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画赏析《牧马图》

(2022-05-01 16:30:43)
分类: 文艺撷英

国画赏析《牧马图》


【写在前面】

关于隋唐时期的绘画

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唐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并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等动物画、宗教绘画、壁画等在此时期无不空前鼎盛,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拓展和进步,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牧马图》韩干
绢本 纵27.5厘米 横34.1厘米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赏析

隋唐时期,以鞍马畜兽为题材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发展,《牧马图》是盛唐时期有名的鞍马画作,韩干一反以往“瘦骨嶙峋”的造型风格,笔下良驹皆是雄姿勃发,“肉中见骨”。

细观画面,一奚官头扎玄巾,虬髯深目,体格高大,具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腰插马鞭,身骑白马,牵一黑骏,并辔齐驱。正如苏轼诗云:“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画中二骑体态雄峻,膘壮有力,应属西哉品种。黑马被勒紧缰绳,左前蹄离地作四足不定状;白马款步前行,神态悠然。二马形成动态对比,刻画细腻生动,趣味盎然。

在技法表现上,画家以线描配合渲染,用笔细劲,勾勒臀背饱满,鬣鬃飞扬,画家又巧妙利用黑白色块的鲜明对比,线条紧贴马身结构,白马配黑鞍,黑马配白鞍,设计用心,并使得画面中心人物更为突出。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画中之马,在解剖结构上,相比前人更为准确,这是因为韩干绘画注重写生,跟他以内厩之马为“师”是分不开的。

画面左上方有宋徽宗瘦金体题“韩干真迹 丁亥御笔”,另有包括项元汴在内的诸多鉴藏家的题词朱印,可见此画久负盛名。此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干的绘马风格,也同时表现出盛唐气象下,雍容华贵的审美倾向在畜兽画中的反映。

名家“诗“评
《书韩干牧马图》
苏轼/宋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
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作者简介

韩干(约706783年),长安蓝田(今属陕西)人,唐代杰出画家。曾做工人,后被诗人王维发现后,潜心学画十年,成为宫廷画师,其画艺较全面,善画人物画像,尤善画马,有唐代画马第一人的称号,重视写生,代表作品《照夜白图》《牧马图》《神骏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