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尚书》的主要内容

(2022-05-18 18:06:55)
分类: 文艺撷英

《尚书》主要内容

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关于《尚书》之名有三种解释汉代孔安国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说“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曹魏王肃说“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现多从孔安国说。汉武帝时《尚书》被尊列为儒家经典故又称之为《书经》。档案文件汇编也是记言体史书。五十九篇。由上古各朝史官记录保存不是成于一人之手。后由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孔子事迹参见“《论语》”条

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说《尚书》原有三千二百四十篇。《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和《夏书》共四篇其中《甘誓》可能是由夏代口授相传下来的祖训到商代写定文字并于周代重新写定。其余三篇是后代史官根据口传资料及神话传说加工而成。《商书》由当时的史官所记录流传到周代再由商的后裔宋国人写成。《周书》亦为当时史官所记录均录于竹简之上。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载“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凡百篇而为之序。”由此可知孔子是《尚书》的编定者。在孔子以前《尚书》有三 千二百四十篇孔颖达《尚书正义》引),为了教学的需要选其重要者编为一书遂成百篇《尚书》了。

《尚书》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之别。秦始皇焚书《尚书》损失很大。博士伏生名胜济南人将此书藏于壁间西汉初年时取出竹简已断烂不少经过拼凑整理仅存二十八篇同后来汉武帝时民间所献的一篇《泰誓》相合合计二十九篇。此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故称《今文尚书》。经考证它被认为可信的史料。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毁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室在壁间发现用蝌蚪文写成的《书》的竹简经孔安国校读整理较《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被称为《古文尚书》。孔安国将此书献给朝廷刘歆请将之立于学官遭今文学家的反对。魏晋时亡佚连石经也遭毁坏。现只有《汉书》中残存篇目和少量佚文。现存的《古文尚书》是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所献。该书把汉初的《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析成三十三篇又从一些古籍中搜集文句缀成二十二篇另新撰《泰誓》三篇凑成了西汉学者刘向、郑玄所称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之数。隋唐学者对这部《古文尚书》深信不疑。唐初太宗命孔颖达修《五经正义》即据此书作疏。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十三经注疏中》的《书经》。但宋儒吴域、朱熹对此书提出质疑。到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例证断定其为伪书故后人称之伪《古文尚书》。但这部书集中了历代人们所引的《尚书》和今文大师的解说集古今之大成。其中保存的今文二十八篇是商周文献为研究古史之珍贵文献。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按文体分又分为诰、训、谟、誓、命、典六种。诰是君臣之间对国家大事的讨论训是国王对臣民的训词谟是臣下的奏议誓是出征时的誓词命是朝廷诏令典是帝王事迹的记载。

《尚书》中的今文二十八篇是可信的史料。二十八篇按朝代分计《虞书》二篇《尧典》皋陶谟》《夏书》二篇《禹贡》甘誓》《商书》五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周书》十九篇《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浩》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伪《古文尚书》新增的二十五篇是《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罔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

《尚书》主要记载了统治阶层的政治活动。如《尚书》中很重要的《尧典》。《尧典》主要记载尧、舜二帝的事迹特别是尧、舜二帝的“禅让”的历史与传说。谈到尧之功德时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从《尧典》中所显示的是父系氏族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通观《尧典》文字其记载世系皆以男子为主如尧将二女嫁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从《尧典》中还可看出当时氏族社会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如“帝指舜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同时农业又与天象观测密不可分。所以《尧典》又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日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这些记载已为考古民掘资料所证实。

