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的倒春寒(1)
| 分类: 历史社会 |
疫情下,快递大面积停摆,中小电商商家的心态,从“稳住神”到“熬过去”。
“一天接300个单子,200多个因为疫情无法发货。”看到后台有顾客下订单,在北京经营电商生意的罗月(化名)却高兴不起来。
近段时间,随着疫情在全国的蔓延,不少地方的快递业务停摆。对于电商商户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当下的电商商户心态,已经从年初的“稳住神”,变成了现在“熬过去”。
在“罗月们”看来,熬着至少还能守着一份希望。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除了绿色通道保证的米面、粮油、果蔬外,服装、白酒、家电等领域的电商业务正迎来“断崖式”下滑,部分家电的电商销售价已经出现成本倒挂。
如何“熬过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生死答卷。
电商遭遇疫情“倒春寒”
“这么说吧,现在接单越多,亏得越多。”和陆玖财经聊天时,罗月还在盯着后台的数据,后台每蹦出来一个订单,罗月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罗月在北京开了一家电商公司,主营高中低档的水杯。新一轮疫情爆发后,罗月的心情就像在坐过山车。
京东、淘宝这些后台每接到一个订单,客服就急忙将订单地址发到发货群,看看顺丰、圆通、韵达这些快递公司,哪家能承诺送往目的地。得到快递公司的肯定答复后,客服才会和顾客沟通订单事宜。
“有快递公司接单,也不是万事大吉,中途有太多的变数。”罗月苦笑表示,随着疫情在全国的蔓延,各地快递停摆已成常态,前一天还可以发送包裹的地区,第二天可能就快递停运。
包裹在运送途中滞留,往往就意味着这单要亏钱。罗月解释,当客服告诉顾客包裹滞留,有的顾客能理解,退货了事;有的顾客则索赔,认为他们承诺不兑现。无论哪种情况,包裹的运费都是商家承担,原本一个杯子也就一二十元的利润,货没卖出去,还把利润先亏掉了。
尤其是在抖音渠道的销售,往往是以低价换量,一个杯子可能也就19.9元。“我们在抖音1天能有2000个订单,其中一半都因为疫情不能发货,剩下的一半有因滞留等原因造成的退货,算下来几乎每天都在亏钱。”
刚过完春节,罗月与合伙人商定的策略是“稳住神,慢慢干”,现在就是一个字,“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