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
(2021-09-09 20:36:32)分类: 语文教学 |
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1.(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性善和仁政
罗汉
(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不恰当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述孟子“性善论”主张更有说服力。
B.第段以“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为例,论证施行“仁政”的重要。
C.第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
D.文章开头引出论题,结尾揭示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下列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所写的颁奖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仁、义、礼、智”的最好诠释者,是“四心”的忠实守护者。
B.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他用一生来发扬儒家学说“民贵君轻”,用一颗“仁心”来感动中国。
D.在他的游说中,宣扬“仁政”“王道”;在他的人生里,永不支持的是霸道。
【分析】文章第段首先提出孟子的两个主张“性善”“仁政”。第段论述孟子“性善论”主张。第段论证施行“仁政”的重要。第段论述了“‘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依据”。最后一段论述了“性善”与“仁政”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解答】(1)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
ABD.恰当。
C.不恰当,“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论述的是君主实行仁政的好处,不能证明“性善论”的主张。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本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恰当。
B.不恰当,“仲尼”是孔子,不是孟子。
故选:B。
答案:
(1)C
(2)A
(3)B
【点评】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
2.(7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删改)
材料二:
北斗卫星信息一览表
北斗卫星 |
全称 |
昵称 |
轨道高度 |
星下点轨迹 |
个性特点 |
GEO卫星 |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
吉星 |
3.6万公里左右卫星 |
投影一个点 |
深情专一:始终定点凝望 |
IGSO卫星 |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
爱星 |
3.6万公里左右卫星 |
锁定区域画“8”字 |
发挥优势:抗遮挡能力强 |
MEO卫星 |
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
萌星 |
2万公里左右卫星 |
绕着地球画波浪线 |
灵活多动:环绕全球运行 |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
B.GEO卫星、IGSO卫星和MEO卫星,分别被亲呢地称作“吉星”“爱星”和“萌星”。
C.轨道高度最高的是GEO卫星和IGSO卫星,达3.6万公里;其次是MEO卫星,达2万公里。
D.始终定点凝望、抗遮挡能力强、环绕全球运行分别是GEO卫星、IGSO卫星和MEO卫星的个性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的词“系统”“倾斜”“优”分别为贬义词、中性词和褒义词。
B.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GEO卫星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北斗多样化服务,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独占鳌头”分别是感叹句和陈述句。
C.材料一中介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主要运用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材料三中第一段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每颗卫星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服务。
(3)结合材料三,谈谈自己应如何像北斗卫星那样,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分析】本题是关于“北斗卫星”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题考查对词性、句式、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掌握能力,第三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
【解答】(1)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A.有误,北斗卫星的“空间段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
BCD.正确。
故选:A。
(2)解答此题,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
A.有误,“系统”“倾斜”是中性词,“优”为褒义词;
B.有误,“GEO卫星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是疑问句;
C.正确;
D.有误,材料三中第一段没有使用时间顺序。
故选:C。
(3)由“每颗卫星根据各自运行轨道特点和承载功能,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三种不同轨道高度的北斗卫星各放异彩、各显神通,基于各自的小功用,实现北斗的大功用,助力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可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功能基于每颗卫星各司其职,共同合作,优势互补。这告诉我们,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要将小我触入社会的大我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其次,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再次,参加工作后,在社会建设中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1)A
(2)C
(3)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其次,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再次,参加工作后,在社会建设中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点评】常用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
3.(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追梦笨小孩
谢鹤醒
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
(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均表示语意未尽,意在言外,蕴含对崔安然学习认真但效果不理想的无奈。
B.第段画线句子为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崔安然是一个平凡朴素、不注重外表、身体瘦弱的小女孩。
C.第段加点的两个“任何”,体现“我”对崔安然的期待,希望她有个好结果,实现自己的梦想。
D.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以“我”的口吻叙述了崔安然经过努力,终于圆梦的故事。
(2)“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列举出来。
(3)文中“笨小孩”追梦、圆梦的过程值得赞扬,在生活中,你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哪些努力?
【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崔安然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她刮目相看,但她糟糕的成绩也让“我”心急如焚,通过“我”的鼓励和崔安然坚持学习的态度,她最终考上了高中,“我”深受震撼。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崔安然的的主要活动进行概括。同时注意题干,“笨”字加了双引号,此处的“笨”是指崔安然面对糟糕的成绩仍然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学习的态度,并非是贬义词。由第段可以概括出,“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崔安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崔安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她的背诵默写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别人整理近代史笔记只需要两三张纸,崔安然写了56页;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她便信心满满。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这个梦想,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实学习,扎实基础,经常阅读医学类书籍,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也终将圆梦!
答案:
(1)D。
(2)“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崔安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崔安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她的背诵默写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别人整理近代史笔记只需要两三张纸,崔安然写了56页;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她便信心满满。
(3)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这个梦想,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实学习,扎实基础,经常阅读医学类书籍,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也终将圆梦!
【点评】学生往往在回答开放性试题时答非所问,不知从何下手,解答此类问题时不需要答题模板,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适当结合生活实际。
4.(4分)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以上文段出自我国
(2)选文是周进疯癫举动的片段描写,体现讽刺小说“指摘时弊”的艺术特点。阅读这类讽刺作品,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
(2)本题考查名著写作手法的掌握与分析。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写作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儒林外史》中的具有讽刺作用的小细节,或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或找到矛盾冲突的内容进行分析。阅读这类讽刺作品时,可从批判精神、讽刺笔法等方法进行体会欣赏。
答案:
(1)清代
(2)示例一:体会批判精神。如,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全县的读书人都来“祭”这个“好女儿”,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批判。
示例二:欣赏讽刺笔法。如,王德、王仁在严监生议立偏房时,“绷着脸”“垂头丧气”,拿上银子,“义形于色”。神态描写活化了俩人贪财忘义的嘴脸。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
5.(12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属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
【注释】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远迩:远近。惠利:指恩惠利益。作者;建造者。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C.夫事不患于不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可以数计哉 技亦灵怪矣哉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C.【甲】文“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乙】文“滕侯”,即岳州知州滕宗谅,字子京。
D.【甲】文的“吾谁与归”与【乙】文的“吾滕侯之所为也”均为倒装句,即宾语前置。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B.【乙】文第二段围绕“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评价滕侯修堤的功绩。
C.【甲】【乙】两文为应邀之作,【甲】文侧重抒发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感,【乙】文侧重表达滕侯以民为本的情怀。
D.【甲】【乙】两文末段都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想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分析】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乙】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能写一篇记。”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隐约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观:景观/看;
B.亦:都是“也”的意思;
C.患:担心/祸患;
D.哉:反问用词,可译为,吗/感叹用词,表示由衷的感叹,可译为,啊。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吾滕侯之所为也”的意思是:我们滕太守做的。不是倒装句。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甲】文末段只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没有记叙。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重点词有:则,那么。于,在。遗,丢掉。句意: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答案:
(1)B
(2)D
(3)D
(4)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