《禹贡》是《尚书》中另一篇重要文献在研究我国古代的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方面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禹贡》的“九州”异山异水”等段落中记载了夏王朝的四至东至“海、岱惟青州”达今东海之滨西至“黑水、西河惟雍州”达今甘、青地区即《禹贡》所说的“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南至“荆及衡阳惟荆州”北达黄河的河套地区。在《禹贡》的冀州条中提到“岛夷皮服”青州条中提到“嵎夷既略”“莱夷作牧”徐州条中提到“淮夷蠙珠暨鱼”扬州条中有“岛夷卉服”梁州条中有“和夷厎绩”在雍州条中还提到“三苗丕叙”和“西戎即叙”。诸如“岛夷”嵎夷莱夷淮夷和夷三苗西戎”等等都是当时居住各地比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从《禹贡》中还可以看出夏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指夏王朝的中心区域。“总””等皆与农业有关足见“甸服”内是以农业为主的。《禹贡》还反映了原始水利的兴修。如“九州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上述记载不可尽信。大禹治水很有限度但大禹确有治水之举。在现今河洛地区确实发掘了有关原始水利的遗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禹贡》的合理性。《禹贡》为夏史研究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参考资料。

《盘庚》上、中、下三篇历来被认为是商代可靠的文献。如对盘庚迁都这一重大史实的记载。盘庚为何要迁都在盘庚的训词中有明确的回答“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当时贵族和平民斗争激烈以至成“灾”。“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文中屡屡提到的“灾”是指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盘庚便借迁都之举转移平民的反抗维护王朝的统治。

《牧誓》是周武王伐纣时的誓师之词。武王姬发在其父文王所创建的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基础上率兵车三百乘士卒四万五千人虎贲三千人联合大小诸侯会师于孟津前锋挺进至殷都朝歌南郊的牧野。“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历数纣王的罪行说纣王“惟妇言是用”“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所以要替天行道。这篇誓词引起了周军及从征各国的同仇敌忾。后来《史记·周本记》在记叙武王灭商的历史主要采用此篇材料。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史书它是对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历史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极为珍贵的史料。不少篇目已为出土文物所佐证。如《大诰》康诰》与《大丰簋》大盂鼎》等得到相互参证。虽然《尚书》许多篇目经后人整理但仍是基本可信的。即使伪《古文尚书》其材料也并非全不可信。司马迁作《史记》引《今文尚书》中的二十二篇有的甚至全文照录。《尚书》还建立了我国历史的正统观我国的历史就是以虞、夏、商、周四代作为正统王朝的开始。

由于《尚书》是一部档案文件汇编因此无论时间还是内容都相互独立而不连贯没有明确的记载顺序杂乱无章。而且文字古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加之后来又有缺漏今文三家和古文、伪古文各有传抄错误到唐代改写成楷书又平添了错误导致此书非常难读。

历代研究《尚书》的人很多伪《孔安国传》的《古文尚书》出现后孔颖达以它为真本撰《尚书正义》宋代蔡沈集两百年之研究成果写成《书集传》它是宋代的代表作与《尚书注疏》分别代表《尚书》学史上的两个时代明代将它列入《五经大全》中后来汇刊在《四书五经》本中成为科举的法定本。清代研究《尚书》的人不少其中孙星衍采辑各家旧注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撰成《尚书今古文注疏》一书是《尚书》注本较完善的一种。

《尚书》流传时间长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汉熹平年间刻的石经传到现在仅存千余字分属二十二篇称《熹平石经》。魏正始年间卢植将《尚书》刻成古文、篆书、隶书三体称《三体石经》今存三千余字分属十七篇。伪《古文尚书》出现后流传中版本复杂多变现存最早的伪《古文尚书》本是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写本和日本古写本是由隶古定本流传下来的。“隶古定”是用隶书的笔划写籀书的字体这种版本中奇字很多。传至宋代吕大防得此本晁公武把它刻石于成都薛季宣据以撰一部《书古文训》这唯一的隶古定刻本今保存在《通志堂经解》里。这种隶古定本很难读晋代范宁将它改写为今字本即楷书本到唐失传。唐玄宗天宝年间又命卫包用楷书改写改写中出现很多错误。开成年间刻成《唐石经》又名《开成石经》共十二经。全石保存至今。所有五代以后《尚书》的各种刊本都承《唐石经》流传至今。《尚书》版本有唐代《十三经注疏本》相台本及翻刻本、宋蔡沈《书集注》本、明监本《五经》通行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