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

分类: 语文教学 |
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张宗明上传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題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教师将试题卷、答題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本试卷分为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100分)
第卷(客观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A. 宽宥(yòu)
B. 发怔( zhèng)
C. 瞭望(liáo)
D. 贮蓄(zhù)
【答案】D
【解析】
A.拾级(shí)——(shè),荤菜(yn)——(hn);
B.参杂——掺杂,蛮横(héng)——(hèng);
C.瞭望(liáo)——(liào),不知所错——不知所措;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 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C. 喜剧演员贾玲言语幽默,动作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D.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
【答案】C
【解析】
A.妙手偶得:技术高超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适用对象错误,不合语境;
B.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哗众取宠:意思是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 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
C. 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
D. 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答案】D
【解析】
A.搭配不当,可改为“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浮现出孩子们欢乐的笑容”;
B.缺主语,去掉“在……下”或者“使”;
C.搭配不当,可改为“成本下降了一半”或者“成本下降了50%”;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B. 今天的早餐品种丰富,你是吃稀饭馒头,还是吃豆浆油条?
C. “体考和实验考试结束后,我就可以一心一意地搞文化复习了。”小明激动地说。
D.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答案】A
【解析】
A.冒号表示解释说明时,一直管到句子结尾;而A项中的“三个人”只是指“你、我、他”,因此冒号要改为破折号。本题选A。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社戏》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C. “雄伟壮丽、敬畏生命、阳光灿烂、打量一番”是一组结构不同的短语。
D. 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例子还有用“桑梓”代指乡村,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汗青”代指史册。
【答案】D
【解析】
D.有误,“桑梓”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都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用来代指故乡,不是代指乡村。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6.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虽有佳肴(即使)
B.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C.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D.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7.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 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 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 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6. A
8. 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
【6题详解】
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
【7题详解】
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
【点睛】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卷(主观题
(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败:毁弃。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值胡贼攻郡
(2)友人语巨伯曰
(3)不忍委之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1.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9.
10. (1)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2)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11. 重义守信,有胆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要重义守信,在关键时刻,不能贪生怕死,要敢于舍生取义。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值,适逢,正赶上;语,名词用作动词,告诉;委,丢下,舍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远来,从远方来;视,探望;去,离开;败义以求生,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岂,难道;所为,所做的事。
(2)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有义之国,有仁义的国家。
【11题详解】
第一问:考查人物形象。在胡人攻打城池、友人劝他离开时,他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见荀巨伯是个重义守信之人;面对胡贼,他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以看出他有胆识,临危不惧,舍生取义。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荀巨伯在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难,是个重义之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人要重情重义,关键时刻有担当。
【点睛】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1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己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原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遥、怜、济、沧海、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作文(6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13.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要求:请围绕以上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目拟标题,确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范文:
