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1-06-28 18:11:06)分类: 语文教学 |
浙江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衢州卷)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全卷书写3分)
一、“植红色基因,传家国情怀”活动(16分)
1.(4分)示例:(1)岂不罹凝寒(2)松柏有本性(或“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漏字、添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表现松柏坚强品质的诗句均可)
(3)示例:借青松凌霜傲雪、不畏严寒的形象,赞扬革命者为真理献身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
(评分标准:2分,青松的意象和革命者的精神品质吻合)
2.(3分)A.血战湘江
(评分标准:3分,每处1分)
3.(3分)示例:巧渡金沙江。红军第一军团在龙街渡口遭到敌军的阻截,江宽水急,没有渡船也没有架桥器材,为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红军转移到皎平渡口渡江,数万红军靠七条破旧的木船和严明的军纪顺利渡过金沙江。
(评分标准:3分,内容正确,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只写战役名称不给分)
4.(3分)示例:人物;袁隆平。事迹:袁隆平常年在田间地头选种育种,朴素的形象与普通农民无异。他把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研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高产抗病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评分标准:3分,事迹具体,只写人物没有事迹不给分)
5.(3分)示例:是坚贞的信仰,是坚定的信念,是崇高的情怀,让他们克服困难,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
(评分标准:3分,运用排比修辞1分;内容符合情境2分)
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23分)
6.(3分)示例:凌虹桥,语出孟郊的诗句“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凌虹”二字既表现了石桥的高伟姿态,又寓意世事变迁的哲思。
(评分标准:3分,命名1分,理由2分)
7.(3分)示例1:我认为合适。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了王质遇仙的典故,这个典故源自烂柯山,收录这首诗有助于宣传烂柯山。
示例2:我认为不合适。虽然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了“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诗人只是借典故表达恍如隔世的感觉,但它并不是写烂柯山的。
(评分标准:3分,提到诗中有“烂柯人”1分,理由2分)
8.(7分)示例:(1)于是(2)给(3)一童子抬起头,看了一眼王质,从怀中摸出一颗状如枣核之物,微笑着递给王质。(4)回去吧(5)王质环顾四周,惊讶,疑惑,渐渐低下头,良久,又抬起头,神情凄凉。
(评分标准:7分,(1)(2)(4)各1分;(3)(5)各2分,想象合理,动作、神态描写具体)
9.(6分)示例:烂柯山坐落在浙江省衙州城南十六七里处。山形主体为一条悬空而架的石梁,仿佛是依山凿就的一座大石桥。烂柯山因樵夫王质遇仙柯烂的传说而闻名。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游踪墨迹,如朱熹就有“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的诗句。这些诗文往往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丰富了烂柯山的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6分,位置、自然景观、传说、诗文,各1分,文化内涵,2分)
10.(4分)示例1:“烂柯仙境欢迎您”,说明:语句通俗好记,用王质遇仙的故事来吸引游客,表达对游客的欢迎。
示例2:“烂柯仙境旅游胜地”,说明: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既表现了烂柯山的自然景色优美,又点出了烂柯山有着王质遇仙的神奇传说。
(评分标准:4分,广告词突出烂柯山特点,语句易于传播,2分;理由说明充分,2分)三、散文专题学习活动(22分)
11.(4分)示例1:摘录(甲文):一只鸟儿落在灌木带刺的枝丫上,它大大地张开小嘴,似一柄剪裁衣物的剪刀。联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示例2:摘录(甲文):一位饱受岁月熬煎的贫寒的老妇,坐在一段矮墙上面,默默出神,似乎沉浸在久远的回忆之中。联想:莫怀戚的《散步》中也有一位“熬过”冬天迎来春天的老妇人。
示例3:摘录(乙文):田野里长满荠菜、马兰头、紫云英、油菜花。联想: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示例4:摘录(乙文):田野里长满荠菜、马兰头、紫云英、油菜花。我们四五个人一群,蹲着,跑着,剪着。联想:朱自清的《春》也用类似的笔调描绘春天的野花和孩子们的活动。示例5:摘录(乙文):船上满是孩子,有阿四、阿瑞,也有阿杏。我们笑着,跳着,问几时可以到达目的地。联想:鲁迅的《社戏》也写了孩子们结伴坐船的欢乐。
(评分标准:4分,每处联想各2分,联想的诗文与摘录的句子意境吻合。不必默写,不必拘泥于课内诗文,仅摘录句子不给分)
12.(4分)示例1:摘录(甲文):这娇嫩的小东西在枝头上竭力展露歌喉,正努力练习歌唱。
想象:鸟儿的歌声婉转清脆,它的胸脯微微翕动,它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
