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2)

(2022-06-19 14:40:36)
分类: 语文教学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6~11题。(21分)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月色入户         
2)亲入村落         
3)臣亦不觉流涕         
4)臣窃度之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10.“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诗书的关系。(2 分) 
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4 分) 
(二)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12~15题。(11分) 
【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 
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 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2.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3分) 
13.你喜欢乙文的父亲形象,还是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说说理由。(3分) 
14.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2分) 
15.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16~18题。(9分) 
材料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2)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421日) 
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 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424日) 
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 
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413日) 
16.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2020 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C.“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D.“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 
17.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 (3 分) 
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3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选择了徐则臣的一篇散文,请完成19~23题。(17分)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选自《无法返回的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6月) 
19.文中所写的家园正在消失的表现有哪些?(3分) 
20.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请结合上下文说出藏在作者心中的家园模样。(3 分) 
21.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22.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4 分) 
23.“家园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乡,创作的源泉,比如徐则臣小说里常有一条充满故事的花街、莫言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请你再写出一位这样的作家,说说他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4 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作文(60分,其中含书写3分) 
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绽放……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积累·运用(32分) 
1.(10分) 
1(2分)惘   炽 
2(1分)
3(2分)
4(2分)示例:构建书香社会提升综合素养培养高雅情操掀起学习热潮 
(赋分层级第一层:字数不相等、词性完全不对应或与主题完全不同得0分;第二层:字数相等、个别词性不对应或主题基本一致得1分;第三层:字数相等、词性对应、主题一致得2分) 
5(3分)示例:小萝卜头,在监狱长大,大脑袋细身子,却以无瑕的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感染着囹圈中的人们,让我读懂了坚强和勇敢的精神,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拼搏奋斗。江姐,面对刑讯威逼坚贞不屈,坚毅自信、勇敢冷静,让我明白了坚忍和忠诚的精神,我会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坚定信念,奋斗不止。保尔,饱受底层折磨和侮辱,历经四次死亡威胁却保持乐观,让我领悟了乐观和拼搏的精神,我会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雨。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然以笔代枪,为理想而献身,让我明白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赋分层级第一层:人物、形象精神、给自己的影响都未答出得0分;第二层:答出上述一点得1分;第三层:答出上述两点得2分;第四层:答出以上三点得3分) 
2.(10分) 
1(1分)阅读是路径。 
2(3分)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充分地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克服困难,展开生活,成为有理想、有格调、有格局的人。 
(赋分层级扣住少年”“读书”“影响三点回答第一层:未答出少年”“读书”“影响0分;第二层:答出上述一 点得1分;第三层:答出上述两点得2分;第四层:答出以上三点得3分) 
3(3分)《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将史实和神话融合,充满想象力。唐僧取经乃实有之事,作者依此创造出这一神奇之作。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极具想象力,比如孙悟空具有人神猴三性,比如猪八戒既有神力变化之术,又有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等人性弱点。情节曲折多变,充满想象力,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上天人海神通施展、能力超凡、斗智斗勇,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任选一个角度 ,言之有理即可) 
(赋分层级想象力参考角度:史实神话融合、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创设等。第一层:角度不合理,无表述得0分;第二层:无角度,表述不够充分得1分;第三层:角度合理,表述不够充分得2分;第四层:角度合理,表述充分得3分) 
4(3分)电子阅读不会替代传统阅读。传统阅读有阅读体验更好、更真实、不需依托电子平台等优点,电子阅读对读者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阅读为主,缺乏深度,因此电子阅读不会替代传统阅读。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将会并存,电子阅读有携带便捷、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小、阅读方式多样等优点,传统阅读有阅读体验更好、更真实、不需依托电子平台等优点,因此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将会并存。电子阅读会替代传统阅读。电子阅读有携带便捷、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小、阅读方式多样等优点,更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会替代传统阅读。(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赋分层级第一层:无观点得0分;第二层:观点明确,无表述得1分;第三层:观点明确,表述不够充分得2分;第四层:观点明确,表述充分得3分) 
3.(8分) 
1)地利不如人和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并怡然自乐 
4)少年不识愁滋味 
5)山河表里潼关路 
6)思而不学则殆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有源头活水来 
4.(2分)
5.(2分)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21分) 
6.(3分)
7.(4分)(1)门 (2)亲自 (3)眼泪 
(4)揣测,估量 
8.(2分)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答对一处得1分,斜线超过两处不得分) 
9.(6分) 
1(3分)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3分)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第一句中空明、交横、盖,第二句中乏、犹、生为关键词,错一处扣 1分) 
10.(2分)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读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心明确,表述合理得2分) 
11.(4 分)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好朋友。(每点2分,表述充分即可) 
[译文
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丰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边的人,亲自进入村庄。(我)询问父老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催缴积累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求死不能。说完流下眼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我)又到别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 
我听过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水灾旱灾伤害百姓,比老虎凶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缴欠债,竟然比畏惧水灾旱灾更厉害。我私下揣测,每州催缴欠债的士卒,不少于五百人。拿整个天下的情况来说,这就是有二十多万的虎狼散落在民间,百姓怎么能够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够实现呢? 
(二)(11分) 
12.(3分)甲文中先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乙文中父亲完全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在孩子兴致勃勃将去看五猖会时,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丙文中塾师不准孩子看略有图画的书,只读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书,无视孩子的渴求(好奇心),束缚了孩子自由爱美的天性。(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3分)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因为傅雷虽有严厉的一面,却不乏爱心,对儿子循循善诱,平等交流,从家书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而乙文中的父亲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扫人兴致。(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14.(2分)图文并茂,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特点的书。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内容丰富贴近孩子生活,能够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书。(答出两点即可)  
15.(3分)示例:封建教育的影子还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仍像上文中塾师、父亲一样常常断喝,教育简单粗暴,孩子缺少自由阅读、自由成长的空间。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课余时间一直带孩子奔波在补习班之间,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学习占据。有些老师家长片面追求考试分数,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忽视孩子多样发展的可能性。 
(赋分层级第一层:无观点得0分;第二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无表述得1分;第三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述不够充分得2分;第四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表述充分得3分) 
(三)(9分) 
16.(3 分)D(“将成为错,原文是已成为”) 
17.(3分)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2021 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或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提升)。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 
18.(3分)“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四)(17分) 
19.(3分)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家园在水泥化、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年轻人一茬茬地离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消失。(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0.(3分)古典朴素的。是个性独特的。田园牧歌式的,河流清澈、田间小路、野草庄稼和谐共存。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伦理。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所变化,也要尽量保有原生的或有特色的形态。(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1.(3分)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被篡改的村庄比作整过容的脸(将村庄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村庄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篡改而僵化成千篇一律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失望和痛惜。(修辞手法1分,分析1分,作者情感1分) 
22.(4分)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对心中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的震惊和愧疚。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 
对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命运的思考。 
园是永远存在于作者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作者永远的依恋。(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 
两点得4分) 
23.(4 分)示例: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笔下人物活动的背景常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比如《社戏》《孔乙已》《五猖会》。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昧,比如《骆驼祥子》《茶馆》。沈从文是湖南湘西人,他的笔下展现了湘西传统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比如《边城》《湘行散记》。(孙犁与白洋淀,贾平凹与商州,刘绍棠与大运河,路遥与黄土高原等)(作家和所处地域各1分,作品风格2分,可举例) 
三、表达·交流(60分) 
24.(60 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