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行草立轴选(2)

分类: 文艺撷英 |
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同时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八九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但后来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霜红龛集》),这一段书法评论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作字示儿孙》),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正拙、贬巧媚,以自然天倪为尚,他一做人和正本为书学正宗的艺术主张,堪为后人效法,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行草读传灯七言诗轴
http://www.9610.com/fushan/0011.jpg
【释文】:
奴儿婢子学家翁,但见人来发癫疯。一自龙山庵放火,南无古佛楷笑蓉。读传灯。真山。
http://www.9610.com/fushan/149.jpg
傅山《行草书杜甫七绝一首》绢本行草 178.5×4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华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款署:傅山。
作品书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无上款,或为闲时偶书。通篇气韵通达,笔墨纵逸酣畅,章法疏密相间,是傅山连绵草书条幅中的佳构。
(撰稿人:华宁)
http://www.9610.com/fushan/0021.jpg
傅山《草书风磴吹阴雪五律诗》轴 绫本,185.7×5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傅真山。
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末识“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款署“傅真山”,下钤“傅山印”。此轴无藏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书风判断,当属傅山中晚期作品。
据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载:“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此轴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迭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撰稿人:马季戈)
http://www.9610.com/fushan/0031.jpg
释文:娟娟青柳外,春山与争姿。组之以青云,句嫩不胜思。心目亦何极,收视而置之。
行书七言绝句立轴
http://www.9610.com/fushan/055x.jpg
傅山《行书七言绝句立轴》
草书轴
http://www.9610.com/fushan/0051.jpg
[释文]伦等还殊慰意增慨,知足下疾患小住,当惠缘。想亦能果迟,此盖散非忧思想而已也。傅山。
草书七言诗轴
http://www.9610.com/fushan/0061.jpg
傅山《行草足梦中句七言诗》轴 花绫本,182.9×50.8cm。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轴书自作诗《足梦中句》,载《霜红龛集》卷十三。书法笔力雄浑,连带自然,章法布局自出抒机,有咄咄逼人之势。
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
http://www.9610.com/fushan/013.jpg
《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轴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
资料来自《中国书法》杂志2004年第9期
http://www.9610.com/fushan/007.jpg
傅山《草书右军大醉七言诗轴》绢本,草书。纵202.7厘米 横44.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草书右军大醉诗轴》为傅山经典之作。傅山晚年潜心王羲之的草书,对右军草书有独到见解。此轴所诗,描绘右军大醉后所书情态,形象逼真,如临之境。书法草法纯正,行笔爽利自然,气韵流美,笔力清劲中而又见力度,布局整齐中有参差,相避相揖,相互相应,深得右军书法三昧。
释文: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篱白锦袍。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山。
来源:扫描于《南京博物院珍藏系列——书法》(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湖平主编)
参考:《中国书法全集——傅山》(荣宝斋出版 刘正成主编)
仙游诗十二屏
http://www.9610.com/fushan/00911.jpg
http://www.9610.com/fushan/00912.jpg
草书立轴
草书立轴
http://www.9610.com/fushan/016.jpg
草书立轴 南京市艺兰斋藏
傅山这幅草书,天马行空,如此的绚丽灿烂。他的诗句,风云飞动,姿态翩翩,线条缠绵萦回,无起无止,如古藤盘绕,时而笔断意联,顾盼生姿。他的每一个字乱头粗服,不可羁勒,却又天真烂漫,有着如此令人心神不安的美。从“城郭休还”、“哀猿啼处”的黍离之悲,到“沧江白日渔樵语,日暮归来雨满衣”的明净的心灵,傅山的整幅草书充满了精神上的自由,沉静的美。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署公之它、石道人等,明亡后出家。山西阳曲县西村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名医。著有《傅青主女科》,为我国中医妇科典籍,至今有重要临床价值。傅山研究《公孙龙子》,还是个逻辑学家,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草书。傅山著名的书法美学观“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山西太原,傅山的“红叶西村”美景不再。只有傅山祖父主持修建的永祚寺双塔,鹤立于玻璃幕墙、马赛克庞大的建筑群中,它的温情、美、古老建筑的人文关怀感动着我们。明代牡丹花树在塔前开放,妖娆无比。暮色将临的天空,蝙蝠一群群飞来。而一百只铜风铃响起来了,风铃上系着的红布,暗红的碎片在风中飘舞。这来自明代万历年的声音,古老的、销魂的声音,傅山听过的声音。几百年来,不停的声音。 (撰文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