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08-13 17:15:44)| 分类: 语文教学 |
广西贵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张宗明上传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zhuó)落
B.拘泥(nì)
C.睿(ruì)智
D.震悚(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催化剂
B.添加剂
C.添加剂
D.催化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月,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4.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议论文阅读(共9分)
阅读文章,回答5-7题。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吕云祥
宋朝苏献有一首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然而,笔者觉得最科学、最全面的“读书之道”要推子思的“五之”说。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名假,古代学者尊之为“述圣”,作《中庸》三十三章,其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做学问之论。“五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五之”中,“笃行之”既是“博学之”的落脚点,又是“博学之”的实践基础;“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是“博学之”的方法;“博学之”既受“笃行之”的影响,又制约“笃行之”。可见,“五之”是相辅相成的学、行关系。这种“学”与“行”的辨证关系,对读书人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宋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选自《联谊报》2017年12月7日)
5.下列对本文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B.孟母以“择邻处”和“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
C.顾炎武、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和“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
D.最可取的“读书之道”;广博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清晰分辨,切实实行。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诗歌,提出本文的论题,充满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从全文的论述来看,第段的位置不宜调换。
C.第段通过列举事例,从正面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作者觉得可取的几种“读书之道”。
D.末段引用子思的“五之”说,论证了“学”与“行”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学”与“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6.阅读文言文,回答8-10题。
马说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蔓不枝(《爱莲说》)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1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8.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主人日再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
坐观垂钓者,
与君离别意,
俗子胸襟谁识我?
鸡声茅店月,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这则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就这则材料进行评论。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这段话出自课文《
六、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师傅点燃的一盏灯
马宝山
很多年以前,在一间职工宿舍里住着四个人,一个师傅和他的两个徒弟。两个徒弟大的十九岁,小的十七岁。另一位也是一个青年工人。四个人里边数师傅的年龄大,师傅那年二十六岁。
小徒弟接过书,哭了:“师傅,我……我……”
师傅没让徒弟再说什么,他指了指西天一片绚烂的云霞说:“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
多年以后,那位小徒弟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作家,他已拥有几大架子的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他自己写的几十本书。但是,当年师傅送给作家的那两本莫泊桑的小说集,他没有摆放在书架上,而是珍藏在一个十分精致的小木盒子里,同时也把他的一个耻辱永远地隐秘在那个小木盒子里。
作家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就是那位当年只有二十六岁的师傅。
作家说:师傅在我心里点燃了一盏灯,这盏灯照得我一生的岁月一片灿烂。
19.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0.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徒弟就爱不释手地在书上摩挲几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架上。
21.第段中运用省略号有什么妙处?
22.“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3.文中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作文(50分)
24.请以“前行的脚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10.BDCC
11.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是借景(物)抒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13.因此;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16. 造化钟神秀
徒有羡鱼情
同是宦游人
英雄末路当磨折
何当共剪西窗烛
人迹板桥霜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7. (1)青蛙被慢慢加热的水煮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非常重要。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大多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当人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不知不觉地会沉迷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
18. 中国石拱桥
19.师傅是主人公。因为师傅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他帮助徒弟买书,并且教育徒弟做人,照亮了徒弟的人生道路,他的崇高品质感人至深。
20.“爱不释手”本义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小徒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但由于买不起感到失望、遗憾;在情节发展上,为后文宿舍丢钱、师傅帮徒弟买书等情节作铺垫。
21.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徒弟既感动于师傅帮自己买书,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决心好好做人。
22.转移话题,不再提宿舍丢钱一事;引导徒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要好好做人,以积极的态度走好人生之路。
23.细心、关心徒弟。在书店,师傅敏锐地发现徒弟很喜欢这两本书,有帮助徒弟的想法。善于安慰人。安慰丢钱的工人,告诉他钱不会丢。处理问题办法高明。师傅通过扫地一事,巧妙地把钱归还了丢钱的工人,顺利地解决了此事。轻财重义,善于教导人。师傅带徒弟到书店买了书,并且委婉地教育徒弟要好好做人,使徒弟深受感动,受益一生。年轻却成熟,品德高尚。师傅只有二十六岁,为人正气,品德高尚,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徒弟一生。
24.写作略

加载中…