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11-01 08:40:19)分类: 语文教学 |
山东济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企盼(q) 绚丽(xuàn) 承载(zài) 一呼百应(yng)
B.咀嚼(jué) 苍穹(qióng) 譬如(bì) 心有灵犀(x)
C.胚芽(pi) 笨拙(zhu) 冗杂(rng) 豁然贯通(huò)
D.陨石(yn) 解剖(po) 奠基(diàn) 拾级而上(shè)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一呼百应”的“应”应读作“yìng”;
B.有误,“譬如”的“譬”应读作“pì”;
C.正确;
D.有误,“解剖”的“剖”应读作“pu”。
故选:C。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羸弱 先驱者 惊心动魄 就地取材
B.禁锢 辨论赛 察言观色 络绎不绝
C.要诀 消火栓 截然不同 振耳欲聋
D.浮燥 纪传体 心旷神怡 广袤无垠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辨论赛”的“辨”应为“辩”。
C.有误,“振耳欲聋”的“振”应为“震”。
D.有误,“浮燥”的“燥”应为“躁”。
故选:A。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排演话剧《屈原》时,同学们全心投入,将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
B.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C.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D.春天,济南五龙潭公园的樱花开放了,如云似雪,美不胜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对象错误。
B.有误,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对象错误。
C.有误,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不符语境。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
B.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大学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D.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
B.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
C.正确;
D.有误,搭配不当,将“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改为“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培养了求实求是的精神”。
故选:C。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A.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体会成长快乐
B.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
C.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
D.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增长丰富学识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阐述的是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故选:B。
【点评】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 “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令堂”是称呼对方母亲的敬辞。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吴广者,阳夏人也
C.不必藏于己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其如土石何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
【分析】参考译文: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ACD.正确
B.有误,本句的意思是:因此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亲:以……为亲。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B.不同,者:……的人/判断句式的标志;
C.不同,于:在/比;
D.不同,其:代词,代力气/表示加强疑问语气。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ABD.正确;
C.有误,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想象“大道之行”后的社会状况。
故选:C。
答案:
(1)B
(2)A
(3)C
【点评】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推断词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陈霁岩赈灾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注释】赈:救济。牒(dié):文书。行牒:发布文书。第:只管,只。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贫 者 鱼 贯 而 进 虽 万 人 无 敢 哗 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
12.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雾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分析】译文: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据此断句为: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盖,原来。暇,空闲。句意为: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根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可知,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
答案:
(1)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2)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真实面貌的缘故。
(3)示例一:陈霁岩倡议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济品,让贫民得到真正的救济,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的人。示例二:陈霁岩根据百姓的衣服容貌记下最贫困的人,救济极贫者时直接根据名册发放,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13题。(共7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此诗写于欧阳修被眨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
B. “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
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