挫折让我成长
斯迈尔斯先生曾说过:如果生活只是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挫折,人生中难免会碰到。它是人生宏伟蓝图上一粒不起眼的小沙子,遇到它,勇敢地将它扫除;它是一注污水,随时会流入人生大海中;它是一片乌云遮住灯塔,让通往人生彼岸的船只迷路;它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让人磕磕绊绊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挫折,让人心惊,让人胆寒,让人不知所措。在胜利的曙光照亮的大地上,遇到挫折,一旦灰心丧气,成功之举将不属于你,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只当为留一份可贵的经验,那么,胜利才是举手可得的。
挫折,它让我成长。茅以升曾说过:“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在成长的路途,以好的心态对它,你的经验值可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你勇敢地拨开乌云,就可以重见光明;杜绝污水,大海是清亮明澈的;踢开绊脚石,人生道路依然前途无量。挫折伴我成长,让我在经验中长大。
考试失利,我会认真分析致错原因,牢记正确方法,下次考试,有经验的我将是风雨中的小竹笋,越长越高。每当我开错玩笑,朋友之间的友情发生冲突时,我会牢记教训,下次不再说错话。与父母争辩什么东西好时,父母会告诉我东西的好坏之分,有经验了,买东西自然不会上奸商的当。
正像爱迪生所说的:“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挫折是一种苦口的良药,“生病”了服药对人是有益而无害的。挫折是三道茶:头苦,二甘,三回味。它让你尝尽教训,牢记苦头,有了经验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挫折让我更好地成长。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在这则材料中,失败与挫折、误解与委屈、失落与离别等都可以统称为“挫折”。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逆境虽然让人痛苦,但经受挫折失败,可以增加人生的“财富”,磨难的同时也是磨练。没有挫折的人生,是看似幸运实则贫乏的人生。当挫折降临时,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它。俗话说:挫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是正视,还是逃避?是勇敢的克服,还是无谓地沉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文章可从此处切题,组织材料。主题极易把握,要积极阳光,从挫折在很多时候,不但没能打倒我们,反而是加快了我们成长的步伐,让我们在挫折中成长起来这方面进行立意,例如“挫折让人学会坚韧”,“挫折让人懂得宽容”“挫折伴我成长”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自己的经历,完成这篇作文的写作。可以写“我”遇到了怎样的挫折,它带给自己怎样的打击,“我”是如何面对这些挫折的,最终有怎样的收获或感悟,在哪些方面提升了自己;也可以谈对困难、挫折的正确认识,以议论为主,结合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点睛】写好材料作文应注重审题立意。主题是文章的主旨,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审题立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你的作文质量,所以审题立意是第一位的,不可小视。必须审好题,立好意,吃透材料,理解含义,做到心中有底。
14.题目二:请以“分享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600至800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范文:
分享成功
有一个花农,不远万里从非洲带回珍贵的种子。经过几个月精心培育,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的花园开满了朵朵珍奇的花。见此景,邻居和朋友纷纷来要种子,他却舍不得给。原来,他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花园成为全国最美的。本以为心愿将成,可奇怪的是,他的花竟一年不如一年好了。花农请来学者,才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由于邻居的花园里种的都是普通的品种,风在流动中把花粉带到他的花园,通过传粉作用,花种的纯度受到了影响。
花农并不自私,只是面对成功有点小小的私心罢了,希望自己的花园是最美丽的。这本无可厚非,可他错在不了解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事物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他珍贵的花种,仅靠好的品种和充足的阳光雨露是开不出珍奇的花朵的,还要靠邻居花种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心愿只有当他愿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时,才能圆满地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吗?我们每个人都和其他人——老师、同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一个人能孤立地学习、生活而不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也常常会有花农一样的私心: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但我们也深知,这不是完全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我们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和同学合作、交流、探究、竞争,共同提高。只有你所处的环境是优秀的,你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取得更大的成功。
有一个同学,别人咨询他问题时他总是不遗余力。我问他难道就没留一点私心。他说在解题的过程中他的知识得到了巩固,通过讨论和交流,他也学习到了别人的方法,拓展了思路。这不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一个分享成功的典型吗?
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喜悦的分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强烈、更深刻。试想花农把珍贵的种子分给邻居,春天来到后,站在远处的山上,发现不仅他的花园,几里以内的花园里都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空气中流动着奇妙的花香。这样的成功,才弥足珍贵;这样的愉悦,才是由衷的啊!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顾名思义,“分享”就是“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分享的对象可以是有形的物体,比如吃、穿、用的东西;也可以是无形的物体,比如梦想、秘密等。但既然是“享受”,对象当然是好的东西,比如欢乐、幸福、好处等,如果写成了分享痛苦、忧愁,就是不合逻辑,不合情理了。所以题目可以补充:快乐、秘密、劳动果实等。“分享”的内容要具体化,思考“和谁分享”“分享什么”,然后快速甄选自已知识库里的生活素材。学生可以从身边的老师、家长、朋友,或从古代名人、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中寻找分享对象,写分享学习的欢乐和愉悦,分享奋斗的汗水和成功的欢笑……从具体角度去切入,结合自身经历,说真话,动真情,我手写我心,展现真我风采。
【点睛】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