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投河自杀前前后后: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本该是他的

(2021-03-20 12:52:49)
分类: 语文教学

老舍投河自杀前前后后: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本该是他的

2017-10-17 09:32老舍/诺贝尔文学奖/文学

 

【题记】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王小波

1966824日清晨,67岁的老舍像平常一样出了门。出门之前,他走到三岁的孙女面前,俯下身子,拉着她的小手说:和爷爷说再…………

而后,他并没有去文联上班,而是独自一人去了太平湖。湖边有母亲的坟茔,他就坐在母亲跟前,静静地待上一天,而后投湖自尽。被发现时,他身上的衣服很整齐,脚上的千层底还是洁白的。

他曾经写过散文《北平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谁曾想过,他会选择在那个满目郁葱的夏末,离开这个世界。

回想他与孙女的那声再见,也是他与这个世界的诀别。那情那景,是不是很像《茶馆》里,王掌柜在自缢前,与家人的告别。看起来轻松自如,其实仓促得让人想哭。

曾经,北京有三个著名的湖:积水潭、昆明湖和太平湖。19181110日,国学大师梁漱溟的父亲梁济跳积水潭自杀,此前他曾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192762日,王国维自沉颐和园里的昆明湖,并留下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1966824日,老舍自绝于昆明湖。

此前他曾与巴金碰见,并对巴金反复地说:请告诉朋友们,我没有问题。——没有问题,这既是清者的自清,也是仁者的宽恕,他至死都没有怪过任何人。

就在他自杀的前一天,刚刚病愈出院的老舍就被拉到孔庙毒打,有人诬陷他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人。他的头被打破了,血顺着面颊流下来,沾湿了衣衫。

他曾说:一个人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果然,他一生钟爱写作,终因此获罪。

他还说: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谁料想,那出最悲的悲剧,却是他的人生。

两年后的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该是颁给老舍的,却因他的意外离世,最后给了日本的川端康成。如果老舍不死,中国可以提早44年获诺贝尔奖。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家庭,父亲只是一个下层旗兵。就在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父亲在硝云弹雨中奋勇杀敌,不幸以身殉国。要强的母亲靠替人洗衣服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

年幼的老舍记得,母亲每天辛苦地劳作,却常被那些硬牛皮似的臭袜子熏得吃不下饭。每到伏天夜里下暴雨的时节,他们一家人就要坐到天明,以防屋顶突然塌下来。尽管家境不好,但坚强的母亲总对他说:孩子,我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是北京城最好吃的,不要去看人家的了。别看咱们家穷,可咱们要穷出志气来,让别人看到咱的腰不是泥做的,硬着呢!

鲁迅曾说:穷人是很难成为作家的。老舍却是个例外,他纯纯粹粹就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因为贫寒,他从小接触的几乎也都是穷人:小商贩、剃头匠、车夫、妓女……后来这些小人物全都落入了他的笔下,走进了他的作品里。对于这些人物,老舍没有丝毫的蔑视,有的只是尊重。他说:我刚一懂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一个写家不该把自己视为至高无上,而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时代是英雄的时代,生活却是人民的生活。

老舍一直觉得自己称不上作家,最多只能算作一个写家。因为,作家是一个空大的头衔,写家才是务实的表述。

老舍长到9岁还不识字,幸好遇上了一个叫刘寿锦的大善人,在他的资助下,进了一家改良私塾。老舍一生都感激他,《四世同堂》里写过一个大善人,就是以刘寿锦为原型的。那时刘大善人有个女儿,和老舍年岁相近。老舍去刘家做客时,常和刘小姐在花园里玩闹。花园很大,每年春天总是开满了海棠花。那时的天空还没有浅蓝和深蓝的相互交织,也没有絮絮云朵如棉如丝。东风拂面,海棠花迎风而开,白粉的花瓣映衬着她粉白的面容,无香也可爱。

那该是老舍的初恋了,朦胧如月又美好如画。后来老舍去了英国几年,待他归国时,刘大善人出了家,成了宗月大师。他心心念念的刘小姐,做了暗娼。

再见面时,她曾经天然粉白的脸上,涂了厚厚的脂粉。一副淡漠不屑的神情,全然没有羞耻的模样。

他心痛而失望。当初不能和她一起,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后来他还是不能娶她,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换了个位。命运如此戏弄,他们终究是无缘。

海棠飘落青春去,多少风和雨。

现实的她渐行渐远,心里的她却一直还在。在他的作品里,她成了《骆驼祥子》里被祥子爱过的小福子,为了养活弟弟被迫做了娼妓。她变成了月牙儿,虽然看不起落入风尘的母亲,但最后还是走了母亲的老路。体面和道德是奢侈品,对穷人,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真理。

后来他不止一次,用海棠来衬托美好的女子。脸上虽瘦了些可是腮上的颜色近于海棠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开满了花,像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

