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

分类: 语文教学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
1.作答前,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三大版块,20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积累与综合性学习(30分)
1. 补写诗句。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6)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8)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答案】
【解析】
【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烟波、天涯、笼、惟解、采菊、东篱、沉璧、树梢、半竿”等词语容易写错。
2. 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乐读
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捧着一本书,坐在一隅,有时真把自己融入书中。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是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透过书jí的窗口,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的虚伪及贵族的腐化堕落,还有《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让我们与书为伴,在作家纤细的笔触中,汲取养料,消除蒙昧,洗涤心灵,rú养精神……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汲”字的第四画是
(3)解释成语“入木三分”在语境中的含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一句的主干为:读书是享受。
B.“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句关联词语使用正确。
C.“渺小”“虚伪”“蒙味”“享受”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D.“汲取养料”“腐化堕落”“英雄气概”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5)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波浪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勤记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笔记,六十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中得来。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单是外文笔记就达两百多本。
(6)文段中画横线部分语序不当,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谨改
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工具书是专为读者查考字音、字义、词义、词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它是我们学习、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7)找出文段中有语病的句子(只填序号),并修改。
(8)上图是“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其中的某个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9)只有真实的阅读才有深刻的感悟。下面是小明阅读《昆虫记》后列出的读后感纲要,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初中必读名著,试写纲要。
12部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
醒目生动的标题 |
阅读“感”点 |
“感”点来源 (直接引述或概述原作) |
其它作品印证“感”点 |
辉煌的生命 ——读《昆虫记》有感 |
奋斗的生命 最美丽 |
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五个多星期阳光下的享乐。 |
保尔在人生困境中依然奋斗不息,同样展现了生命的辉煌。 |
|
|
|
|
【答案】(1)书籍;濡养;xin;dí。
(2)撇;土。
(3)契诃夫对人性的刻画非常地深刻、锐利。
(4)C
(5)示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一封信》中雨果珍视圆明园艺术瑰宝的人文主义情怀
(6)B
(7)修改为: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修改为:它是我们学习、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书籍。
(8)针对原因:没有时间。
合理建议:时间是挤出来的。可减少自己看手机娱乐八卦和无营养的趣闻轶事的时间,每天适当的留出时间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静心阅读。
(9)父子的家书——读《傅雷家书》有感;
舐犊亲情最感人;
父子沟通的书信横跨十个年头,飞越亚欧大陆数千里的距离,只因一份挚爱与期望;
鲁迅远涉重洋,辗转日本多地求学,正是为了心中对拯救国家存亡的那一份挚爱与期望,展现了游子对国家的深沉的爱。
【解析】
【分析】
【详解】(1)书籍:指装订成册的著作。注意“籍”字的写法;
濡养:也称滋养。注意“濡”字的写法;
纤细:细长柔美。多形容女子身材。注意“纤”读音为“xin”;
洗涤:冲荡,清洗。
(2)本题考查汉字笔画及部首。
根据汉字字典的笔画标准,“汲”字的笔画分别是点、点、提钩、撇、横撇弯钩。所以“汲”字的第四画是“撇”;再根据汉字字典的部首目录可知,“坐”字的部首是“土”,偏旁为“人”,结构为独体字。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入木三分”的本义是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联系文段内容“《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可知,这里是形容契诃夫对人性的刻画非常地深刻、锐利。
(4)C.“虚伪”和“蒙昧”的感情色彩为贬义,而“渺小”“享受”是中性词,所以本项有误;
故选C。
(5)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结合文段内容“还有《变色龙》中契诃夫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可知,排句的格式要求是“作品+作者+主题/形象/品质”,所以仿写如下:
《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6)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和排序。
要完成句子的衔接排序,首先要品读句子,找出各个句子的内在联系。通断文段可知,文段内容强调的便是“做笔记”,而第句“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是对此内容的引述,因此可作为首句;再看三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笔记”,“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通过“也”可知这两句是先后递进关系,先后;“
故选B。
(7)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成分残缺,缺宾语,应该是“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成分残缺,缺宾语,应该是“学习、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书籍”。
(8)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语言表达。
分析图表可知,初中生阅读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点:没有时间;没有兴趣;沉迷游戏;不会选择。可分别针对不同原因来进行解答:
示例: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没有时间”其实是因为自己把太多时间放在了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上,可以考虑给自己合理规划一下每天的事项,少玩手机刷微博,适当的多留出时间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来静静地阅读,感受书中人物的伟大精神。
示例: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人物入手,去阅读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一些书籍,也可以多参加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多与别人交流阅读的见解,兴趣自然就有了。
示例:“沉迷游戏”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极大,尤其是长期沉迷游戏,会使人浑浑噩噩,追求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的快感,进而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麻木,长期颓丧消极,无法融入社会生活。所以建议对游戏要适度健康的进行,每天给自己合理控制游戏时间,多抽出时间去运动,去阅读,去感受那些书籍中鲜活生动的人物,去和那些富足充盈的伟大精神对话,让自己的内容不再空虚消极。
示例书籍的种类繁多,选择确实很难。如果是初读者,建议不要一开始就去啃又晦涩又深奥的文言著作,可以先从白话通俗读物看起,这样既可以保持自己对书籍阅读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致,也可以慢慢地让自己爱上阅读,从而循序渐进地将阅读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9)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纲要的设计。
分析图表可知,试写纲要有“醒目生动的标题”、“阅读‘感’点”“
示例一:琐碎的回忆——读《朝花夕拾》有感;
探寻光明的人最勇敢;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傅聪对家人也有割舍不断的亲情,但正因父亲傅雷和母亲朱梅馥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和交流沟通,自己才有了坚持学习钢琴的动力与希望,自己离开祖国去陌生地域求学,正是这数百封的家书琐碎让自己备受鼓舞,成为一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示例二:热血的道义——读《水浒传》有感;
仗义相助的人最帅气;
智深吃得酒足饭饱,便来到太公女儿的房间里,将戒刀放在床头,禅杖靠在床边,把床帐放下,便跳上床去坐了;
尼摩船长在见到贫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的时候勇敢站出来救助采珠人,同样展现了仗义相助、侠肝义胆。
阅读与欣赏(40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 【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 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
【答案】3.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
4.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有形写无形,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也表现出了诗人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鉴赏。
品味诗歌《钱塘湖春行》,由“孤山寺北贾亭西”可知,这里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早莺争暖树”和“春燕啄春泥”,由动物的忙碌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则由“渐欲”和“才能”两个词写出诗人观察、欣赏植物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富含自然理趣。尾联则写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最爱”一词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品味诗歌《行香子》,由“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可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描绘的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的优美景色。接着“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全词下笔轾灵,借景抒情,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也表现了诗人对乡野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于:被。谨:约束。远:使……远离。丰:使……丰足。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故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4)居乡必盗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 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 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答案】5.
7.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8.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句意是: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是: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励,振奋
(3)故曰:俭,德之共也。句意是: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故,所以。
(4)居乡必盗。句意: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居,住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助词,定语后置/助词,的;
D.来得及/比得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德,德行;者,……的人;皆,都;由,从;俭,勤俭;则,就;寡,形容词作动词,减少;欲,欲望。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甲文。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看,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首先要“宁静淡泊”;从
乙文。从“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来看,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从“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来看,如果人们生活奢侈,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从“故曰:侈,恶之大也”来看,作者得出结论,奢侈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乙文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点睛】译文:
甲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
有德行的人都是从俭朴中培养出来的。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减少欲望就能约束自身,节约费用,远离罪过,使家庭丰裕。所以说: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就会有过多的欲求,君子欲求过多就会贪图富贵,乱道招祸;小人欲求过多就会贪求浪费,使家庭破败,便自身丧命,这样他们做官必然接受贿赂,住在乡野必然成为盗贼,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