(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4分)
【分析】《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
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赏析。“争”本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可以从拟人的角度入手,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
答案:
(1)D
(2)“争”本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全面了解内容,从诗人所写事件和经典名句中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4.根据原文默写。(共9分)
(1)山随平野尽,
(2)安得广厦千万间,
(3)云横秦岭家何在?
(4)
(5)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笔墨描绘奇美壮丽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7)在《过零丁洋》中,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的诗句是: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江入大荒流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俱”的书写)
(3)雪拥蓝关马不前
(4)苔痕上阶绿(注意”痕“的书写)
(5)黄梅时节家家雨
(6)大漠孤烟直
(7)人生自古谁无死
【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7分)
15.阅读名著,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如《骆驼祥子》,我们可以借助两种策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策略一:借助作者自述。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2)策略二:借助作者评论。老舍先生在小说结尾评论祥子“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要求: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
【解答】(1)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的能力。祥子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被迫跑到城里,在残忍霸道的刘四开办的人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结识了刘四的女儿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她三十七八岁了还没嫁人。车厂里的大事小事全凭她一人操持,她人泼辣,没人敢惹。她爱上了比自己小10多岁、老实巴交的祥子,拉他到屋里喝酒,祥子被灌醉后不能自持,被虎妞给缠住了。祥子唯一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攒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辛辛苦苦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2)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题干中“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一句,写出祥子努力和最后堕落的相关情节。如祥子为买车省吃俭用、拼命干活,祥子在小福子死后,自我放弃、自甘堕落,变成行尸走肉等情节。
答案:
(1)刘四(刘四爷)虎妞
孙侦探
(2)示例一: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来到北平一无所有,他凭着勤劳努力,两三个星期就成了高等车夫。后来,个人主义让他贪图金钱享受,变得自私狡猾恶劣,为了60块钱出卖了阮明。
示例二:这句话是小说主人公祥子一生的写照。祥子为了实现梦想拼命拉车,在现实的苦难中慢慢沉沦,最后堕落成“野兽”。祥子拉车三年,为了买车省吃俭用,凑足100块钱,买了第一辆车。他在虎妞、小福子死后变得自私懒惰,不肯吃一点亏,为了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只能在别人的丧礼仪式上抢轻活,与老人妇孺抢旗子和挽联。
【点评】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1分)
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西药的名称往往比较生涩拗口,不便记忆,比如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相比较而言,中药名称特征鲜明,耐人寻味,易读易记,比如望月砂、车前草、白丁香。即使是不了解中医的人,也不能不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文采,惊叹中药名称的典雅与恰切。
事实上,中药的名称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给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受中医学、哲学、文学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药的命名方式也极其多元。
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许多中药,人们观其名就知其功效。例如防风,具有防风祛风的功效;续断,具有接骨、续断骨的功效。还有五味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中药名师当作强身妙药。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
其次,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气候特点不同,植物生长自然就有很大区别。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款冬花,因冬至才开花而得名。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天麻在冬季至第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称“冬麻”。
再次,自然界五彩斑斓、形态万千,为中药命名提供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有根据药物颜色命名的。例如玄参,玄是黑色,它的茎和人参相像,根乌黑,故称玄参;六月雪、满山白等,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称。根据药物形态命名的也很常见。如牛膝,因它的茎节和牛的膝关节相似而得名;白头翁则是因为它靠近根部的地方长有白茸,形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
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命名。例如,中药刘寄奴,相传是宋武帝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此药便以他的小名“刘寄奴”命名。在传统理念中,远志、合欢、万年青、知母等药名往往语义双关,既有药物的功效,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
当然,中药的命名方式远不止以上几种。作为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中药名称的丰富意趣,不仅体现了汉语言的精妙深邃,更是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
