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赏析
(2022-04-22 09:47:12)| 分类: 语文教学 |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11),为一十五卷。呜呼!
【注释】 所有:此指才能、抱负。放:这里指游山玩水之意。该句实写隐居生活。兴于怨刺: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羁臣:羁旅之臣,即在外地游宦的官吏,亦指贬谪在外的官员。殆:大概,几乎。工:好。荫补为吏:梅圣俞因他叔父的官勋得到恩荫而做过河南知县主簿。荫,封建社会的一种承袭制度。补,指官吏有缺额,选人授职。有司:负有专职的官吏,此指主考官。今:通“近”,即将。辟书:招聘之书,即聘书。辟,征召。宛陵:今安徽宣城。王文康公:王曙,字晦叔,谥号文康,宋仁宗时的丞相,生前举荐过欧阳修等人。雅颂: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此泛指一般颂功颂德的诗歌。荐:奉献。清庙:宗庙。商、周、鲁颂:指《诗经》中的《商颂》《周颂》《鲁颂》。谢景初:字师厚,浙江富阳人。吴兴:县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县。次:编。铭:此指作墓志铭。(11)掇:选取。(12)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和《书梅圣俞诗稿后》等文中多次评论梅圣俞的作品。
【译文】 我听世人在说诗人的境遇顺利的少,穷困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世间留传的诗歌,大多出于穷困之人的作品吧。大凡士子们怀有才智而又不能施展于社会的,多乐意让自己放浪于山头水边这种人世之外的地方,遇到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的自然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而内心又有忧然感慨积郁;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因承上辈恩荫而补受官职,虽多次被举荐进士,但总被主考官压制,困顿在外州县十多年。年纪快要五十了,还靠着别人下聘书,当个辅助人员。一向积累的才能只得积郁,不能奋起而表现在事业上。他家在宛陵,幼年就学诗,当还是一个儿童时,写的诗句就已使父老长辈们惊异。长大了,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说后,所写文章简古纯粹,不苟且迎合社会风气而求世人喜爱。世人只知其诗歌罢了。但当世人们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求教于圣俞;
圣俞的诗作虽多,自己却不爱收拾保存。他妻子的哥哥的儿子谢景初怕遗失太多,选取他自洛阳到吴兴以来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嗜读圣俞的诗,但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很高兴谢景初的分类编排,马上就写了序言并保存起来了。
这以后十五年,圣俞因病逝世于京城。我哀痛地为他写了墓志铭,并向他家求索,得其遗稿一千余篇,加上从前所保存的,总共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说了。
【鉴赏】 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质朴,有人誉之为宋诗的 “开山祖师”。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两人志同道合,都反对讲究辞藻、无病呻吟的西昆体。梅圣俞死后一年,即1061年,欧阳修为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言。文章着重提出一个关于诗歌创作与生活实践关系的观点:
并非写诗使作者穷困,而是穷困使诗人对生活理解更深切,进而才写出好诗,即
“穷而后工”。“穷而后工”是本文首次使用,成为后世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观点。这一观点继承了司马迁 “发愤著书”
的思想,以及韩愈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14-416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