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教材经典:鲁迅《“友邦惊诧”论》赏析

(2022-05-14 08:46:51)
分类: 语文教学
老教材经典:鲁迅《“友邦惊诧”论》赏析

老教材经典:鲁迅《“友邦惊诧”论》赏析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后期杂文中的名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放弃东北三省,广大青年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出兵抗日,国民党政府于1217日对青年学生进行血腥镇压,并掩盖事实真象,诬蔑爱国学生以种种罪名。鲁迅闻讯,怒不可,立即写下这篇像匕首一样锋利的杂文。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对国民党政府一则电文的剖析,以大无畏的气概,直斥帝国主义侵略者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和国民党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罪行。全文由正文和后记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着重于驳斥国民党政府的论点,后记部分着重于驳斥国民党政府的论据,两部分紧密结合,构成一篇完整的驳论文章。

文章在提出论题之前,先以批判的笔调叙述日本的侵略及其暴行,说明学生请愿是爱国行动,然后才提出国民党政府的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这样,还未作批驳,已使读者看到对方的荒谬。然后,先深入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再批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进而揭露“友邦”和“党国”之间的主奴关系和它们之间相互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抗日爱国运动的罪恶用心。后记部分由《申报》所登两则消息和作者的评论组成,来证明国民党政府强加给学生的罪名完全是凭空捏造的,而学生的死伤证明是国民党政府杀戮爱国学生。这样,让事实说话,更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篇文章逻辑推理严密有力,紧紧抓住论敌的要害,运用确凿的事实,针锋相对,逐层批驳,辞锋犀利,入木三分,气势磅礴,先声夺人,而又精粹简炼,明白晓畅,论辩中洋溢着强烈的爱憎感情。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析】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1225日《十字街头》第二期,署名明瑟。后收入《二心集》。

1931918日,日本“关东军”袭取沈阳,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并要求“国联”调解。后来,《国联调查报告书》竟公然声称:中国人民有“一种极力反对外国势力之不规则的色彩”,说日本的侵略是“正当而合法”的。1931922日,中共中央号召:“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09日,国民政府训令其所属各机关职员,不得参加抗日团体。1122日,日本侵略军进攻锦州,蒋介石提出:“以退守关内为条件,划锦州为中立区。”1130日,蒋介石重弹“攘外必先安内”滥调,下令屠杀广州抗日示威学生。121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禁止学生请愿。1217日,蒋介石下令屠杀向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的学生,死者30余人,伤者百余人,被捕失踪者不计其数。121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通电各军政当局,反诬请愿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并说:“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鲁迅本文,便是对此而发。

本文大致可分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鲁迅抓住蒋政府的倒行逆施,抓住1218日电文中所谓“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树立了批驳的靶子。

第二段即第二、三、四自然段,劈头就是一声怒喝:“好个‘友邦人士”下面接着连用三个排比句,说对日本的侵略,“他们不惊诧”,日本侵略军的屠杀,“他们不惊诧”,蒋介石的暴政,“他们不惊诧”“学生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用三个“不惊诧”衬托一个“惊诧”,揭露了所谓“友邦人士”的本质。走笔至此,鲁迅愈感怒不可遏,以至厉声呵斥:“好个国民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气势逼人,力当万钧。

接着,就以事实揭露了所谓“友邦人士”宝爱的“文明”的实质,“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只要“‘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接着又用三个层递式的反讽,一层比一层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蒋介石政府的实质。“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这是第一层,鞭挞对外妥协“失掉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这又进了一层“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这更进一层,完全揭露了“党国”与人民对立的本质。但第三句反复辞——“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下面,紧接着写道:“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这便是答案。带引号的“国”字,即是对“国将不国”的反讽,又是对蒋政府的卑称。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更深一层的解剖,更进一层的鞭挞,“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原来幕后有一笔肮脏交易。使“友邦人士”伤脑筋的问题是:“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鲁迅摹拟了主子的呵斥:你们“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军政当局’呀”鲁迅意指这些“军费”“政费”都用之于“安内”,即“剿共”。

第四段第七自然段系本篇写好后第二天补上的,但与全篇是一个整体。用当时报纸上两则电文,证实蒋政府继续在逼害学生。末尾一笔:“‘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画龙点睛,一笔并写两面。本篇的主调是热嘲多于冷讽,愤怒的鞭挞,厉声的呵斥,表现了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蒋政府的痛心疾首。

作者:陈鸣树

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583-58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