16.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文章开头将中西药名称进行比较,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第—自然段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是从药物功效和性能、植物生长特点和药物采集时节、颜色和形态、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的命名方式。
D.中药命名方式多元,有丰富的意趣。“续断”是根据传统理念命名的。
17.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是中药命名的主要方式。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如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果穗干枯而得名。
【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药物功效和性能、植物生长特点和药物采集时节、颜色和形态、文献传说和传统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的命名方式。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续断,具有接骨、续断骨的功效”可知,“续断”是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根据传统理念命名的”理解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结合语句内容可知,“主要”在句中是大部分的意思,意思是说中药命名的方式除了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之外还有其他方式,但是大部分是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如夏枯草”可知,此句列举“夏枯草”命名的例子,说明了中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的方式。
答案:
(1)D
(2)“主要”一词说明中药命名的方式除了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之外还有其他方式,但是大部分是根据药物功效和性能命名。“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和药材采集的时节命名的方式。
【点评】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表示程度、范围、数量、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解答能不能删去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问题,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除后的不同,最后明确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1分)
红条绒布衫
“妈,一周不到,买了三件长袖衬衣了,都还没穿呢,咋又要买呢?”我话没说完,患小脑萎缩症的妈,就说我没良心,又提起花婶的红条绒布衫。
听着妈欠逻辑的话,我真真切切地又回到了那遥远的岁月。
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妈是妇女队长兼棉花专业队队长。一天下午,我放学路过棉花田,妈正在地头把苦楝豆儿往冒着热气的大铁锅里倒,她是在试验用土法熬制棉田专用农药。妈高挽着袖子,利索地添水、加柴、搅锅、验药。两条大辫子交叉绑在身后,汗水浸润的脸庞更显得白里透红。爹担着水桶来帮忙,对妈说:“刚才碰见村长,说让你带着花婶明天去公社开棉花技术培训会。”
第二天一大早,花婶来家找妈一起去开会。花婶穿着一件红条绒布衫,上面三颗包金边的大黑绒扣,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妈凑近了仔细端详花婶的红条绒布衫,一脸的羡慕。“这是我结婚时的衣服,一直没舍得穿。今天这不是到公社开会嘛,就拿出来穿了。你长得好看,穿上肯定更好看。你试试。”花婶边说边脱下红条绒布衫给妈试穿。
我忍不住惊呼:“妈,你穿真的比花婶穿还好看!”妈脱下了布衫,叹口气说:“我啥时候也能有件红条绒布衫呀!”爹说:“是啊,你经常去外面开会学习,应该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啊。今年你又被评为‘劳模’了,过几天队里给你发了奖励籽棉,你拿到县城卖了,也买一件她花婶那样的布衫吧。”妈说:“妮儿说了多回了,要买钢笔,还得给地做个新书包。布衫,我就先别想了。
秋收之后的一个星期天,生产队的牛车去县城拉化肥,妈把两个装满东西的大口袋搬到了牛车上。我知道妈这是要搭车上县城哩,就也爬上牛车,想跟妈一起上县城。妈说卖东西赶集带着我耽误事,赶我下车。爹对妈说:“这一袋儿红薯皮是你检的,那一袋儿红薯干儿也是你拾的红薯切的,卖了钱你就也买一件她花婶那样的布衫吧。也带妮儿逛逛县城。”“呵呵!我还怕你把我的‘私有财产’充了家庭的公哩。”妈开心地笑着,没再赶我下车。
妈把我领到新华书店门口的书摊儿前,对摆书摊儿的大爷说:“能不能先让妮儿在这儿看书,一会儿我卖完东西,再来给你付钱?”大爷满口答应。妈回来的时候,胳膊夹着空口袋,我知道她已经把东西卖掉了。我想把这本《少年文艺》看完再走。妈看我拿着手里的书实在不想放下,就坐在一旁等我。过了一会儿妈说:“再不赶紧,赶不上拉化肥的牛车了,得步行回家哩。”我急得眼泪下来了,求妈再让我看一会儿。妈问大爷:“这书本哪儿能买到?”大爷说:“这样的书得事先向邮局订。一订一年的,得一块多钱。”妈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回家的路上,妈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看到了那件红条绒布衫,她看着摸着,犹豫不决的样子。
那天妈到底还是没买红条绒布衫,我们也没赶上生产队拉化肥的牛车,步行回了家。到家时天已经快黑了,妈进门就对爹说:“等邮局送信的再来村儿上,你打听一下啥时候订《少年文艺》,给妮儿订一份。”后来我听老师说可以通过学校订刊,妈就把订刊的钱给了我。听老师说,我是学校唯一一个订报刊的学生。
后来家里每顿都能吃上白面馍了。有一次,我提起妈一直想也没想到手的红条绒布衫,妈说:“那样的布衫早过时了,即使不过时,也不适合我这岁数的人了。”
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关于红条绒布衫的往事又被头脑不清楚的妈反复说起,我才意识到,红条绒布衫大概是妈心底里深藏的一个遗憾,虽经岁月洗涤,却依然真切地存在于潜意识里。
我想到可以到网店上撞撞运气。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件复古款的红色条绒布衫!又另外淘到了几颗包金边的黑绒布扣。
我把红色条绒布衫拿给妈的时候,妈摸着上面的包金边黑绒扣,惊喜的神情像个孩子。银发驼背的妈穿上红色的条绒布衫,仔细端详着:“这布衫多难看!”她又把柜子里自己的衣服拿出来一件件试穿着:“看看,我哪一件衣服都比这红条绒布衫好看!”
我的鼻子酸酸的,妈妈身上的红条绒布衫模糊成了一片红色云影。
(选自《散文选刊》,作者海峡,文章有删改)
9.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围绕“红条绒布衫”讲述的事情。(4分)
(1)妈提起花婶的红条绒布衫,唤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2)
(3)妈自己攒钱要买红条绒布衫,为了给我订书再次放弃;
(4)
(5)妈反复说起红条绒布衫,我为妈买来复古款红条绒布衫。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妈高挽着袖子,利索地添水、加柴、搅锅、验药。
(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3分)
妈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我的鼻子酸酸的,妈妈身上的红条绒布衫模糊成了一片红色云影”的理解。(6分)
22.结合全文,说说妈对红条绒布衫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5分)
