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城南旧事》:你们以为的模范父亲,喝花酒能一夜间喝遍整条街(3)

(2022-05-06 18:50:06)
分类: 语文教学

但却没有料到,正如朱自清的父亲并不只有《背影》中那一面一样,林海音的父亲,也有着我一瞬间难以接受的复杂。

林海音说,她的父亲有着多种的嗜好,甚至他的早死也与他多种的嗜好颇有关系,尤其是饮酒熬夜,对于他的肺病百害而无一益。但父亲是那样任性,没有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看子女茁壮成长,既自己"死不瞑目",而子女们的童年美梦也"顿然破碎",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在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最让我震惊的一点,在于英子父亲与兰姨娘之间的暧昧。兰姨娘是施家的姨娘,三岁就被卖掉,从苏州来到了北京,靠男人生存。后来给施家做了姨娘。

英子的父亲一向是乐于帮助朋友的,连德先叔这样和政治有牵扯的人,爸爸都热心地留下了并给予帮助,当兰姨娘从施家出走,来到英子家避难的时候,爸爸也自然没有什么反对。英子对此本是乐见其成的。她喜欢兰姨娘,因为兰姨娘可以常常带她到城南游艺园去看戏,还可以吃小有天的冬菜包子。

兰姨娘爱笑,跟谁都有说有笑的,家里到处都是她的欢声笑语。她还有一颗镶金的牙,笑的时候嘴角向上一斜,露出小金牙来,随着笑声还露出酒窝——兰姨娘可以给她带来许多快乐。兰姨娘做什么都是新奇的,就连梳头发,她的麻花髻也比英子妈妈的元宝髻好看多了!

但自从看到了那件事,英子一下子就不喜欢兰姨娘了。"我也真不懂妈为什么忽然跟爸生气。直到有一天,在那云烟缭绕的鸦片烟香中,我才也闻出那味道的不对。"兰姨娘很会烧烟,有一天晚饭时候,英子看到"爸和兰姨娘横躺在床上,面对面,枕着荷叶边的绣花枕头……"她正愣愣地看着兰姨娘娴熟的烧烟手法,却突然见爸爸一下子捉住了兰姨娘的手。小孩子虽然什么都不懂,但对很多事情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英子直觉要回去找她妈妈,但见到了妈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这时候,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妈妈就不愿意兰姨娘留在他们家里。

她开始同情妈妈,并为这件事而烦恼忧心。好在英子人小鬼大,竟然能想出帮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这样的事。小孩子的话天真无邪,兰姨娘和德先叔根本就没想到去怀疑,很容易就信了。在林英子的撮合下,他们俩还真的渐渐走在了一起。有一天,德先叔突然提出要离开,并且要带着兰姨娘,英子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不对。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

在接风宴上,爸"把自己灌得脸红红的,头上的青筋一条条像蚯蚓一样的暴露着。他举着酒杯伸出头,一直伸到兰姨娘的脸面,兰姨娘直朝后闪躲。"我很难形容我看到这些的心情,英子的爸爸对兰姨娘无疑是有感情的,甚至在兰姨娘和德先叔走后,英子仰头看着爸爸,看到他用手摸着胸口,连英子都觉得似乎有些同情他,甚至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但说到底,作为一位已婚男士,遇到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妻子面前,和别的女人纠扯不清,置自己的家庭和责任于何地呢?在孩子的面前与别的女人调情,又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怎样的阴影呢?

林海音曾听母亲说过:"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的前方,从黑夜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而母亲就默默地等待着他。

其实在一些细小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林海音的父亲是颇有一些大男子主义的,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看不起女人,常常会对英子的母亲说:"你们女人懂什么?"家里有客的时候,英子妈妈做了一桌子菜,爸爸还要说妈妈烧不好客家菜,甚至分明吃得挺好,却转头对客人道:"他们福佬人就知道烧五柳鱼!"这个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在《城南旧事》里,英子爸爸的形象其实是极其复杂的:他既有高大威严,为孩子树立伟岸形象,成为孩子榜样的一面,又有免不了的卑琐和难堪。

而随着父亲的逝去,那些积极的影响更多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那些或倔强、或独立、或热心的性格,传承在女儿的血脉里,从此发扬下去。林海音讲:"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他溺爱我,也鞭策我,更有过那么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多么丰富……

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任的工作,努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利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他就像许多人的父亲一样,虽然不够完美,但依然用他对孩子的那些关爱,那些特有的品质,对孩子的一生留下了极大的影响。

成长是一个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在《城南旧事》里,我们不断地体会到这种得到与失去,尤其是英子的父亲——父亲对英子有温和有严厉,在父亲的温和与宽容中,英子拥有了胆量,拥有了坚毅;在父亲的严厉鞭策下,英子改掉了迟到的毛病,并成长为优秀的毕业生。而随着父亲的离开,英子经历了一个在失去中得到的过程: 13岁的林英子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继承了父亲的倔强和刚强,在小小的年纪里,早早地成为一个小大人,她真正承担起身为家中长女的责任。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她和父亲融为一体:"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