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6)

分类: 语文教学 |
答案:
(1)头脑灵活(或:敢于创新、有商业头脑、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事物);
想帮小朱成立戏剧社;
有才华,机灵活泼(或: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
(2)插叙。记叙了小朱自编自导自演戏剧感动奶奶的事,交待老祝想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的原因,为下文写老祝卖枇杷肓盒吸引城里人来资助孩子们作铺垫(为后文写“朱导”学鸟啼埋下伏笔);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丰厚度。
(3)A句:示例一:(修辞角度)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鸟语风吟,捕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示例二:(句式角度)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将乌鸫鸟和城里人对应着描写,活泼而齐整,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B句:“笑得合不拢嘴”表现了老祝的满足、喜悦、幸福、满怀希望,照应前文老祝在微信上卖枇杷盲盒资助村小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
(4)示例一:我选《老祝》。理由:老祝是主要人物,文章围绕老祝展开叙写。
示例二:我选《枇杷盲盒与孩子》。理由: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提示线索;交代人物事件;暗示文章主旨;与开头结尾呼应,浑然一体。
【点评】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1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暗疏:默写。滑稽:诙谐戏谑。旬朔:十天一月。惩艾:惩戒。聪明:听力和视力。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一
(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面山而居 |
而常废于善忘 |
B.然负此自放 |
至于负者歌于途 |
C.予少时读书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故虽有勤劳之苦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分析】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据此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B.不同,凭借/背
C.相同,我;
D.不同,代词,指愚公/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荷,负荷、挑。句意为: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虽,即使。句意为: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甲文中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从乙文中“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秦观自恃聪明,宴饮悠游,荒废了大好时光。结合甲文中愚公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劝说,语句流畅,用语文明即可。
答案:
(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2)C
(3)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4)示例:秦观先生,您年少英武,博闻强识,这是学习的绝佳条件。但是我不赞成您自恃聪明就不用功读书,刻苦钻研的做法。如果您能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就像搬山的愚公一样,打牢基础,厚积薄发,您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您说是吧!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四、写作实践(60分,其中书写占3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6.(60分)纯洁的白,是驿路梨花绽放的芬芳;荧荧的蓝,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结晶;苍翠的绿,是牧羊人不灭的梦想……
【总要求】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词“颜色”,本义指色彩,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比喻义或象征义指人的品质、生活的意趣等。颜色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人生追求。选择本义和比喻义来写,都是可以的,但在立意上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立意一定是在比喻义上展开的。“最美”是对某一种颜色的评价和赞美,决定了作文立意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从具体的色彩出发立意,引出比喻义或象征义,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面对生活的态度,把自己的个性、好恶、追求等很好地与色彩结合。如红色,热情而温暖;蓝色,高远而纯净等。从色彩的比喻义出发立意。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为自己的生命调制亮丽的色彩。遇到挫折不幸,要用心灵的力量去战胜;平凡的人生,要用自己的双手调出属于自己的色彩;生活中有冷色,更有暖色,要用心感受生活的多彩。行文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文体,量体裁衣。若写自然风景,本次作文比较适合选择抒情性散文。若写人记事,记叙文为佳。记叙文要注意用象征手法选取有意义的事物,“颜色”的内涵要有具体的议论抒情语句阐释。
【解答】
最美的颜色
【点评】本文赋予了蓝色以象征意义,在文中,它代表了奋斗、亲情和友谊,中心突出,内涵深刻。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17.尽我所能,担我责任。今天,给哭泣的同学一个拥抱,替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为身边的人带去温暖;明天,戍守边防,创新科技,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总要求】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1.审题。“
【解答】
亲情需要我
炎炎夏日,我与年过九旬的太奶一起住在爷爷奶奶家中。她稀疏银白的发丝紧贴着头皮,皱褶堆叠的双手放在膝上,整日倚坐着晒太阳。爷爷作为长子一直担当着尽孝的责任,服侍太奶多年。我从未想过这份责任在某一天会因为爷爷奶奶的短暂外出临时由我来担当。
太奶很消瘦,我替她拭净嘴角的奶渍,在阳台上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履行着我的第一项任务——按摩。我试探着用不大不小的力轻轻按揉着太奶的小腿,惊异地发现她的肌肉是这般绵软无力。松懈的肌肉垂在清晰可见轮廓的腿骨下,小心翼翼地摸上去只感觉到干瘪的肉皮。深褐色皮肤上扩散的老年斑隐藏在肌肤的皱褶中,岁月刻下的纹路历历在目。我一下一下按揉着这冰凉几乎没有温度的小腿,在滚滚热浪中身上却感觉一阵阵瑟缩颤抖,鼻翼间涌上一股若有若无的酸涩。就是拥有这样一双腿的老人倾注一生精力养育了四代子女,留给后人四世同堂的幸福。任时光无情地磨砺风化,无怨无悔地见证着用自己坎坷的一生换来后人的笑颜。
我身上肩负的责任此时更显得高尚、神圣,这更加坚定了我担当重任的决心。潮湿的汗水顺着黏腻的发丝从脖颈问滑落,我执著地按揉着太奶年迈僵硬的身体,企图将我心中积聚的热量与温暖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她。“小小孙女,你揉得和你爷爷奶奶一样好呢。”我抬头望去,只见太奶的嘴角勉强向上抬了抬,皱纹细密的眼角微微上翘,有种特别的慈祥,带给人不可名状的温暖感动。刹那间我意识到无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这延续家族的重担只是换了不同的人来担当,一代代交替传承。太奶养育了爷爷,爷爷养育了爸爸,爸爸养育了我,而我现在正端坐在太奶面前担当起爱与亲情的责任。尽管时空交替,容颜更改,可是爱与亲情一直维系着这代代传承的担当,亘古永恒的温暖感动因为担当,在时间的长河中绵延不断、源远流长。我想象着当我变成古稀老人而自己的重孙女担当起代代传承的爱的责任半跪在我面前为我揉腿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笑吟吟地回应着太奶。
【点评】亲情凝聚了时间的积淀与责任的思考,方能触及心灵最深处的净土。作者仅仅是为九旬太奶按摩,便能细细体会到老人皮肤的质感,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细腻地描绘出这份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的真实。在照顾老人的温情中,作者能从温暖感动深入联系到一代又一代家族责任的担当,联系到因为担当,亲情才会绵延永恒,难能可贵。立意从爱升华到奉献与传承,更显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