着晒太阳。爷爷作为长子一直担当着尽孝的责任,服侍太奶多年。我从未想过这份责任在某一天会因为爷爷奶奶的短暂外出临时由我来担当。

  太奶很消瘦,我替她拭净嘴角的奶渍,在阳台上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履行着我的第一项任务——按摩。我试探着用不大不小的力轻轻按揉着太奶的小腿,惊异地发现她的肌肉是这般绵软无力。松懈的肌肉垂在清晰可见轮廓的腿骨下,小心翼翼地摸上去只感觉到干瘪的肉皮。深褐色皮肤上扩散的老年斑隐藏在肌肤的皱褶中,岁月刻下的纹路历历在目。我一下一下按揉着这冰凉几乎没有温度的小腿,在滚滚热浪中身上却感觉一阵阵瑟缩颤抖,鼻翼间涌上一股若有若无的酸涩。就是拥有这样一双腿的老人倾注一生精力养育了四代子女,留给后人四世同堂的幸福。任时光无情地磨砺风化,无怨无悔地见证着用自己坎坷的一生换来后人的笑颜。

  我身上肩负的责任此时更显得高尚、神圣,这更加坚定了我担当重任的决心。潮湿的汗水顺着黏腻的发丝从脖颈问滑落,我执著地按揉着太奶年迈僵硬的身体,企图将我心中积聚的热量与温暖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她。“小小孙女,你揉得和你爷爷奶奶一样好呢。”我抬头望去,只见太奶的嘴角勉强向上抬了抬,皱纹细密的眼角微微上翘,有种特别的慈祥,带给人不可名状的温暖感动。刹那间我意识到无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这延续家族的重担只是换了不同的人来担当,一代代交替传承。太奶养育了爷爷,爷爷养育了爸爸,爸爸养育了我,而我现在正端坐在太奶面前担当起爱与亲情的责任。尽管时空交替,容颜更改,可是爱与亲情一直维系着这代代传承的担当,亘古永恒的温暖感动因为担当,在时间的长河中绵延不断、源远流长。我想象着当我变成古稀老人而自己的重孙女担当起代代传承的爱的责任半跪在我面前为我揉腿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笑吟吟地回应着太奶。

      我替她擦拭身体,替她洗净枯槁的银发,用汤匙舀起米粥一勺勺送入她嘴中,在闷热的夏夜驻守在她床边一下下为她扇着扇子……我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琐碎的小事,尽己所能在照顾太奶的两天中做到尽善尽美。因为担当代表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奉献与传承。

【点评】亲情凝聚了时间的积淀与责任的思考,方能触及心灵最深处的净土。作者仅仅是为九旬太奶按摩,便能细细体会到老人皮肤的质感,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细腻地描绘出这份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的真实。在照顾老人的温情中,作者能从温暖感动深入联系到一代又一代家族责任的担当,联系到因为担当,亲情才会绵延永恒,难能可贵。立意从爱升华到奉献与传承,更显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