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字院记·〔北宋〕欧阳修》赏析
(2020-08-30 11:07:29)| 分类: 语文教学 |
《游大字院记·〔北宋〕欧阳修》赏析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金伏火见,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春笋解箨,夏潦涨渠。引流穿林,命席当水。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之于版,以致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云。
——《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
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今属江西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韩愈之后继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明道”“致用”,反对靡丽、险怪之风,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这篇游记小品写于宋仁宗天生九年(1031年),当时欧阳修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本文记录了他和友人的一次游园活动。大字院,洛阳普明寺后面的一所清净的园林。
[庚]
[金伏火见(xiàn)]
[暑虹昼明]
[惊雷破柱]
[郁云蒸雨]
[“非有”二句]
[春笋解箨(tuò)]
[夏潦(lo)涨渠]
[引流穿林]
[命席当水]
[红薇]
[衔觞(shn)对弈]
[避暑之咏]
[太素]
[“他日”三句]
[因共索旧句]
[揭之于版]
[以志一时之胜]
[“而为”句]
【品读】
这是一次兰亭式的风雅集会。
起因是盛夏酷暑——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
去处是清胜之地——园深林幽,花卉繁盛,流水潺潺,清波倒影。
雅事是饮酒赋诗——命席当水,折花弄流,衔觞对弈,清吟啸歌。
这与当年王羲之们在兰亭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何其相似。
当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已年过半百,而欧阳修写这篇游记小品时才25岁,还没有王羲之那样对时间、生命、人生、社会的深切感悟。
思考探究——
林景亮《评注古文读本》说:“通篇章法全在‘游’,前后布置,层次井然,一丝不乱,一结尤去路悠然。”对此,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赏析】
古人历来重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他们或视人生为自然的一部分;或把自然视为人生的同类物,因而,畅游于自然之中,在其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或把自然作为一种感情表达的间接方式;或把自然作为人类感情的分享者。他们在自然中或寻找美的对象,或寻求感情的契合,或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尤其是魏晋以降,随着玄学的兴盛,文人们寄情山水,清游酣咏蔚为风气。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东晋书圣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支遁等41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过修禊日,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在自然永恒的映照中,感悟人生的有限。王羲之留下了千古名作《兰亭集序》。从此,兰亭的风雅集会,一直为后代文人所艳称和仿效,充分反映历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北宋欧阳修的《游大字院记》,就是当时文人的一次清游活动的生动记录。
这篇游记小品写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这年三月,时年25岁的欧阳修高中进士后,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来到洛阳就职,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当时任西京留守的钱惟演,出身世家,是吴越王钱俶之子;同时又雅好艺文,是当时著名的西昆体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当时,在钱惟演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他的幕府中有尹洙、梅尧臣、欧阳修,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张太素等文学之士。他们经常在一起清游酣咏,作古文歌诗相唱和。时值六月盛夏,“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闷热的季节几乎没有阵阵凉风,不时却有几声惊雷,热浪翻滚,令人难耐。欧阳修和朋友们深感“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于是去普明后园作一次消暑之游。
呈现在作者眼前的夏日园林的景致是:“春笋解箨,夏潦涨渠”,“红薇始开,影照波上”。从中可以看到竹木之幽,花卉之盛,清波倒影,流水潺潺,令人凉意顿生,游兴无穷。他和朋友们在自然中寻觅到了心灵的契合,他们欣悦的心情也反映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上。当此情景,他和朋友们也像昔日的书圣一样,“引流穿林,命席当水”,“折花弄流,衔觞对弈”。在夏日的园林中,席地而坐,喝喝酒,下下棋,意趣横生。文人宴游,自然不可以无诗,故“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他们都是作诗里手,欣然有避暑之咏。日斜酒欢,游兴已阑,遂题诗留名,“以致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云”。
中唐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由于一味抛弃骈文,除了韩、柳的天才之作外,甚少创作实绩,末流则不免流于尖新艰涩,因而没有最终完成战胜骈文的任务,唐末五代文坛上仍然是骈文的一统天下。由欧阳修领导的宋代古文运动,才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的历史,使古文走上了顺利发展的康庄大道。而其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阳修等人成功地吸取了骈文的特长并加以改造,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一种平易自然的范文,于是天下靡然相从。这篇小品作于欧阳修始作古文时,平易简洁,舒畅婉转,骈散结合,体现了他初期散文的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