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学书法的核心:眼力,直接提升临帖效率?

(2022-06-07 22:02:33)
分类: 文艺撷英

自学书法的核心:眼力,直接提升临帖效率?

聊聊古人和今人的书法作品。说到“名家”,他们的作品应该格调非常高且写的非常好。

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最近看到了一些展览作品图片,都是名家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品鉴分析一下。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48f5f411j00rczfkr0016c000dd00hs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洪厚甜,当代楷书名家,但是这幅受邀作品写的希拉平常,也遭到了众网友的声讨。声讨内容就不便多说了,听起来比较文雅一些的就属那句“这也叫书法?”。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483a9b3cj00rczfku0027c000go00go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洪厚甜有一档在书画频道讲历代楷书的课程,零零散散看了一半,对我个人而言帮助很大,刷新了我对楷书的理解。如果说这也不算懂书法的话,那当代真真没几个人会了。入展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够高级。像他们这类国展大师级选手,处理起章法布局,应该手到擒来,但是入展这幅行草看着属实别扭。

要说高处,也有,字组的处理无论从用墨还是取法来说,都是清晰且技巧含量丰富的,笔力熊健,一点一画都显示着深厚的用笔功夫,没有几十年苦练出不来。在我个人的评价系统中,这应该算一篇水平很高,但是我看不出高在哪的作品。之所以说水平高,还真不是看着洪厚甜的名头,着实是这幅作品中很多字用笔的处理非常精妙。无处不暴露出洪厚甜对明清书风的深厚研究,且其中还穿插一些晋唐之气,还汲取了近代一些已故名家的风格。

看看以前洪厚甜的作品,还是很容易看出格调的,取法清晰,典型倪元璐章法中来。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736c0db7j00rczfku002pc000hs0112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所以就我直觉来看,入展作品中洪厚甜所追求的东西,是我没能看懂,不是他写的差。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48f5f411j00rczfkr0016c000dd00hs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欣赏书法的观念。名人虽未必篇篇作品都是好的,但是一些重要展览中的作品,肯定不算应付之作,起码会着重表现一些刻意追求的东西。我虽然看不出他在追求什么,但是他的取法功底还是能一眼辨明,这就让我不敢去肆无忌惮的说他是好是坏。

反观很多学书法的朋友,见到一些不认识的书风,或者看起来很奇怪的字,就直呼丑怪乱写,属实有些欠考虑。我个人的理解是,他的层次高我甚多,且能看出不是随手应付之作,所以我又理由相信是我没能理解他,而不是他写的差,至于他追求的好坏,对不对,这不重要。

上一篇文章说过,看字如果能看出人家好的地方,你会学到好的地方,如果只盯着人家不好的揪着不放,那现在的水平可能就是这一辈子的巅峰。

这个例子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字,虽未必都符合现在审美观,但未必都是不好的字。再举两个古人例子。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e7e2a4bcj00rczfkv000vc000hs005c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杨维桢,算是元代排在赵孟之后数一数二的创新式书家。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基本都冠以“丑书鼻祖”的名号。有时候,进不进步还真不是机缘与努力的问题,故步自封也是阻碍之一。试想,如果杨维桢真是丑书大家,写的不怎么样,那后人为什么推崇呢?他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推崇呢?难道这些个名家水平都不如在座各位吗?

既然后代名家都有推崇之处,那就说明这种字“美”也是有道理的有原因的。就我个人的学习来说,一开始看杨维桢这种字,潜意识里跟大多数人想法一样,真丑,古人为什么会写这种字!难道好字不是都应该跟赵孟米芾字一样吗?

这种状态持续很久,直到有一天,随便写字,在琢磨章法问题,发现自己写字总挨得很紧,而且大小变化不明显。经过反思之后,琢磨出了一些东西。其实说字如其人,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字如其人跟人品没什么关系,但是跟性格关系不小。

一个拘谨的人,怎么能写出大开大合的作品呢?让田蕴章这种旧文人式的书家写好狂草,可能吗?不可能,起码田的草书,水平真有限,这是可见的。这还真不是天赋和努力的问题,田蕴章也讲过草书,也讲过狂草,他对张旭怀素的理解,不比那些草书名家差多少,但他就是写不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性格。书法,写到最后,其实就是在写自己的性情。

我写字一直很拘谨,很难写出大开大合的作品,所以我知道在运笔时,随性大小开合意味着多高的难度。没有心胸,心中没有广袤气象,是万万做不到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53d9b47bj00rczfkw0012c000hs00c1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谁都能看出这种字大一块小一块很丑,所以能写出来就意味着胆子比常人大,心胸比常人广。其次,这种字的用锋,从笔尖到笔肚,变化非常自然。用笔的力量用笔的变化,其实都是对技法的考验。不需多说,能临好赵孟的人,未必能临好这其中一行。

