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赏析(二)

(2020-11-28 19:08:30)
分类: 语文教学

    

这篇文章节选自于作家老舍的力作《骆驼祥子》,由“在烈日下”与“在暴雨下”两部分组成。开篇就细致地描摹了六月十五日这一天天气的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文中以天“发了狂”为引线,从多方面描写天气的酷热,以及在这样天气里人们的种种表现,展示了一幅夏季北京街头的风情画。而笔墨的重点则是人力车夫,尤其是主人公祥子变化、矛盾的心态,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他肉体上的痛苦与心头上的辛酸。

作者还十分有层次地描写了天气由烈日当空到暴雨骤降的变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祥子在暴雨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人力车夫在大自然的捉弄下所遭受的痛苦,以及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被动无力的地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祥子悲苦命运。

老舍出身于平民家庭,家境贫苦,一岁时,父亲牺牲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之下,他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是家中唯一识字的孩子,但常常饿着肚子去听课。这样,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这样的身世和经历无疑对老舍后来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丰富而结实的生活基础。但是,老舍并不满足,在创作《骆驼祥子》时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搜集了大量资料,他曾经请过许多友人为他定期或不定期地记叙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不管有没有用通通留意收藏。在老舍的笔下,祥子是个悲剧人物。他号召千万个祥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劲。小说通过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

在这篇节选中写景是为了写人,写景是为了表达主题,这是它写作上显著的特点。文中以大量的篇幅描写太阳之“烈”、风之“狂”、雨之“暴”,而这一系列对自然景观、天气现象的描摹,都是为了表现人、人的感受与命运。因为自然愈恶劣,那么在其中挣扎度日时所受的苦、遭的难就愈多愈厉害,就愈能表现劳动人民在这社会中低下的地位与悲苦的命运,从而愈能突出全文的主题。因此,文中对自然现象的大量描写都始终与人物、与主题关连着,否则对景物(自然现象)的描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形象生动性,使烈日和暴雨下人们的感受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共鸣,有如身临其境。例如在写烈日下景物时,把“整个老城”比喻成“像烧透了的砖窑”,极其形象,可见热的程度。接着用夸张手法,“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化”,写出了太阳的毒热。写在暴雨下的景物时,文中还用拟人句“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很生动地把风借雨势,雨借风威的形象描述出来。

文中描写自然环境,不仅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而且能善于捕捉细节,进行细腻生动的写景。课文依照天气的变化过程,先后七次写到柳树,在烈日下四次,在暴雨到来前后三次。尤其是第一次,说“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病了似的”,说明柳树缺少生机、缺少水分,可见天气的干燥程度。“叶子挂着层灰土”,说明天气长时间没有下雨。“枝条一动也懒得动”,说明没有风。在这种酷热的环境下,祥子还出车,可见他勤劳,不怕吃苦以及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拼命苦干的悲惨遭遇。以后诸如此类的细致的描写,都是意在渲染祥子所 处的环境是恶劣的。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祥子是个诚实淳朴的农村青年,由于农村破产,十八岁流落到北京,做了人力车夫。他年轻力壮,正直好强,吃苦耐劳,一心想着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第一次买的一辆车被反动军队连人带车抓走。人逃回后,再存下血汗钱,想第二次买车,正当他幻想靠自己力气生话下去时,老婆虎妞怀了孕,他将挑起更加沉重的生活担子。他忍受着巨大痛苦,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拉车,挣钱糊口。经过这场暴雨的浇淋,祥子的身体垮了。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是铁打的”,再也强不起来了,而另外的打击,如虎妞的难产、祥子卖车、贴心人小福子被迫自杀,一件接一件接踵而来。他痛切感到生活无聊、无望,最后完全绝望、堕落下去,正是从这场暴雨开始。

六月十五日那天,天气的概貌,如电影的远镜头,重点在天空,通过人的触觉感受,极写早晨已是暑热难当,可想而知中午该叫人怎么活?街上的景物是人盼凉爽先盼风,于是极自然地先看树。没有风也得出车,因此,次写马路,借助视觉,写太阳照射在马路上的“白光”,再写便道上的尘土飞扬,构成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气氛,又用个形象的比喻,“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砖窑烧起来已是极热了,更何况“烧透了”,岂不真是“热得发了狂”!以上如电影的中镜头,把树、马路、便道依次写来。然后运用特写镜头,描绘狗、骡马、小贩们、柏油路和门面铜牌,在酷热下的各种情状,这一切又伴随着听觉感受一一“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单调的丁丁当当”,真有点火上烧油的劲头儿!作者写街头景物紧紧扣住热得“憋闷”这一特点展开。然后写在这种奇热天气,别的车夫怎么办:“有的……打盹;有的……喝茶;有的……根本没出来”。也有拉车的,居然渴得与驴马同槽饮水,甚至中了暑,“一跟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这就为下文写祥子冒死拉车,做了有力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