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也是满族人,家境富裕,父亲是有头有脸的官员。她毕业于北京大师大学国文系,自幼便喜爱文艺和书法。这样的条件,该配得上老舍了。然而老舍的浪漫情愫已经在那位刘小姐身上消磨殆尽了,对爱情失望太久的人生,就像开罐太久的可乐,味道没变,那股子翻涌的激情却再也找不回来了。待到和胡絜青谈恋爱时,他变得格外冷静沉稳。

老舍去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曾给胡絜青写了一封信:

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彼此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在一起……我的择偶标准,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窝头,如果天天想着坐汽车就别来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这封信写得很直白,根本看不到恋爱时本该有的情深缠绵。或许在老舍看来,婚姻就应如此坦率真诚,所谓的浪漫,都是一种虚伪。胡絜青很快回信了,她说自己就欣赏老舍的诚实,他对婚后生活立下的规矩也合乎她的心意。

此后,二人通信越来越勤,终于在1931年定下了婚姻。在后来长达3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果真如老舍所愿,他们没有吵过架。夏衍曾羡慕地说:文艺界人士的家庭闹矛盾的很多,却从来没有见过老舍家吵过架,老舍家是文艺界最和美的家庭。

因为少了家庭纷争,老舍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来写作。凭着过人的语言天赋和持久的勤奋务实,老舍的文学成就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这话并不夸张,当年很多文学家出国留学,也仅仅是出去学习而已,老舍却在英国教了五年书。尽管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然而他的作品中却从没有出现过诸如费厄泼赖梵阿玲之类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词。任何复杂的事物,他都能通过贴切而地道的语言来表达。不刻意,不强加修饰,不故弄玄虚,语到极致是平常。

他是公认的写北京写得最好的作家,北京在他的笔下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本真,这就等同于上海在张爱玲的文章中变得风韵万千。

有人说,老舍是当时少有的具备大师才华,却无大师臭毛病的。

功成名就之后,老舍仍然保持着儿时养成的勤俭好习惯。一次,应朋友的邀约去参加舞会。舞会比较隆重,自然应该穿得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水之后就显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尽管老舍勤俭谦逊,却绝不卑微自闭。对朋友,老舍从来热情真诚,儿子舒乙回忆,只要有朋友来,老舍马上就变得很活跃,有时还不惜典当衣服买些酒菜来招待大家。颇有些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侠气。巴金晚年写过一篇怀念老舍先生的文章,其中就写道,巴金每次出差去北京,老舍夫妇总是很热情地款待他,经常下小馆,大家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即便到了文革时期,他的朋友被批斗,别人唯恐避之不及,老舍却还会主动请他们吃饭。

他像孩子一样热爱生活。他爱种花,家里后院摆着300多盆他亲手打理的花草。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每逢大雨天,他就会把那些花儿一盆盆地搬进屋子,天气好了再搬出去。尽管每次搬运都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他乐此不疲。他还爱猫,他的作品里到处都是猫的影子。

老舍去世留下了一部未能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164页整洁漂亮的手稿,共118万字。仅就这些内容来看,其艺术成就非常高,甚至有人认为,《正红旗下》没能写完的遗憾,是大于《红楼梦》的。文革期间,老舍珍藏的很多文物书籍都被抄了,唯独这些手稿被家人冒险转移,最终有幸保存了下来。

老舍有一句话,几乎人所共知: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然而我觉得前面的话,更感人,更能概括他的一生: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

老舍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茔由舒乙设计,没有隆起的墓室,墨绿色花岗石铺地为座,墓座左下角是老舍的浮雕头像,一圈圈白色波澜由此散开,象征吞噬他生命的太平湖。骨灰盒里放着老舍生前用过的眼和钢笔,还有他写作时最爱喝的茉莉花茶。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在文革中自杀的作家。中国近现代史上语言最好的两位大师,老舍和沈从。一位选择以血肉之躯与时代做决绝的抗争,一位被迫彻底丢弃了文学。

老舍死后,很多人猜测他为什么会选择投太平湖自尽,众说纷纭。不过我倒觉得,正如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时,怀着绝望心情写给苏辙的那句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青山绿水因人的德高而添美,伟人无需依附山水之名而增德。老舍自沉太平湖,本与湖水无关。太平湖却因为老舍,被无数人记取。

老舍的故事,而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结果了,其间那些忍耐的眼泪都不曾见到,也无法想象。就像我们看不到堤坝下有许多因侵蚀而不断展宽的裂缝,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崩溃的瞬间。

笔落至此,我想起了俄国乡村诗人叶赛宁自杀后,高尔基的哀鸣:他生得太早,或太晚了。其实老舍何尝不是如此。

1971年,太平湖在修环城地铁时被填平。

1978年,老舍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