这样的写法,极其考验用笔功夫,也考验心胸宽窄和脑子中的布局谋划。这个真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所以我写字,也是有意无意加一点杨维桢的东西,不仅能提升用笔和布局能力,关键在于他能打开人的心胸。

书法不单练字,练字是最末等的需求,它甚至可以完善个人性格,这个很重要。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81e3424cj00rczfkw0057c000hs018z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张雨,赵孟的徒弟,被当代称为“鬼画符”的书法。张雨的字相对杨维桢来说,变化多在用笔,而非章法,能轻能重能粗能细能润能枯,且都在一篇中表现出来,这种变化如不是有深厚功底支撑,是写不出来的。

不说古人,即便今人练字,能坚持几个枯笔字,也实属功夫不低,如果在加上浓枯对比,这对书写者的章法水平要求极高,表现的平滑还是突兀,这是两种概念。

书法是什么呢?很多人都认为是性情。书法写到最后确实是写的性情,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书法中能见性情?

很多人都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的字,比如兰亭能看出欢悦,祭侄稿能看出悲愤,寒食帖能看出悲戚阴郁。书为心画,这是古语。想要练好字,想要学会写性情,那就得知道性情怎么表达。看到张雨杨维桢就骂丑书,难道用赵孟写出放荡不羁之感吗?赵孟最放荡不羁的作品属“二诗二赞”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3171b284j00rczfkx0016c000hs00cr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写成这样还是因为喝了酒,并且借鉴了米芾笔法。书法,是一个系统知识,不是一个以你审美观为标准的艺术。我不反对大多数爱好者想说谁好就说谁好,这是众位自由。但是我想说,如果还有心对书法研究的更透彻一些,最好不要对古人,尤其是名气很大的古人说“拒绝”。

你可以不喜欢,可以不学,但是不能不懂。说傅山徐渭,并不是每个人都看的懂,也不是每个专业人士都能看得懂。但是专业的人知道这是徐渭,知道这种线条变化,这种章法处理意味着什么。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1f9531f8j00rczfkx0029c000b400n6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其实,最简单的事莫过于活在自己的世界。学学书法,练练楷书,练到自己以为好就沾沾自喜,看到不喜欢的书风就当丑骂几句。这不难,应该说是个人都会。

就好比当今很多老中青,老年人鼓捣不明白智能手机,然后去问年轻人,同一个问题问十遍,年轻人总会有烦的一天,甚至对老年人发牢骚。但事实上,如果老年人真有心的话,只要不是健忘或者真笨,那就说明人家说几十遍你都没认真听,嗯嗯啊啊没过脑子,怪不得别人说你笨。

这跟当下很多人别一部分人说成“外行”一样。之所以有“外行”,不是因为“内行”有多专业,而是“外行”太懒,欠缺太多又不愿意学习。说古人今人的字,举了这几个例子,不过是想说明,千万别拒绝学习。书法是一门系统知识,不是只有你认为的那几个人才叫书法家。

再举个例子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14cd3129j00rczfkx0015c000b800hs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曾翔,大多数人听说曾翔一定是“丑书”“吼书”,喝酒乱耍疯。但是如果拿出曾翔临帖作品,则就会有一部分骂声闭口,闭口的这些大多数都是对书法有一定认知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2/0605/59a42837j00rczfky0012c000hs005s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当然,肯定还有一部分看完就拿“临的不像”说事的,这部分人,大多是没练过字,或者连个横都写不好的大师。有人说曾翔吼书为了出名,这也挺可笑。小视频时代,确实让曾翔吼书被大家熟知,可基本带来的都是骂名。要说他在书法届的名气,还真不是靠吼书吼出来的,早在而是多年前,他就已经作为新秀崭露头角。

这就导致什么呢?一帮不懂的人骂曾翔丑,也就把一堆还有书法基础的人带歪了。骂就骂吧,关键还瞎骂,张嘴闭嘴说有辱中国书法。事实上这么说的人,自己都没闹明白书法是怎么回事。

曾翔也是主学杨维桢,加以碑派笔法,形成了个人特色。要说学,起码曾翔的笔力在我看来,算是同龄人的佼佼者,放在民国以后的历史上,单用笔功夫来说,也非常高明。这就是一本会呼吸的教材啊,他的用笔方法,他临帖的视频,都是很能带来思考的。先贤虽多,可是都故去了,有一个用笔水平接近先贤的大活人,为啥不好好学呢?

难道骂他两句丑书就能增长自己水平吗?还是那句话,如果你看到别人的好处,那你就能学到别人的好处,如果你只会盯着别人的坏处看,那这辈子的书法巅峰就只在今天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