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无解析版)
(2020-12-21 21:03:02)分类: 语文教学 |
宁夏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无解析版)
张宗明上传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默写。(10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描绘朦胧水色夜景、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即景说理、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3)崔颢《黄鹤楼》的尾联“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
(5)《大道之行也》中讲述选拔人才,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的句子是:
2.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6分)
(1)名著:《
(2)梗概: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舐犊深情。父亲很关心儿子
(3)读书笔记:以上摘抄给我的感受是:
3.成语积累。(4分)
青松永远是那么绿意葱笼、_____,是世间永恒的绿色使者。墨色的枝丫_____,虽经磨历劫、_____(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却依然不屈不挠地支撑着一顶顶“公”字的松毛帽子,一直保持着一种正色庄重的模样。松下的淙淙清泉充满诗意,吟诵着《诗经》《楚辞》中的名句,“山有乔松”“如松茂也”……或浪漫或豪迈,或婉约或旷达,氤氲其间,令人_____(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1)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生龙活虎 错综复杂
B.生机盎然 错综复杂
C.生机盎然 纵横交错
D.生龙活虎 纵横交错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处的成语。
4.张爷爷写了一副对联,他想考考你。
(1)请你把对联中空缺的一个字补写出来。
上联:立德齐今古
下联:藏书
(2)张爷爷让你把对联贴到他书房的墙面上,你要把上联贴到左边还是右边?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
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
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
A. B. C. D.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7.下面简短的书信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错误、一处格式错误、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8.阅读下面我国2020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图表,按要求答题。
类别 |
同比增长率 |
|
粮食能源生产 |
农业(种植业)增加值 |
3.5% |
天然气产量 |
9.1% |
|
市场主体运行 |
电子商务服务投资 |
39.6% |
进口额 |
2.4% |
|
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 |
3.1% |
|
产业链运转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
8.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根据上面图表的主要信息,得出一个结论。
(2)请你对这个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12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0.翻译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2.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4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逾:更加的意思;欲:好像;归年:回去的时候。
13.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
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14.请赏析“山青花欲燃”中“燃”字的表达效果。
(三)10分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中国测绘人、攀登者们,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铭记。登顶珠峰过程中迸发出的精神动力,必将激励我们迈向新的高度。
(谷业凯/文,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标题“唯有攀登,才能向上”是这篇文章的观点。
B.文章由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开篇。吸引读者,引出论题,引发思考。
C.第段描写珠峰恶劣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珠峰险峻的特点。
D.第段“测量”“测图”“测绘”等词语,写出了测绘人工作范围之广,责任之重,贡献之大。,16,第段“把中国的印记刻在了珠峰之巅”中“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17.结合全文说说第段“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中“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18.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14分
春风过处
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
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家雀在墙头嬉闹,鹁鸪鸟在屋脊上追逐,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灰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紫叶李花团锦簇,红玉兰含苞待放,连翘灿烂,碧桃俏丽,紫荆花争艳……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万里春光。
刚从坡里回家的邻家大伯,背上的蜡条筐里盛着刚割下的鲜嫩韭菜。走在大街上,只听他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上前一闻,泥土的气味弥漫开来,正好可做晚饭的菜肴。隔壁院子里两棵香椿的枝丫上,早已冒出红绒绒的芽头。女主人轻轻掰下几枝嫩芽,用刀切成碎末,再打上鸡蛋搅匀,热油烧锅,下锅翻炒,香椿芽炒鸡蛋的香味飘向四方。
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仿佛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看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真是一派人间好景致。
(王畔政/文,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9日)
19.你认为第段“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一句中最应该重读的一个词是哪个?请说出理由。
20.第段中“苏醒”“返青”“拔节”“生长”四个词语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21.第段颇具生活气息,情味十足。邻家大伯“远远地喊着,头刀子韭菜--无公害的!”隐含着他怎样的心情?
22.第段中“拾掇完农具刚从坡里回家的村民”为什么“不急于赶路避雨”?
23.围绕“好景致”,任选角度用文字对第段做两处批注。
批注1:
批注2:
24.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三、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