示例2:摘录(乙文):我常常喜欢坐在种满紫云英的田里放风筝,小伙伴还是那几个。
想象:三月的春风里,紫云英摇曳生姿,一群孩子在田野里跑着,风筝在远空自由飞翔。
(评分标准:4分,每处的描绘各2分,描绘具体,意境与原文一致,仅摘录句子不给分)13.(4分)(1)(2分)示例:“春天又来了”,最朴素的语言传达最真挚的喜悦,一个“又”字满含期盼、欢欣与庆幸。歌声传遍四面八方让人联想到春天带来的生机,“每个角落”意思与“四面八方”重复,强调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2分)示例:连续使用三个“着”,抱着、穿着、走着,还隐含“淌着”(汗),句子节奏迟缓,描绘了“我”当时的状态:时序变迁,“我”却毫无知觉,汗湿的衣物粘在身上,心绪烦闷。
(评分标准:每句2分,情感理解正确,结合加点字分析具体)
14.(4分)评分标准:分层赋分,分析未兼顾辛词和唐文的,酌情扣1-2分。
理解怀念故园、喜爱春天之情,2分。示例:唐文表达了对儿时春天的喜爱之情;辛词也表达了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理解时光易逝之愁,3分。示例:唐文在文末“胡……髭”一句中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辛词也表达了春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恨意。
理解愁关家国,4分。示例:辛词借用“解连环”的典故表达了国无人才任人欺侮的悲哀之情,又借塞雁北归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唐文只写了街头景色让人烦闷,但借辛词巧妙地暗示心中所愁事关家国。
15.(6分)示例: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春的气息
鸟儿的小嘴裁剪着春的衣衫
歌声回响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春雨未肯收尽余寒
故园的葡萄发出了新芽
紫云英田里飘起了风筝
春天又来了……
(评分标准:6分,摘录描绘春天的词句2分,连缀流畅2分,诗歌的形式1分,诗歌的节奏1分。摘录的词句未兼顾两文,酌情扣1分)
四、读报活动(16分)
16.(3分)示例:D。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叙述性的新闻消息,而其它三个标题都直接
或间接表明了观点,是时事评论。材料一是“新华观点”版面,因此D项不适宜放在本版。
(评分标准:3分,选择1分,围绕标题和版面的特点阐述理由2分)
17.(5分)示例:(1)应该保留六(lù)安的读音(2)历来都读“lù”(历史文化传承)(3)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1)词典没有“lù”的读音(5)现实中有不少地名保留古音
(评分标准:5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8.(8分)示例:
1.弘扬正气,引导舆论,如《读》透过网络热梗的表象,追问民意期待的实质。
2.紧贴时代,捕捉热点,如《读》抓住“宇宙中心曹县”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3.揭示规律,引人深思,如《读》从曹县联系到其它网红县,思考具有普遍价值。
4.贴近读者,文风活泼,如《读》引用“666”“傲娇”等网络热词,增强可读性。
5.观点鲜明,言之有物,如《读》提出“不是要发现网红县而是要建设实力县”的观点。
6.篇幅短小,如《读》是版面中最长的文章,也不到800字。
(评分标准:8分,从报纸定位、时评特征、读者需求、版面特色等角度,概括话题、主题、文体、文风、篇幅等特点,结合文章举例分析。每条2分)
五、科技节活动(40分)
19.(40分)
分类 |
得分 |
评分条例 |
一类 |
40-37分 |
想象合理,符合科学知识。 主题明确,表达积极的人生思考。 文章结构合理,故事情节完整,矛盾冲突富有张力,细节描写具体。 语言流畅,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基本无病句和错别字。
|
二类 |
36-32分 |
想象合理,符合科学知识。 主题集中,能体现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结构合理,故事情节完整,有矛盾冲突,有细节描写。 语言流畅,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书写规范,正确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个别病句、错别字,不影响文意。 |
三类 |
31-28分 |
有想象,基本符合科学知识。 有主题,有对人生的体验与感受。 文章结构完整,故事情节较完整。 语言较流畅,表达方式较单一。 书写规范。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少量病句、错别字,基本不影响文意。 |
四类 |
27-24分 |
想象贫乏或欠合理。 主题模糊或没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文章结构不完整或故事情节不完整。 语言不流畅,表达方式单一。 文面不整洁。标点符号、病句、错别字较多,影响文意。 |
五类 |
24分以下 |
有以下情况之一:文不成篇且结构混乱、没有主题;文不对题,套题或抄袭试卷中的文字。 |
说明: 1.考场作文不应苛责求全,当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打满分。 2.突出科幻故事的文体特征,对优点突出的文章,可的情加分,如立意深刻,想象丰富;娴熟运用叙述技巧,情节曲折生动;形象立体丰满;语言富有表现力等。 3.未写题目扣2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标点符号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病句每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