【分析】本文写妈提起花婶的红条绒布衫,唤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小学时,妈渴望买件红条绒布衫,但为了给“我”买文具放弃;妈自己攒钱要买红条绒布衫,为了给“我”订书再次放弃;妈反复说起红条绒布衫,“我”为妈买来复古款红条绒布衫,妈妈先是惊喜随后又嫌弃。文章表现了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我”对妈妈失去健康、永久错失心愿的辛酸、愧疚、疼惜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脉络的能力。“妈提起花婶的红条绒布衫,唤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对应第段,“妈自己攒钱要买红条绒布衫,为了给我订书再次放弃”对应第至段,因此第空可由第至段“我啥时候也能有件红条绒布衫呀”“妮儿说了多回了,要买钢笔,还得给她做个新书包。布衫,我就先别想了”等语句概括为:妈渴望买件红条绒布衫,但为了给“我”买文具放弃。“妈反复说起红条绒布衫,我为妈买来复古款红条绒布衫”对应第至段,第空可由第段“那样的布衫早过时了,即使不过时,也不适合我这岁数的人了”概括为:“我”提起那件红条绒布衫,妈觉得不适合她了。
(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入手,“添水、加柴、搅锅、验药”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妈妈的勤劳能干。第题先解释词语含义,再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结合“卖了钱你就也买一件她花婶那样的布衫吧。也带妮儿逛逛县城”“这样的书得事先向邮局订。一订一年的,得一块多钱”等语句可知,“若有所思”表现出妈妈犹豫、矛盾的心理状态。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可从句子的浅层含义、深层含义、句子作用几个方面依次作答。“妈妈身上的红条绒布衫模糊成了一片红色云影”的浅层含义是“我”因心酸流泪了,因此看东西模糊了。深层含义,结合妈妈年轻时一直喜爱红条绒布衫却舍不得买可知,是妈妈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流泪还有“我”没能在妈妈喜爱红条绒布衫时满足她心愿而心酸、愧疚。句子作用可从刻画人物形象、提示主旨、引人深思以及照应标题等方面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由“妈凑近了仔细端详花婶的红条绒布衫,一脸的羡慕”“那样的布衫早过时了,即使不过时,也不适合我这岁数的人了”“妈摸着上面的包金边黑绒扣,惊喜的神情像个孩子”“看看,我哪一件衣服都比这红条绒布衫好看”等语句可知,妈妈对红条绒布衫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是:喜爱——淡漠——惊喜——嫌弃。第二问,结构上的作用可从形成文章线索、前文为后文作铺垫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可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妈妈最初对红条绒布衫十分喜爱,后来淡漠,最后嫌弃,这一变化流露出“我”对妈失去健康,永久错失心愿的辛酸、愧疚、疼惜之情,突出文章主旨。
答案:
(1)妈渴望买件红条绒布衫,但为了给“我”买文具放弃;
“我”提起那件红条绒布衫,妈觉得不适合她了。
(2)示例:动作描写。通过写“添水、加柴、搅锅、验药”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妈妈做事利落、能干。
示例:“若有所思”是好像在思考的意思。形象地写出妈在思考手中的钱是否同时够给孩子订书、自己买红条绒布衫时,内心的矛盾迟疑心理。
(3)示例:面对患病的妈妈一见到复古款红条绒布衫,先是惊喜得像孩子转而嫌弃不已的情景,“我”内心百感交集,潸然泪下。泪水中包含:妈当年艰难的生活中为了支持“我”学习放弃了自己心爱的红条绒布衫,“我”对妈感恩和愧疚的心情。泪水中也包含:妈健康时,有机会满足妈深藏心底的愿望,却因自己的原因错失了,成为“我”一生永久的遗憾。这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收束全文,耐人寻味,深化中心。
(4)情感态度变化:喜爱——淡漠——惊喜——嫌弃。
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示例一:对比。妈妈的前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给人强烈情感冲击。突出文章主旨,表现了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我”对妈妈失去健康,永久错失心愿的辛酸、愧疚、疼惜之情。
示例二:线索。对红条绒布衫情感态度变化,构成全文情感线索。文章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富有层次感,情感层次推进,突出文章主题,表现了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我”对妈妈失去健康、永久错失心愿的辛酸、愧疚、疼惜之情。
示例三:铺垫。文章第段极力刻画妈妈端详花婶红条绒布衫,表现妈妈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情感淡漠做铺垫。第段年老后对红条绒布衫情感淡漠,为下文妈妈情感巨大变化(惊喜、嫌弃)做铺垫。文章层层铺垫,感情不断升华,最后情感变化出乎意料,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表现了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我”对妈妈失去健康,永久错失心愿的辛酸、愧疚、疼惜之情。
【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不是每一段历程都可以闪烁光芒,个人如此,国家亦然。无论在低谷还是在高处,山水草木、亲朋师长、家国社会……我们都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为自己赋能,让生命拔节生长。
请以“为自己赋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绝密启用前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可知,“赋能”就是对自己或别人的一种鼓励与助威。“为自己赋能”就是为自己的鼓励与助威。根据题干提示打开思路,处在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三学子,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各种困难坎坷都会发生,这时需要鼓励助威,为自己赋能,让生命拔节生长。在写作内容上,可以写少年经历了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挫折后,在别人或自我的鼓励中慢慢成长,最终坚强起来的故事。作文适合写记叙文,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写出真情实感;也可写成议论文,围绕“少年强则国强”等阐述。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事突出较深刻的主旨,体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解答】为自己赋能
汗水和和泪水,努力和拼搏,用细腻的笔画勾勒出无悔的青春。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在迈向中考的这条路上,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以我们的激情和毅力来挥洒这段刺激、充实、开心、幸福的岁月。
【点评】本文充满激情,以初三学子的口吻,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对奋斗的向往。文章以作者进入初三的变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初三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真实而又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